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对性格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

2015-12-09 21:34莫海黄培健黄翦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9期
关键词:性格大学生

莫海++黄培健++黄翦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近年来手机网络依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演愈烈。在大学生享受高新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的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也逐渐体现,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短暂的校园生活。大学生由于使用手机而引起的自身性格的改变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效果。本文以性格为因变量,手机网络依赖为自变量,对大学生产生手机网络依赖症的原因、对性格的危害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并希望通过剖析问题,健全大学生的性格,让大学生未来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信息社会的考验。

关键词:手机网络依赖;大学生;性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01-02

一、引言

手机网络下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去中心化的边缘参与,无情的批判,更加个性化的彰显,阅读的零散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大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而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学习效率息息相关,网络信息的泛化又会增加大学生的认知负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会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探讨后现代手机网络下的思想教育是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的热点。怎样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后现代网络的价值追求。任何教学制度的建立、任何网络教学模型的建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因此各高校根据具体情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来应对后现代手机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手机的高频使用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休息和学习生活,在使用手机的同时,手机网络依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性格。因此关注手机网络依赖对大学生性格的影响,寻找合适的方法减少手机网络依赖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对性格的影响机制

造成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症的原因有许多,手机的特性恰恰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才导致手机网络依赖现象。造成手机网络依赖的因素大致包含个人心理的孤独感、个人行为等,此外,大学生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情感迁移也是造成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人心理因素导致的手机网络依赖

孤独感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是否有手机网络依赖倾向的风向标。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如今的手机都具有娱乐性、虚拟性、普遍性、互动性、方便性等特点,这些手机所展现出来的特点和优势恰恰更能吸引那些自身有孤独感的大学生,通过使用手机,大学生能暂时摆脱孤独感的困扰。通过分析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发现多种负面情绪都会导致手机网络依赖,其中焦虑更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从而产生手机网络依赖的重要因素。焦虑是孤独感导致的衍生物之一,焦虑会让许多大学生的情感变得敏感和紧张,从而对现实世界怀有敌意。拥有虚拟性特点的手机网络是焦虑者们逃避现实,释放自我的心灵寄托,而现代手机更是集结虚拟性和便携性为一体,多功能手机自然成为了他们缓解焦虑的重要工具,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焦虑者产生了手机网络依赖。

(二)个人行为导致的手机网络依赖

根据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不良习惯的大学生往往更易出现手机网络依赖现象。此外大学生对群体的跟风行为也是手机网络依赖加深的原因之一,跟风行为体现在他们对群体的顺从,还有对时尚和新鲜事物的追求,如同羊群效应。大学生为了消除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他们不得不从众模仿群体行为、从而增加安全感。在各高校出现大学生手机攀比成风的环境里,有一小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在同学面前炫耀,从而他们的虚荣心得以满足。这使得周围的同学被这种不良风气所感染,使周围的人为了某种需求或出于某些心愿去效仿他们。

(三)情绪迁移导致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

大学生沉溺于手机社交网络中,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他们甚至产生不合群与封闭的心理,在人群中不能表现自我,每天只顾对着手机,毫不理会周边发生的事情。一般而言,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没有高考的忙碌与压力后,尽情享受着大学给他们带来“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容易让大学生觉得学习乏味,加上他们距离毕业尚早,因此出现了“理想的差距”,在移动电话被追捧的同时他们也忍不住加入手机的时尚中。从另一方面而言,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不健康的思想容易产生,他们更加无法从容地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随着复杂情感的日积月累,他们不得不以某种方式释放内心的压力。因此在现代社会,手机的特点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的情感寄托,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些在现实中遭遇情感挫折的大学生,不敢面对现实问题或者无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选择逃避,寄托在手机上面,通过手机进行网络社交可以大大减少他们面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

三、目前应对手机网络依赖的方法

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上升,目前应对手机网络依赖的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应对手机网络依赖?总的来说还是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方面来着手。

(一)社会要高度关注大学生

要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立法等手段,规范手机APP的使用。除此之外,可以从科技层面着手,研发一些有效的软件来增强手机短信的过滤效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短信平台。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引起重视,揭示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的危害,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摆脱手机网络依赖的方法与途径。学校不但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提倡大学生不要带手机进入课堂,争取形成“无手机课堂”。在课余时间里,学校应该组织多点课外活动,争取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堂上,学校可以把教室的信号屏蔽起来,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把手机放下,使得他们逐步摆脱手机网络依赖。

(二)父母积极引导大学生

父母应该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着想,在遵从孩子的意愿下,了解孩子手机的使用的情况,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了解他们手机的聊天内容,对不健康的内容,应该给予及时纠正,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危害。父母应该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让他们的注意力得到转移,父母平时要多与子女沟通与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在生活和交往中所面对的问题,提供帮助,让大学生取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感,有了父母在背后进行积极精神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会增加走出去的勇气,会逐渐摆脱手机依赖,进行正常的社交生活。

(三)大学生还得靠自身的努力

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才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不要沉迷于手机网络依赖中,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或者可以在空闲时间多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也可以多参加兴趣班等,提高个人某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也可以用刚强的意志去阻挡手机不良信息所带来的诱惑,严格规范个人使用手机行为。

四、小结

本文通过探讨手机网络依赖对大学生性格的不良影响机制: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无法面对现实社会。摆脱手机网络依赖的关键是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只有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现象,从而让他们对手机网络依赖形成免疫,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真正达到长期有效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翦.后现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群体特质分析[J].学理论,2014,(05).

[2]黄翦,邓舒婷.学生移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5).

[3]阳瑾,赵丽坤,王容,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学习效率相关性检验[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4).

[4]周文达,陆春秀,刘亭秀,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考试焦虑感与认知负荷相关性检验[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6).

[5]阳瑾,赵丽坤,王容,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AMOS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8).

[6]黄翦.加涅信息加工论对高校教师教学设计的启示[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2).

[7]黄翦.后现代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8).

[8]黄翦.动学习的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1),

[9]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2).

[10]黄翦,黄政月.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的计算方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4).

[11]黄翦.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1).

[12]黄群;黄政月;黄翦.五年制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07).

[13]黄政月;黄群;黄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施“3+1.5+0.5”培养模式研究[J].新课程(下),2014,(06).

[14]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索[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15]刘红,黄洪礼.大学生的手机网络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

[16]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4).

猜你喜欢
性格大学生
猫的性格爪知道
冬天的性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风的性格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