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天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并且长盛不衰,享誉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幽静之处,独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明目舒肝、颐养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悠然自得,从而使精神世界达到忘我的艺术境界。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有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以茶待客时,对茶叶适当搭配也是有讲究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随时注意客人杯中的茶水残留量,如客人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边喝边添,使茶水的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疏、糖果、佳肴等,达到调节口味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泡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要素和中华的文化礼仪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仪现象。
电影,是由照相术和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因此,被称为“第七艺术”。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欣赏,如今已经成为娱乐首选方式之一,在这个新鲜事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奇幻影像时代,我们看到很多电影中,都会涉及到茶常识、茶文化,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恋人约会场面,也会有泡茶、品茶的镜头,哪怕是在一部古装片当中,也会有“煮茶论英雄”的描述。于是,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文化现象,那就是“茶文化”已经被导演有意无意地植入到了影片当中,并且充当起了影片中的某个道具,甚至是某种角色。综合来看,“茶文化”在电影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电影《绿茶》剧照
影片《龙顶》讲述了一个有关浙江开化“龙顶茶”的曲折故事,男主人公高山在北京拥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事业顺风顺水,突然有一天,他接到其大伯过世的消息。大伯毛清源是浙江一带有名的茶农,也是他唯一的亲人,一大片茶园成了大伯留给他的遗产。高山当即动身前往浙江老家并决定卖掉茶园,半路上,他和小镇姑娘小丽邂逅。到了大伯家他才得知,大伯种出的茶蜚声海外,他的遗愿就是让高山照料好这片茶园。但是高山还是向往大城市生活,不希望留在偏僻农村,这引起了小丽和乡亲们的反感。春茶即将采摘的时令,高山花钱高薪雇人为其采摘茶叶,却没有人愿意帮他。倔强的高山决定亲自动手采茶、炒茶……经历了“炒茶”“品茶”的磨练之后,高山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真正找到了自我。他重新回归了农村生活,同时赢得了小丽的爱,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茶农!
影片中,曾经多次出现主人公高山与其大伯的记忆“闪回”,大伯一次次用“茶”的文化哲理来教育高山,“喝茶”就像是与茶对话,需要慢慢品味,对待“茶树”需要认真呵护,不要心急。影片中还描写了“炒茶”“品茶”的一些细节,在这些细节当中,我们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人公高山也在与茶园的亲密接触中,真正认识了自己,只有沉下心来,才能做好一件事,才能真正收获属于自己的事业与爱情。
由张元导演、姜文与赵薇主演的电影《绿茶》,可说是以茶释爱的代表作品。影片讲述了一位女硕士吴芳相亲的故事,她在相亲的时候一定会点一杯绿茶,然后在绿茶的背景映衬下,吴芳会慢慢讲述一个用茶叶算命的故事,或许她在讲述自己,或许她在讲述奇妙虚幻的人生。当钢琴女朗朗出现在观众面前,我们惊讶地发现,朗朗和吴芳长的非常相像,而姜文饰演的男主角陈明亮,则在这两个女人之间不停地穿梭,最终迷失了自我。
影片中“一杯绿茶”成为了剧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在淡淡绿茶的映衬之下,赵薇向观众叙述了一个或许就是自己的故事。女硕士的性格宛如那一抹绿茶,淡雅清香、娓娓道来,姜文与赵薇的感情戏,也在绿茶不愠不火的滋润中,变得愈加浓烈。从这个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茶文化”对于爱情的作用,淡雅的绿茶就像是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需要慢慢品味,而那个钢琴女,则像是一杯咖啡,浓烈而刺激。于是观众就看不懂了,到底女硕士和钢琴女是不是一个人,或者钢琴女就是女硕士所说的那个朋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从影片结尾可以得出结论,绿茶虽然清淡,然而当其达到一定的火候,也许就是一杯浓情咖啡,于是,姜文从此迷失在了绿茶与咖啡之间,不能自拔……
另一部电影《菊花茶》(导演:金琛),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菊花茶”而迸发的一段旷世奇恋。影片以“菊花茶”命名,用菊花茶的清香之味委婉地道出了爱情之味。影片上映后获得了上海和莫斯科大学生电影节奖。由陈建斌饰演的铁路工人马建新经历过大的感情挫折,有一次在培训班上,马建新认识了教课的女老师李卫华(吴越饰演)。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菊花茶走到了一起。
