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颖+范会勇
摘要: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既可能表现出来,也可能不会表现出来;既可能表现为盲目地享受当下,也可能生活在追求未来的焦虑里。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对学习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效能感缺乏;对学习目标了解不够,缺乏努力方向;迫于小团体压力,学习不用功;对科任教师不满意,缺乏学习兴趣;与父母感情不睦,缺乏自我价值感。分享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能感;开阔学生视野,坚定努力方向;积极干预学生中的小团体;关心学生,增进师生感情;正确处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纠葛,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都有可能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214-02
作为学生管理者,我们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不愿意学习,即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其原因更是多种多样。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中理出一些头绪来。本文尝试对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典型表现可以从内部与外部、近期与远景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内部与外部的角度
内部主要是内部心理过程,看不见;外部只要是行为表现,看得见。
1.以内心的放逐替代学习的追求。从表面上看,你很难察觉一些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高低。他们在学习时间里,甚至是别人学习之余的时间里,都表现得非常勤勉,到点来,到点走,从不逃课。但他们内心里并不想学习,既不认为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不想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这种学生表面上看是很用功的,但实际却是学习动机缺乏者。
2.以逃课等不当行为代替上课行为。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外在行为上表现比较明显。逃课,打游戏,三五成群结伴游荡,喝酒,谈恋爱,三天两头扎堆闲聊。说不上是违法犯罪,但终日无所事事,精神萎靡,没有追求。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缺乏状况表现非常明显,很容易识别出来。
(二)近期与远景的角度
1.以享受当下为借口得过且过。人应该活在当下,注重生活体验。但一些大学生以此为藉口,得过且过。他们拒绝去思考未来,拒绝接受打破现状的任何考虑。他们看起来也是勤勤恳恳,但并没有很强的学习的动力。这类学生表面上看,还容易感觉学习很用功,其实是假用功。
2.以追求未来作理由焦虑度日。还有很少的大学生理想高远,追求宏大,他们唯恐不担心未来就失去了未来,终日活在焦虑之中,到处寻求追求未来理想的良方,却从未付诸行动。于是,学习就在这终日的焦虑里蹉跎了,学习慢慢也就落下了。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并不多,但也不少。他们看起来很愿意追求成功,很想搞好学习,但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存在于想象之中,缺乏实际的学习动力。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五种主要原因
心理学在分析人的动机时,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成长史分析,即分析个体生活经历,寻找关键事件,经过不同个体经历的对比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藉由对成长史的分析,我们把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归结为五个方面。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分述如下。
1.对学习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效能感缺乏。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小学以来从未变化。就像某些地方的农民,其耕作方式几千年来从未变化。这种靠天吃饭的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老师意识到了,有的则尚未意识到。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一旦有点课程落下,整个课程的学习就会被动,甚至是整个学习都乱成一团,不知道如何补救。
很多大学生上大学生很不适应大学里的学习方式,想不到要自己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改进已有的学习方法。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自暴自弃。他们会说“哎,我不是学习的料”,承认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另一种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其表现是,得过且过,学到哪里算哪里。这类人在学校里也大有人在。这两种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越学越没有信心,即学习效能感越来越低。
2.对学习目标了解不够,努力方向缺乏。清晰的目标对一个人的行为会产生很强的拉动作用,但很多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却非常不清晰。他们常常陷入间歇性的迷茫,常常会问,我应不应该好好学习。曾经几度兴起的读书无用论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由于对学习目标了解不够,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会常常感到缺乏努力方向。
3.迫于小团体压力,学习不用功。大学的管理不像基础教育阶段那么紧张,显得有些松散,因此大学生有大把的时间自由安排。大学生常常会三五成群,结成一个个小团体。在小团体内部往往会形成一些小气候。如果这个团体的领导者能努力学习,那么其他成员也会积极效仿;如果这个小团体的成员本来就是为了玩才聚在一起,那么其他成员可能就会迫于压力而放弃用功读书。小团体是学校里的亚文化形式,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在那些管理不严的学校或班级尤为突出。
