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三,张俊良,段自军,李成亮,王 勇*
(1. 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2. 富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富民 650400)
* 通信作者
昆明市马鼻疽监测结果及分析
董瑞三1,张俊良2,段自军2,李成亮2,王 勇1*
(1. 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2. 富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富民 650400)
为调查了解昆明市马鼻疽的流行情况。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 557—2002)的鉴定方法,随机选择昆明区域内某镇两个村委会的202匹马属动物(马4匹、骡子193匹、驴5匹), 202匹马属动物的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昆明市无马鼻疽流行。
昆明市;马属动物;马鼻疽;流行调查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单蹄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袭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道,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0年第一次确切地描述了该病在马匹中的发生情况,并命名为恶性病[1]。有文献报道了人感染马鼻疽的病例,这些人都有与感染马匹的接触史,特别是临床兽医。本病无季节性,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新发地区多呈急性和暴发性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我国在解放以前马鼻疽流行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牧区更加严重,马的感染率为20%~30%[2,3]。1956年应用马来因点眼对晋宁马车运输社的75匹马进行检疫,检出阳性马匹39匹,阳性率高达52%。1960—1964年在云南省的昆明、昭通、丽江、楚雄和曲靖检查马属动物111552匹,阳性2005匹,阳性率1.79%,可疑3924匹,占3.52%。
1.1 选点
该镇有10个村委会、54个自然村,全镇养殖马属动物的农户有1026户,共1188匹马属动物(其中:马存栏31匹、骡存栏923匹、驴存栏234匹),是该县马属动物养殖较大的乡镇。根据马属动物存栏量大、散养户集中、方便操作、便于观察的特点,分别选取该镇两个村委会开展试验,所监测的马属动物均为农户散养。
1.2 鼻疽菌素点眼试验
1.2.1 器材及试剂
1.2.1.1 器材
点眼管、口罩、消毒液、工作服、乳胶手套、记号笔、防风镜、器械盘和记录表格等。
1.2.1.2 试剂
鼻疽菌素(购于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使用)、消毒液、脱脂棉、纱布和75%的酒精棉球。
1.3 方法
马每次试验时,点眼2~3次。骡、驴及驴骡每次试验点眼3次。点眼试验应于早上进行,点眼后第3小时、6小时、9小时、24小时各检查一次反应强度,而且在第6小时和第24小时应翻眼检查。
1.3.1 点眼试验记录
试验前,须详细检查两眼结膜,眼结膜正常者方可点眼,以另一只作对照。做好试验记录,记录包括以下内容:户主姓名、动物种类、性别、年龄、颜色、用途、地址、临床检查情况、点眼时间和位置,点眼后点第3小时、第6小时、第9小时、第24小时的反应情况,结果、备注等内容。
1.3.2 点眼
选择临床检查情况正常的马属动物,保定者固定头部,操作者用左手食指插入上眼睑窝内,使瞬膜露出,用食指拨开下眼睑,瞬膜与下眼睑构成凹兜,右手将吸好鼻疽菌素的点眼器保持水平方向,手掌下缘支撑额骨眶部,点眼器尖端距凹兜1cm,拇指按胶头滴入3~4点鼻疽菌素。点眼后若动物伸颈使瞬膜露出,或闭眼流泪过多时,可能将鼻疽菌素排出,应立即重点1次。野外点眼时,动物需背向太阳,每次点眼应点于同一眼。点眼后注意拴系,防止风沙侵入、阳光直射及动物自行摩擦眼部。
1.3.3 反应强度判定标准
反应强度判定标准如下:
a) 强阳性反应(+++):眼睑炎症反应特别明显,上下眼睑互相粘在一起,出现大量脓汁。
b) 阳性反应(++):眼睑浮肿,眼睛呈半开状态,出现中等量的脓性眼眵。
c) 弱阳性反应(+):眼结膜潮红,有弥漫性浮肿和灰白色黏液性(非脓性)眼眵。
d) 疑似反应(±):眼结膜潮红,有弥漫性浮肿和灰白色黏液性(非脓性)眼眵。
e) 阴性反应(-):眼结膜没有反应,或眼结膜轻微充血和流泪。
1.3.4 点眼试验结果判定
呈现“+++”、“++”、“+”均判定为阳性反应。“±”和“-”者,经过5~6d后要进行第2次点眼,如仍呈“±”和“+”或以上反应者,均判为阳性反应。“-”者虽判为阴性反应,但间隔5~6d后,对“-”者要进行第3次点眼,如仍呈“-”者判定为阴性反应,呈“±”和“+”或以上反应者则判为阳性反应。最后结果的判定,应以连续2次或3次点眼中任何一次的最高反应为准。
202匹马属动物的鼻疽菌素点眼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1)昆明市于1988年、1996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和2013年对辖区内的西山区、安宁市、宜良县、禄劝县、嵩明县、晋宁县、石林县分别进行了连续监测,部分县区进行2~3年的监测,结果均为阴性,未检出阳性,证明本病在昆明市已被基本控制。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再次说明昆明市近年来对马鼻疽防控的措施扎实有效,有效防范了马鼻疽疾病的发生,达到了“净化区”的标准。
(2)马鼻疽在昆明地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其他地区近年来也偶有报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广大养殖户对马鼻疽病不了解,对该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次试验中,在与养殖户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绝大部分不知道有本病存在,更不知道它是一种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因此,各级兽医部门要加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使广大养殖户懂得自觉遵守并执行畜禽防疫法规和防疫措施。②基层兽医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待遇低,对于畜禽疫病的发生不及时上报。基层兽医只管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 ,其它防疫工作根本不管,对于马鼻疽了解得很少。因此,培养和建立一支能够熟练掌握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的基层兽医队伍至关重要。
[1] Wittig MB ,Wohlsein P,Hagen R M,etal.Glanders-a comprehensive review[J].Dtsch Tierarztl Wochenschr,2006,113:323-330.
[2] 李佑民.家畜传染病学[ M ].长春:解放军兽医大学出版社,1985 : 176-185.
[3] 王世若,王兴龙,陈宗泽等.固相补体结合反应及间接血凝试验对鼻疽马骡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85(1):30-34.
S858.215.1
A
1005-1341(2015)06-0018-02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