影片中“菊花茶”的洁净淡泊、朴素无味恰恰符合了剧中人物淡淡的忧伤之情,李卫华因为心脏问题而不能过性生活,但是马建新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李卫华,并与她结婚。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杯清淡的菊花茶,不可能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然而,人的一生也许就像菊花茶一样,要耐得住寂寞,清心寡欲。电影制作者通过菊花茶宁静的一面,教导人们如何去净化心灵,使心灵更加澄明。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到西藏邦达或昌都、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由于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来抵御严寒,但糌粑十分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很难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能降低燥热,所以藏民在生活中喜欢以喝酥油茶来达到身体营养均衡,但是藏区不适宜种茶。而在内地,民间和军队对骡马的需求数量很大,但内地良马数量极少,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良马颇多。于是,“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据史籍所载,早在北宋熙宁年间,朝廷就在四川四路设立了“提兴茶马司”。从此,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就在蜿蜒崎岖的横断山区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导演田壮壮曾用镜头关注过“茶马古道”,2005年上映的《茶马古道——德拉姆》一片,被誉为“用生命换来的纪录电影”。该片客观冷静的注视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影片以两个叙事线索展开:一是对一个马帮的真实记录;二是对当地原住民的真实采访。
该剧组跟着马帮从云南的丙中洛一直走到西藏的察瓦龙,真实体验到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艰辛。导演同时穿插了对于赶马人的采访,赶马人扎西与哥哥共有一个老婆,这种看起来明显违背伦理的婚姻结合,在茶马古道上却显得那么和谐,这是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他们必须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家庭,才能生活得更好。而赶马人正多却为了一头死去的骡子伤心欲绝,因为他的全家都把骡子视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正多对于牲口已经有了感情,在这条艰险的道路上,人与动物的命运几乎连在了一起。
影片对于“茶马古道”上的宗教文化给与了充分重视。从19世纪60年代起,这里就形成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84岁的牧师阿迪,为了心中的宗教理想而坐牢十五六年,他的学生余建辉现在依然为当地民众宣扬教义,以解除他们的内心痛苦。喇嘛李晓兵虽然喜欢自己心爱的姑娘,但为了内心的纯净而甘愿忍受着超人的寂寞,主持嘎玛茨用在极其简朴的喇嘛寺庙里,给我们讲述着陈年的往事。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让我们领会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那就是:生命在于坚守,就像那些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一样,道路虽然艰辛,但只有坚持走下去,才有光明的前途。
影片对104岁的卓玛用才以及82岁的茨旺桑珠的采访,使观众感到惊讶。一个瘦弱的女子内心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力量,一个上门女婿为了家庭竟然在“茶马古道”上颠沛流离。然而,他们现在平和静谧的生活,让我们不由感叹生命的意义,人生不就像他们一样吗?虽然曾经轰轰烈烈,曾经饱经风霜,但在晚年的某一时刻,当他们意犹未尽、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自己惊世骇俗的陈年往事的时候,不就像一杯曾经被开水冲泡过很多次的浓茶,尽管如今已品尝不到当初的浓烈,但是,晚年平淡无奇的背后,竟是如此的令人回味和向往!
影片采访的最后一个人物,是一位代课女教师,她美丽而不妖艳,温柔却胸怀梦想。这就为观众设置了一个开放而美好的结局,“茶马古道”也许已经不再那么闭塞,这里的人们尽管已经创造了人间奇迹,但他们也许会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去创造更为令人叹服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奇迹!
中国茶文化,以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为底蕴,既有物质内涵又有精神内涵。电影创作者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人类的第七艺术——电影充分结合起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然而,茶文化与电影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结合更刺激了“茶经济”的发展。
现在,很多茶叶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影视产业,他们与影视制作企业联合打造茶叶品牌,或为企业做文化宣传片,或在电影当中为他们的茶叶品牌做软广告,比如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创作,由福建省武夷山市倾力打造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印象大红袍》,就是为了向人们宣传出自武夷山的名茶“大红袍”。 由浙江南方嘉木茶艺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世界首部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纪实电影《南方嘉木》,影片将实景拍摄福建名茶铁观音的传统制作技艺,再现安溪铁观音300多年前的历史文化印迹,从而打造福建安溪茶文化旅游大县。继《印象大红袍》《南方嘉木》后,大型高清数字电影《斗茶》也开始投入拍摄,《斗茶》获得了福建茶叶企业正山堂、曦瓜、苑芳的大力资助。
近年来,因影视作品在推广和宣传茶文化方面确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因此,茶叶企业纷纷寻求借助电影娱乐功能传播茶文化的途径。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和电视剧逐渐涌现荧屏。例如:表现云南“普洱茶”文化的电视剧《茶颂》、由安徽电视台和影润形影视制作(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40集大型电视剧《新安家族》以及中央台创作的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
这些有关“茶文化”的影视作品的出现,不仅让观众在影视创作中领略到了更多关于“茶文化”的魅力,更让我国的“茶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茶影视”与“茶文化”“茶经济”能比翼齐飞、同心协力,共同掀开中华灿烂文明的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