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12-09 23:49覃瑜潇张碧娴
山东青年 2015年4期
关键词:就业环境对策

覃瑜潇+张碧娴

摘要: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需要动员社会资源,整体分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有政府政策、社会需求、学校培养、个人能力素质等因素。本文主要分析政府政策、人才需求、就业需求变化、职业生涯规划等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对策研究。

关键词:就业;环境;对策

第一部分、宏观就业环境的变化及问题

随着大学扩招、学校体制改革、院校增多等宏观因素影响,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明显存在质的增加,以从2001年至今的数据为例,2001年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23.8%,其中2003年增长率最快为46.2%。虽2009年后,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从此突破611万,2014年突破727万,2015年达749万,比2014年多了22万,接近2001年的7倍。

而大学生就业意识仍然滞后于环境变化。据人人网2015年调结果显示,有64.7%的大学生毕业首选一线城市,37.3%的大学生选择去二线及沿海地区,选择在出生地(家乡)就业的占比为23.5%,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城市工作的90后占11.8%,到专业匹配对口地区工作占比2.0%。可见,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有明显差别。民营中小企业、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但仍然难以第一时间招到合适人选,而毕业生也难以找到满足自己发展及生存要求的岗位。

第二部分、就业因素变化的新特点

 政府、企业及其它社会资源作为推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与就业方向上起巨大作用。

一、政府各项措施呈现立体化、承接式,这带动大学生就业周期延长化。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强调,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进一步加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服务工作。①当下,大学生毕业后一两年内不就业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以延长就业期的时间来为自己选取更好的工作。有的学生毕业后选取如参军、志愿者其它就业形式,有的毕业生选择在家复习考研或继续观察新机会等,再正式选择就业。

二、企业做为就业主体,呈现招聘科考核提前的特点,这带动大学生实习就业的低年级化。企业仍是以宣讲、招聘会等形式深入学校进行校园招聘,但用人单位提高出现考核用人周期,注重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的践行力。例如大多企业更倾向大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用人单位进行第一轮选拔。因此,考核的提前化、应聘的非正式性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与之相应,更多大学生倾向于低年级进入企业实习,甚至为满足企业需要,在大三年级逃课进行实习等。这导致学校就业形势提前化,影响了课程出勤率。

三、网络作为就业信息主要提供者,成为大学生的常用平台,这导致大学生就业两极分化。网络承接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功能及简历收集功能,加上大学生接触电脑、手机等通信工具成为主要生活习惯,网上投简历、通过网络查处应聘情况,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大学生就业主要手段。与信息时代相对应,有信息的学生容易就业,缺少信息渠道的学生难以就业。在当下,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招聘研究不深,缺少对就业信息的收集,这导致这部分学生就业信息上落后。

第三部分、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一、政府起主要推动作用

第一、是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投入资金与精力安排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等。

第二、是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引导,宣传西部计划、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巩固和拓展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同时也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就业服务后续升学就业等政策。

第三、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结构和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构建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就业与招生计划、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等各项工作的联动。

二、 学校就业教育功能科学化、理论化

第一、是推动大学生就业规划课程改革。目前,较多学校都设立了职业培训课程,但由于课程开设缺乏经验、课程课时短、大班授课难以开展讨论等影响,导致效果达不到预期。对此,课程应实现多样化、灵活化: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如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国家政策导向、各行各业、不同职位的相关简介、就业形势介绍;在讲师团队中,纳入成功就业学生、就业需求公司人力资源为讲师成员,提高与现实接触的实际环节;在课时设置上,就增加就业课程编辑、课程课时,建立小班授课制度,以更好实现详细具体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与素质培养;在专业实习上,实现具体化、个人计划的强性学时。珍对当下用人单位重视实习的趋势,将专业实习学分与时长区别于课程安排,把时长与打分权交于企业,从而支持学生有珍对性实习的行为,提高学生对学校就业课程认可。

第二、是建立高校图书馆资源、技术和经验优势建设就业信息发现系统②。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中,就业信息、需要资源的更新提供尤其重要,做为就业直接平台的学校,重视这方面的功能建立十分重要。但图书馆资源分配,整理工作缺乏专人专职负责;而学生处单独设立就业处,自主提供信息,缺乏与图书馆整合。对此,一方面,更新就业网站资源来源库,将政府就业政策文件、职业生涯规划、应聘求职类图书、专业人才需求统计信息、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等目录、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的纸质宣传材料、多媒体文件以及应聘培训音像资料等建立专题,提供毕业生使用;另一方面,设立人力资源整合,在学生处与图书馆建立就业服务点,建立资源共享服务,整合就业信息资源等设立专人负责,以提高部门沟通,及时反映学生所需要意见,推进图书馆资源专项利用。

第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毕业生需要直接进入企业,但除了求职面试外,缺乏与企业其它沟通机会,因此,一方面、在校企间牵线搭桥,创建长效合作机制。企业将向高校不定期提供用工信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另一方面,建立实习基地,以实习平台推进到企业就业。高校按照企业招聘需求做好大学生定向培养及有组织输送工作,大力推动学生向企业基地实习,有效促进高校与重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成功对接。

三、培养大学生就业主体的意识

大学生就业意识直接影响到就业行动增加就业知识,做好个人职业定位。在求职地上,高校毕业生存在盲目跟从现象,推从到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对此一方面、要给自己进行准确、客观的定位。认真了解自己已经具备的就业素质与技能,职业选择切勿理想化,做好求职方案,做好多样化、多层次就业打算,不要一味地追求去政府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等。以避免竞争激烈,浪费求职时间,错过其它求职机会;另一方面,要注重自己性格、意志等心理因素与就业的相关性,如更注重生活品质或是更期待事业发展,工作能力与抗压能力能否适应大都市的竞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进行就业创业,避免出现求职心理挫败等不健康或危机心理。

[注释]

①赛迪网,2015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不难择业难,2014.11.25.

②崔雁黎,解金兰.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框架与功能[J].天津农学院,2015(4):109-111.

[参考文献]

[1]赛迪网,2015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不难择业难,2014.11.25.

[2]教育网,教育部:2015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49万,2014-12-05.

[3]新华网,大学生求职现状:就业难其实不难择业难另有玄机,2013-11-22.

[4]崔雁黎,解金兰.大学生就业信息发现系统框架与功能[J].天津农学院图书,2015(4):109-111.

[5]城区人民政府网,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2015-05-07.

[6]樊路放,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2007.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3)

猜你喜欢
就业环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对策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环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