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凤
摘要:农村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与城镇有着较大的差距,通过有效利用支架教学原理,进行组合练习;有效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用好课本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改变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我作文修改能力等策略可以明显改善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教学 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85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农村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与研究,但由于社会原因与家庭原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块短板,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较城镇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同时农村初中生写作的兴趣远远低于城镇学校,学生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有效破解这些教学难题成为了农村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提高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其中一些有效的策略分析总结如下。
一、利用支架教学原理,进行组合练习
根据支架教学原理,当学生进行某项学习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搭一个支架,有效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农村初中生怕写作文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词语的掌握和应用不好,表现为所写作文缺少一些好的词语,文章读起来有干涩的感觉。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支架教学原理,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定词语,让学生在所写文章中必须要将所给定的词语部分或者全部应用到所写文章当中,进行一些好词好句的组合练习。例如在进行命题作文《我的梦想》的写作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下列词语:拥有、快乐、喜悦、奋斗、提升、分享、汗水、回报、挺起胸膛、动力、成功、美好生活。让学生在写作过程要将其中大部分的词语应用到所写的文章之中,有了教师所给词语的引导作支架,结果大部学生所写的文章明显比以前要充实,而且学生的写作速度明显有所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写作内容的篇幅不宜过长,以短小的片段式的写作为主,给学生所提供的词语一定要有代表性,量一般控制在15个以内,而且学生在应用教师所给词语时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在应用时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否则将会过分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写作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时还会出现全班文章基本雷同的现象。
二、有效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源于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往往蕴涵着无穷的写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写起。教学实践表明,如果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学生写的一般都比较顺利,所写内容质量相对较高。而让学生去写自己不熟悉或没有生活体验的场景,学生往往会写得会非常困难,所写内容质量也比较差。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身边写作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对所写内容有所了解,或比较熟悉,则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就会消失或减弱。针对农村学生对一些植物、动物、农村生活情景比较熟悉的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这些内容作为作文写作的主题或对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既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例如每年暑假农村学生都会在帮助家长做一些农活,在秋学期开校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一些有关帮助家长进行夏收的生活情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体验劳动乐趣的生活情操。
三、用好课本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对作文教学来讲,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范文。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也是内容与形式几近完美结合的经典篇章,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的精心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详尽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本内容非常熟悉,如果此时教师采用续写、改写、扩写等形式,让学生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学生就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写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较高质量水准的文章。例如在学习了《项链》一课,学生对课文主人公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去续写当玛蒂尔德知道自己所丢失的项链是假项链后所发生的故事,此时学生一定会从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出发,去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写出一篇不错的续写故事。又如,在学习了《桃花源记》后,可以让学生在原文的情节基础上进行扩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一些更加符合生活气息的情景,使故事更加完整可读。如有一次在布置了一项扩写《桃花源记》作文后,一位学生从秦末农民起义开始写起,为整个文章增添了许多可读的情节与故事,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赞许,使这位同学深深地迷上了写作,并写了一系列自己改编的历史故事。由此可见,通过这样一些训练,学生不仅会喜欢上作文,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还能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改变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我作文修改能力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是教师一人进行批阅式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本一本地进行批改,尽管教师批阅的非常辛苦,但许多学生却对教师所给批语看也不看,使教师的劳动效果和价值大打折扣。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指导学生相互批阅的方式来进行作文教学评价的改革。在学生相互进行批改时,既要求学生对其中的字,词、句等一些微观的细节要进行细批,还要对整个文章的结构与立意等宏观方面进行批阅。在学生相互批阅的过程中,由于是一对一的批阅,每一个学生都会认真去批阅其他同学的文章,总怕自己批阅不合适而受到对方的质疑,同时每一位被批阅者也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批阅情况,并会出现并对批阅结果不同而进行讨论和争辩的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由原来的被评价者,变成了评价者,学生开始既重视其他同学批阅自己文章的批语,又在批阅别人文章的过程体会到了一些写作的心得,使学生写作用能力与水平大大提高。
五、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为写作提供知识储备
在教学中发现普遍存在着,阅读量大,喜欢阅读的学生往往文章写的较好。从写作的思维过程来看,写作是一种信息的输出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输入,则学生的写作就会困难。在学生学习中阅读是对写作这种输出最有帮助的信息输入过程。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其写作能力与水平也会自然得到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重视学生的阅读。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往往缺少阅读的习惯与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与训练。教师要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班内的图书角,学校图书室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与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将一些好词好句、精美片段进行摘抄或者背诵等,为写作提供应有的知识储备,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写作中就会自然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文章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与质量。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将以上策略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使其在提高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有意识地去培养农村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将有效地激发农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与信心,全面提高了农村学生作文写作的水平与能力。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