朱立建,吴明霞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作用机制研究
朱立建1,吴明霞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过敏性鼻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属于祖国医学“鼻鼽”范畴。过敏性鼻炎的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已引起广泛关注。天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已获得广泛认可,其具有操作简便灵活、经济适用的优势。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从经络腧穴、敷贴药物、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MC)、细胞因子分泌等角度切入,探讨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过敏性鼻炎;天灸;机制;综述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机体与过敏原接触后出现的由IgE介导的发生在鼻腔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涕、连续性喷嚏等。该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并可引起鼻窦炎、过敏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某项对中心城市人群的调查研究表明,AR的自报患病率为11.1%,各地区发病率差异悬殊[1]。
当前治疗AR的方法主要包括规避过敏原、药物、手术、免疫疗法以及替代医学疗法等[2],但免疫疗法和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临床疗效并不显著。因此,寻求补充替代疗法成为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3]。天灸属于灸法中的非火热灸[4],亦称为自灸或发泡灸,是运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膏剂敷贴于穴位或患处,致使局部充血甚至发泡,借助药物刺激体表及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的治疗方法。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芥子泥)敷“中颠”(百会)发泡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天灸”一词最早文字记载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以朱水点额头,名为天灸。”天灸治疗鼻炎疗效肯定,临床应用方兴未艾,相关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现进行综述。
1.1 刺激经络、腧穴
《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说明经络能够联系脏腑、沟通内外,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器官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有研究者认为,AR的发病为肺、脾、肾阳虚加之外感邪气所致,治疗上应秉承“预防为主,春夏养阳”的思想,扶正固本,以驱寒通鼻窍[6]。天灸可通过刺激体表,促进经脉、络脉传导,改善气血循行,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正所谓“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亦可”[7-8]。
中医理论认为,脏腑经络具有相关性,穴位不仅能反映脏腑生理及病理机能,也是治疗脏腑疾病的扳机点。腧穴是脏腑气血汇聚之处,生理功能独特。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且对药物的刺激也相当敏感,能使药物长时间停留并释放到全身从而调节整体机能[9]。贴敷药物通过体表与五脏六腑元真贯通,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力。天灸治疗AR的常用穴位包括大椎、肺俞、风门、肾俞,这些穴位与AR发病的脏腑相关,具有调节免疫、理气驱寒、振奋阳气的作用。天灸通过刺激以上穴位,调节脏腑生理功能,平衡阴阳,从而有效治疗AR。
1.2 天灸药物作用
天灸通常选取性味温热、刺激性强甚至有毒的药物,如白芥子、附子、细辛、斑蛰、延胡索、生姜、生南星等。以上诸药皆有通经活络、走窜开窍之功,很好地体现了外治法“膏中用药,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毒外出之品为引”的精髓[10]。有研究表明,细辛气味辛香,具有局麻、抗炎、抑菌等作用。细辛油对炎症过程中的炎性介质释放、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增生等环节均有抑制作用[11]。延胡索味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延胡索甲醇提取物可抑制IgE等介导的变态反应,并可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12-13]。桂枝具有抗组胺的作用,附子具有抗炎作用,生姜、肉桂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14]。
1.3 影响IgE含量
在AR的发病机制中,IgE是介导炎性细胞脱颗粒引起鼻部症状的重要抗体,因此降低患者血清IgE含量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机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天灸能有效降低AR患者血清IgE水平。方美善等[15]采用天灸治疗常年性AR,随机对照三伏天灸和平日天灸的疗效差异,并观察二者对患者血清总Ig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短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伏天灸组远期疗效优于平日天灸组。天灸可降低IgE水平,可作为治疗常年性AR的常规疗法,而三伏天灸可作为加强手段。姬晓兰等[16]单用斑蛰天灸治疗AR并观察患者血清IgE含量变化,通过对斑蛰天灸组、常规张氏医通经典贴敷方剂组、健康组进行随机对照,结果表明,斑蛰组与常规天灸组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且两组方法均能降低AR患者血清IgE水平。单用斑蛰天灸法可有效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系统改变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降低IgE水平,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AR的目的。
1.4 促进EOS凋亡
EOS是AR发病的主要效应细胞,通过EOS浸润和释放毒性蛋白而损伤鼻黏膜。因此,促进EOS凋亡可避免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促进气道炎症消退,改善临床症状。张新怡[17]采用天灸治疗肺气虚寒型AR,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天灸1组、2组患者选用生白芥子制备的天灸药膏,天灸3组、4组患者选用炒白芥子制备的天灸药膏;天灸1组、3组患者选择双侧风门、肺俞、膏肓穴;天灸2组、4组患者选择双侧大杼、膈俞、肾俞穴。治疗1个疗程(3次)后,4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及鼻腔分泌物中EOS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表明天灸可通过降低EOS数量治疗过敏性鼻炎。
1.5 抑制MC脱颗粒
肥大细胞在AR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MC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是导致鼻黏膜功能紊乱并产生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研究证明,天灸可通过稳定细胞膜进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刘素文等[18]采用鹅蝥藿香粒天灸对AR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天灸治疗组,观察各组小鼠症状,记录过敏潜伏期,对鼻黏膜组织进行病检并对MC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天灸治疗组小鼠过敏性鼻炎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病理变化明显改善,MC下调明显。
1.6 调节细胞因子分泌
