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整合的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管理机制探析

2015-12-09 21:41付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9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管理机制

付杰

摘要:近几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以地铁为主)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但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该专业设置上却存在缺乏体系性等问题,与人才培养需求相距甚远。以典型学校为例,本文采用资源整合的手段首次将虚拟团队理论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中并对其管理机制进行探析,从而为其他相关院校提供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新思路,并为其他类似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资源整合;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目前浙江省内杭州市地铁已经开通三条线路,温州、金华等地的地铁建设已列入规划日程。仅以杭州市为例,到2050年将全面完成1~9号线建设,里程数达到375公里,按每公里60~70人员配备计算,将需要22000~23000名地铁专业人才[1]。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而该行业不仅需要高层次高科技的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故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中坚作用。

调研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专业覆盖面较宽,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专业分布较零散,缺乏全面性,尚不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与企业所要求的相距甚远。浙江省内近50所高职高专院校涉及开设该专业的有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1],但目前只有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较全面的轨道交通类专业。自该校设立专业至今在专业建设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机电与航空学院设有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在信息学院设有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在路桥学院设有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在运输管理学院设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专业设置上基本涵盖轨道交通产业所涉及的专业维度,但各专业却分布在不同的分院,这必然存在很多不足:零散地师资队伍不利于教学与专业建设经验的交流且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各分院虽可以发挥各自所长积极建设专业相关的实训平台,但设施资源无法实现分院间共建共享;各分院纷纷与地铁运营等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但多接口的对外交流会导致信息混乱,效率偏低;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建设使学生在专业认知与选择上可能会存在片面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校则无法形成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基于以上本文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构建一种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新型虚拟学院,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来解决区域新型行业出现后人才供给未能满足行业的快速发展且培养资源相对分散等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虚拟制造的新概念,将虚拟用于工程领域。1991年由美国学者完成的《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2]的研究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虚拟企业的概念。在现代管理学中,虚拟企业是一种新型组织,由于其具有一些难以替代的特点和优点,问世以来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已卓有成效。

在教育领域国内外出现了许多虚拟教学组织如虚拟大学、虚拟教育社区等。国外虚拟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托网络构建虚拟教学架构、组织架构等。在德国依托网络构建的虚拟高等职业学院以服务学习过程为中心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课程模块化、师资分工等具体任务[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虚拟跨学科组织,类似于德国虚拟高等职业学院模式,围绕特定组织和内容以某一核心团队为基础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工具将多学科组织起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4]。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对虚拟组织的研究从概念引入阶段已进入到系统研究阶段。在教育方面,王云龙、张洪田[5]将虚拟学院应用在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实现其下属各学科群团队高度自治。王玉平等人[6]则基于B/S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下的虚拟教学团队绩效管理。陈媚[7]则将虚拟团队的设想应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阐述了其应用意义。可看出国内有关虚拟学院的研究与国外虚拟学院的模式基本相同,多集中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实体或网络机构。

本文所提出一种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虚拟学院思路,不同于以上所述而是基于资源整合的方式嫁接于其他实体学院上的一种“有形组织、无形机体”的二级学院,并非依托于全网络管理。

三、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管理机制探析

虚拟轨道交通学院有别于传统的实体学院,其建设和管理将存在很大的难度,要发挥虚拟学院在学校的专业地位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明确发展目标,构建组织结构

战略目标是领导关系的替代,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基础。在组建虚拟轨道交通学院时需明确其发展目标仍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组建过程中遵循专业优势互补和风险化最小的原则合理抽调四个分院内相关专业教师及管理层人员受任于虚拟学院。本文根据虚拟团队理论[8]提出两种组织结构。

1.开放型。开放型结构中,虚拟学院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两层结构即具有明显的团队层级划分。虚拟学院的领导核心及权威核心为学校;信息学院等四个分院的院长相当于公司里的部门经理,向学校汇报各自分院在专业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包括各自所擅长的师资建设、实训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的实施过程主要通过各二级分院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外业务接口选其中一个分院承担。这种结构把虚拟学院的建设权力下放,对各二级分院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学校最终实现整体把控。

2.指导型。指导型结构中,虚拟学院组织模式犹如扇形。虚拟学院的权威核心仍为学校,与上述结构的区别在学校最高领导者承担虚拟学院的全局搭建与管理工作,依各分院在专业上的擅长点,下达并组织实施虚拟学院的管理策略。对外业务接口由学校承担,各分院承担具体的工作。这种结构管理高度集中,在学院建设初期有利于学校掌握虚拟学院发展方向与建设动态,但是在建设效率上可能偏低。

(二)建立基于反馈思想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的教师在工作分配上既受任于已有实体二级学院又受任于虚拟学院,管理和考核上较零散。故学院除了具有一般团队特点外还有离散性、流动性和交叉性的特点。这种情况下需对老师重新定位,加强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将会很重要。在管理过程中亦采用控制论中的反馈思想收集各成员的信息、修改和完善。

1.建立会员制,加强教师归属感。在考核选拔满足任职要求的老师时签订根据专业建设要求设计的会员协议,规范其在虚拟学院中的岗位责任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开发等。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学院的中层管理干部需合作起来注意营造虚拟学院的氛围使成员产生归属感并增强集体意识。通过定期会晤、相互走访的形式鼓励虚拟学院内的教师自由交流,增加信任度,及时收集教师反馈的教学问题,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2.利用网络建立虚拟学院的网站。建设同实体二级学院一样的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网站,其作用向全校及外界发布虚拟学院的专业详细信息及各专业教学资源等,提升虚拟学院在全校的地位。同时可利用该网站开设虚拟学院的学生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想法及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轨迹。还可通过此系统记录虚拟学院每年的招生就业资源信息形成年变化趋势图,为学校今后在虚拟学院的资源整合提供决策依据。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虚拟轨道交通学院要保持生命力且高效运作,仅依靠教师间的信任关系和学院的管理制度维系还是不够的,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学校不仅对虚拟学院的整体工作进行评估和激励,更要切实地对虚拟学院的成员工作进行评估和激励。虚拟轨道交通学院不同于虚拟企业中以某个项目为核心的团队,在其生命周期内每位成员之间均需保持合作状态。故必须通过大家的努力将虚拟轨道交通学院的知名度和地位提高以达到虚拟学院的声誉与成员自我实现价值的双赢景象。团队激励中应将虚拟学院同其他实体二级学院一起进行表彰。个人激励中应将个人价值和虚拟学院的业绩结合起来突出成员在学院中的重要性。

依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激励机制建立中还需重视非物质奖励包括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如学校可向虚拟学院优先提供各种学术交流机会,虚拟学院的教师可优先享有国际交流的机会;虚拟学院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提高各位成员的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等。

四、结语

本文将管理学中的团队理论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中,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资源整合的虚拟轨道交通学院建设思路,为学院后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相关院校建设虚拟学院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倩,艾丹青.杭州启动地铁人才培养计划订单式培养模式呼之欲出[J].杭州日报,2007,(23).

[2]Kenneth Preiss,Steven L Goldman& Roger N Nagel.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trategy:An Industry-Led View[R].Iacocca Institute,Lehigh University,1991.

[3]程金龙,王硕.国外虚拟团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科学管理,2006,(10).

[4]熊华军.大学虚拟跨学科组织的原则、特征和优——以麻省理工学院CSBi运行机制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5,(8).

[5]王云龙,等.基于虚拟学院的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3,(2).

[6]王玉平,等.远程开放教育虚拟教学团队绩效管理系统的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6).

[7]陈媚.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虚拟团队的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2012,(6).

[8]王能.虚拟团队的组织与管理研究[D].博士论文,天津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管理机制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