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炜+毕迪迪+吴志军
摘要:教改项目建设作为高校探索教学新方式、新手段、新模式的主要措施,自实施以来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立项草率、管理不严、成效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围绕学校、学院育人理念,在深入分析总结项目管理现状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教改项目的立项审批、过程管理、多元验收、示范推广和表彰奖励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院系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267-02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原国家教委从1994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国内各高校正式启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改革项目。21世纪初,教育部又多次发布扩展通知及补充意见,积极强化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稳步、全面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高起点、国际化、开放性”办学目标的指引下,作为培育我国汽车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围绕学校培养“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的同济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了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国际化视野和国家认证的创新性实践型卓越汽车工程师”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并致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革新,通过编制优秀教材、培育教学名师、打造校企联合和国际化培养平台、完善汽车人才培养体系等措施来培养卓越的汽车人才。近年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9项,包括教育部首批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09)、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2012)、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2010),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8项,发表教改论文31篇,获批上海市精品课程3门,编写教材11本,获得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二等奖3项及三等奖4项。2012年7月,汽车学院完成的“培养卓越的汽车工程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创立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丛书(第一辑)——《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2013—2014年,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以学院为单位申报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总项目1项,涉及总经费50万元,下辖子项目20项,其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课程建设项目8项,教材建设项目8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项目3项以及其他项目2项。为了促进教改项目研究的深入,发挥教学改革研究的实效,学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全面梳理教改项目管理机制以及深入总结分析之前项目管理中的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院系层面的项目管理。
二、教改项目管理的问题
在长期从事教改项目建设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立项申报、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方面对教改子项目进行了监督与管理,虽较好地把握了学院教改项目建设全局,在项目总体推进和重点项目成果的提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立项盲目、过程轻视、验收潦草、成果荒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重“新颖”轻“解题”。在立项过程中,部分申报教师高度重视项目提法新颖,“高洋上”的名字吸引审批者眼球,并过分注重以项目表现本身教学工作业绩及未来教学理念,却忽略教改项目的本质是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学方法、模式等的研究,攻克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不足,达到教改的目的。
2.重“管理”轻“指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子项目的管理,通过多次评审和不断督促等多种方式严格监督项目建设进度,把控项目研究质量,对项目研究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评审有余但指导不足,子项目各自为战但统筹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在整体上取得重大突破。
3.重“获奖”轻“实效”。学院在教改项目总结验收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以发表论文、项目获奖作为成果考评的最主要手段,以获奖数量和大小作为衡量项目成果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效不仅在于通过项目研究和建设的推进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获得理论的提升,还应注重项目研究的实效。理论成果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深入推荐项目研究,强化实践探索,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方法且促进学生培养的教改项目才是真正的优秀项目。
4.重“结题”轻“推广”。教改项目以申报立项为开始,以结题验收为完结的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改项目难以起到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教改项目的管理必须顺利“申报立项—项目建设—结题验收”,只是教改项目的研究过程,“项目试点—问题反馈—推广实施”才是教育教改项目深化过程的意识,注重将这两个方面连贯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教改项目建设的作用。
三、强化教改项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教改项目管理的思考。学院要不断完善教改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模式,打破“断点式”、“终结式”项目管理的藩篱,牢牢树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导向,和“真研真改真落实”的原则标准,形成贯通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成果验收和示范推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注重明确学院在教改项目管理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角色,做到动态把握、及时督导、灵活协调、多元评价等,使项目管理由被动变主动,帮助项目建设完成好且有实效。
2.教改项目管理的实践。(1)强化立项管理,实现以“立”引“改”。首先,在课题申报时,在鼓励教师自由组建研究团队申报的同时,结合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发展规划,针对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难题和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发布导向性课题,鼓励名师牵头、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联合申报;在个别特别注重实践性的课题上,也可邀请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一起加入,以此提升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在立项评审上,在注重申报材料审核的同时,更加注重开题制度的落实,在当面听取项目选题背景、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预期成果等相关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公平公正的评审,同时评审专家也可现场向申报人提问、交流和指导,在立项之初就充分把握项目研究的科学方向。(2)落实过程督导,实现以“查”促“改”。教改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现充分发挥学院监督管理职能,建立教务人员分组联系和教改项目中期检查机制,在研究进度、经费执行、论文发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考察和提醒,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更加充分发挥学院在教改项目上的指导职能,通过中期检查时的专家指导、评价和教改项目分组研讨时的相互交流、探讨,促进项目建设的中期反思和调整;及时了解项目研究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帮助和资源分享,真正实现对教改项目的中期督导与促进。(3)施行多元验收,实现以“结”实“改”。在教改项目结题验收时,首先继续强化结题验收答辩,在全面听取、了解、质疑教改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所得成果后,评判项目成效;其次,逐步推进实际考察,通过课堂教学听讲、基地走访等方式,更加客观、深入地评估项目建设实效;最后,试点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在结题验收答辩和实际考察环节加入学生评委和学生调研的环节,真正了解学生对于教改项目实施及效果的反馈,明确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价值。(4)注重成果落地,实现以“研”定“改”。对于教改项目建设而言,项目研究和建设只是手段,而落实研究内容与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才是其实际意义所在。因此,学院要注重推动教学改革的成果尽快落地,甚至“边建设边落地”,以期通过实际效果的评价调整建设方向,完善建设内容,服务学生培养。同时,注意教改项目中优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通过校内优秀项目展示会、分享会或实地听课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形成优秀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影响、激励和带动更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5)探索奖励机制,实现以“奖”助“改”。对于完成质量高、成果突出的优秀教改项目,学院要在积极配合、支持和帮助他们参与校级、省部级及国家级优秀项目评比;同时,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学院各方面资源,在学院内构建了优秀教改项目奖励与职称评定、业绩奖励、个人发展等方面挂钩的评定机制,形成“重教改、促教改”的良好氛围,激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做出成效。
四、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的手段日益丰富,教学对象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改项目对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教学中面对的新挑战的重要性,强化教改项目建设的积极推进和实效落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教改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探索建立了长效、可持续的教改项目管理机制,从立项审批、过程管理、多元验收、成果推广和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全面强化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和推进,有效地助推学院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切实提升了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卓越汽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玉.高等理工科教改项目管理流程和评分模型重构[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于永华.提高教改项目管理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0-142.
[3]栾玉东,王蔚.地方高校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2,(11):152-153.
[4]何小平.高校教研教改项目管理功能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6,(23):10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