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引发本病。研究显示,天灸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治疗AR。刘鸿[19]研究发泡灸治疗AR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的影响,并与口服西替利嗪和外用伯克纳鼻喷剂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发泡灸可通过提高机体IFN-γ水平对AR产生治疗作用。IFN-γ是IL-4合成的拮抗剂,可抑制IL-4mRNA的转录,其还可通过多个细胞因子网络抑制Ig产生。发泡灸可通过提高AR患者IFN-γ水平,降低体内IgE、IL-4水平而产生治疗效果。柯正华等[20]观察天灸治疗AR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作用机制,其将患者分为三伏三九组、日常组、四季组,按照各组治疗时间进行天灸治疗,同时招募39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三组 AR 患者治疗前 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三伏三九组、日常组、四季组患者治疗后IFN-γ浓度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者认为天灸治疗AR的免疫学机制可能是提高机体INF-γ水平。
AR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属于耳鼻喉科难治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众多,如免疫疗法、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激素类药,但多具有疗程较长、疗效不确切、费用高、副作用大等劣势。大量研究表明,天灸疗法作为AR的防治手段,作用机制确切,疗效肯定,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但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临床中天灸药物选择不尽相同,贴敷穴位也是各执己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可重复性。当前对于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研究多停留在免疫因素和细胞因子层面,较少涉及神经内分泌方面,研究领域较窄,有待进一步深入。此外研究的样本量不够大,一些研究缺乏金标准的对照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含金量。众所周知,过敏性鼻炎患者体质是根本原因,在体质的认识和研究方面也有待研究考证。此外动物实验也较少,多集中在临床研究。今后的研究中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更好地探究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1] 韩德民,张罗,黄丹,等.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78.
[2] BOUSQUET J,KHALTAEV N,CRUZ A A,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2008 updat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GA (2)LEN and AllerGen)[J].Allergy,2008,63(Suppl86):160.
[3] SCHAFER T, RIEHLE A, WICHMANN H E, et al.Alternative medicine in allergies-prevalence, pat-terns of use, and costs[J].Allergy,2002,57(8):694-700.
[4] 李晓泓,田阳春,李学武.天灸研究概述(综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6):74.
[5]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
[6] 杨涛,王寅.田从豁教授应用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治疗经验简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74.
[7] 陈秋帆.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2):56.
[8] 林咸明.天灸“引赤发泡”作用机制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4.
[9] 谢洋,余学庆.试述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320.
[10] 吴师机.理淪骈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
[11] 杨君军,赖新生.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3,23(4):7.
[12] 李华.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0,6(2):39.
[13] 苗广宇,吕志平,徐国庆,等.火罐+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3):368.
[14] 彭贵阳.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42种中药药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1):48.
[15] 方美善,窦逾常,姚嵩梅.天灸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9):857.
[16] 姬晓兰,宋晓平.单用斑蝥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6,24(4):42.
[17] 张新怡.天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4.
[18] 刘素文,刘洋,汪建平.鹅蝥藿香粒天灸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的实验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1,7(2):13.
[19] 刘鸿.发泡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gE、IL-4、IFN-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3,37(2):177.
[20] 柯正华,龙升华.天灸配合神阙穴闪火罐治疗阳虚型过敏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9):853.
(责任编辑:尹晨茹)
Study on Mechanism of Day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Zhu Lijian1,Wu Mingxia2*
(1.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China; 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CM Hospital of Fujian,Fuzhou 350003, China)
Allergic rhinitis is a common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s in the "allergic rhinitis" disease category.Global incid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ch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prevention.In recent days moxibustion therapy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llergic rhinitis get high recognition,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flexible, economical advantages.With the sky moxibustion gradually extended allergic rhinitis in clinical use, research on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also deepening.We selected a representative recent literature review, from the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applicator drugs, immunoglobulin E (IgE), eosinophils (EOS), mast cells (MC), the angle of cytokine secretion explore mechanisms and study days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problems.
Allergic Rhinitis;Day Moxibustion;Mechanism;Review
2015-06-17
朱立建(1988-),男,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骨与关节病。
吴明霞(1965-),女,博士,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骨与关节病。 E-mail:wumingxiafz@163.com
R245;R765.21
A
1673-2197(2015)22-0063-03
10.11954/ytctyy.20152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