4.对科任教师不满意,缺乏学习兴趣。科任教师,特别是第一任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我们访问过很多大学生,让他们回溯其学习经历,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之所以讨厌某门课程,始终学不好,其原因在于他讨厌该课的科任教师。这种厌恶甚至会投身到后来教授同一门课的教师。相反,有些大学生之所以喜欢学习,仅仅是因为他喜欢某个教师。颇有点“爱屋及乌”的味道。这种讨厌和喜欢都可能泛化,从而变成对整个学校的讨厌和喜欢。大学生对学科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常常也会决定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5.与父母感情不睦,缺乏自我价值感。与父母感情的融洽与否,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虽然这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像前面几种原因那么直接,但却可能是根本性的。因为它涉及到大学生对自己存在价值的看法和感受——自我价值感。大学生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得来的。这里的别人最主要的就是父母亲。对任何事情都会消极应付。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里更容易出现。endprint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对策建议
前面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原因,背后隐藏着一个假设,即依照这些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我们就能改变他们的学习动机。这个假设站得住脚吗?大学心理健康教师可能会说站不住脚。理由可能源于这样的教导,即学生是否愿意改变需要他们自己来决定,我们要“尊重”他们。这是典型的罗杰斯式信条。其实这种信条是不足为据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信条与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教育不能放任自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出下面这些尝试性的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1.分享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能感。在作者上高中时,学校开了一门课,专门介绍学习方法。当时同学们听了,感觉收获不大。一是老师举的例子离我们的学习实际比较远;二是老师讲课像开中药铺,内容很多,我们不知道选择哪个。我觉得比较好的做法是,发动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让大家现身说法,一是生动活泼,二是能够激发同学“比学赶帮”的热情。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感到搞好学习并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效能感。这里面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主持分享的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在同学们总结不到位的时候,进行总结提炼。若能编成顺口溜,更便于记忆和传播。二是不可开中药铺,让学生无所适从。最好是针对某个问题提出一两条。
2.开阔学生视野,坚定努力方向。为了深刻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工厂、举办“为什么学习”的辩论会等。如果遇到时间不够的问题,则可以找学生个别谈心。拓展他们的视野,是主要的方法。视野越开阔,学生可以借鉴和利用的心理资源就越多;而且视野越开阔,了解愈深,目标就会越坚定。
3.积极干预学生中的小团体。要识别学生中的小团体就需要对他们有较深的了解。有时发动其中的学生报告也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摸清情况后,如有必要需要积极干预。对其成员进行教育说服。对个别行为出格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惩戒,以观后效。
4.关心学生,增进师生感情。学生对教师若有意见,问题大多在教师一边。比如,有的教师上课即来,下课就走。跟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交流,遑论感情联系。有的老师教了几年连自己班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这样是很难获得学生的信任的。学生不热爱教师,学习多少都会缺少动力。师生感情联系好比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于风雨中互通有无,传递信息。平时桥梁修得好,关键时刻学生就会想到老师。增进师生感情的方法很多,比如作业本上留言,单独谈话,平时鼓励等。
5.正确处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纠葛,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遇上与家长感情不睦的学生,要留心观察。比如小学时父母离异,这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可能会比较低,严重者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人会在意他了。对这类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或是同学对他们的关爱。记下其生日,让同学们一起跟他过生日就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再如父母亲长期在外经营生意,学生长期一个人生活,抱怨父母不理他。这类学生可能会变得不愿与人交往,当然也不喜欢学习。遇上这种情况,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告诉他们问题所在,让他们做出必要的改变,积极配合。如果家长不改变,要指望学生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上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对策建议。但这些应对措施都是尝试性,其中根本的一条是,教师要跟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联系,取得学生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范会勇,张进辅.心理咨询的选择效应与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