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观察

2015-12-10 01:48崔东涛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瘘术梗阻性侧脑室

崔东涛 陈 源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观察

崔东涛 陈 源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对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校第一附属医院于2013-2015年收治的经ETV治疗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功造瘘者39例,因术中出血而中转V-P分流术3例。术中出现心率减慢4例,造瘘口少量出血3例,术后短暂发热21例,可疑感染1例,头皮切口漏2例。术后随访改善36例,无改变4例,恶化2例。术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侧脑室缩小33例,侧脑室无明显变化但前角间质性水肿减轻5例,侧脑室无变化4例。结论 ETV对梗阻性脑积水治疗的效果较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以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梗阻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其常用治疗方式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但存在操作不当、感染等问题,常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硬膜外/下血肿等。目前,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thirdventriculostomy,ETV)常作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校第一附属医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接受ETV治疗的4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TV对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来自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书面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所选患者包括男27例,女15例;年龄9个月-58岁,平均年龄15.9± 7.3岁,病程为8天-3年。

1.2 治疗方法[2]对所有患者均给予ETV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全麻下,在冠状缝上方旁开中线的2-3cm处进行钻孔,然后将硬脑膜切开,使用硅胶脑室引流管进行穿刺,直至额之后拔出,沿穿刺路径插入内窥镜,再通过Monro孔缓缓探入至第三脑室内。在镜下可以观察到已经变薄的位于乳头体的前方第三脑室底,而在其下面能够观察到处于搏动状态的基底动脉。造瘘部位位于双侧乳头体的前方,利用活检钳以及微型抓钳将漏斗隐窝后方无血管区且最薄处穿破。然后再利用专用的电凝或球囊将瘘口进一步地扩大,保证瘘口的直径大于5mm,再用0.9%氯化钠溶液(37℃)冲洗视野,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出血点。造瘘成功后,使用内镜观察Liliequist膜或其他蛛网膜对脑脊液循环是否存在阻断现象,保证脚间池以及瘘口之间的畅通。最后,将内窥镜取出并缝合伤口。

1.3 疗效评价标准 改善:临床体征与症状显著缓解,CT示颅内脑室系统不同程度缩小,不需再实行分流术;无变化:临床体征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显著,CT示颅内脑室系统无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继续观察或改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恶化:临床体征与症状加重,需要实行V-P分流术。

2 结果

4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中,成功造瘘者39例,因术中出血而中转V-P分流术3例。术中出现心率减慢4例,造瘘口少量出血3例,术后短暂发热21例,可疑感染1例,头皮切口漏2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4±2.7个月。改善36例,无改变4例,恶化2例。术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侧脑室缩小33例,侧脑室无明显变化但前角间质性水肿减轻5例,侧脑室无变化4例。

作者单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

3 讨论

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以往的治疗主要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较好。由于患者体内会存留分流管,易引发分流管不通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而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主要目的包括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的根源所在;能够建立起新的、更加顺畅的脑脊液循环通路。

ETV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感染、脑积液漏、发热和脑室内出血等。我们研究发现21例患者出现术后短暂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这可能是由于牵拉刺激下丘脑和脑室内以及丘脑内出血引起的。在手术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减少对脑室系统的刺激,从而有效预防术后发热现象的产生,应在手术操作结束之后,使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其中存在的血液以及组织碎片等冲洗干净。而且在手术操作进行中,要将头位摆好,将颅内钻孔处作为最高点,手术操作完成后,在退出神经内镜之前,用乳酸林格液将脑室灌满,以此来预防颅内积气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预防脑皮层塌陷而引发的硬膜下积液[3]。我们还发现ETV术后改善率达85.72%,且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吕记锋也发现ETV对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似,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4]。吴中华等比较了不同手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结果发现ETV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远期疗效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5]。

总之,采用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有效预防腹腔与颅内感染等现象的发生,手术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1]石晓波.用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9):237-238.

[2]谭源福,肖绍文,张超元,等.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139-140.

[3]夏小雨,徐永革,宋昭,等.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30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2):127-130.

[4]吕记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84-85.

[5]吴中华,王斌,李明,等.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 112-113.

R651.1

A

猜你喜欢
瘘术梗阻性侧脑室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微创膀胱造瘘术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