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叙事方式的民族化改造

2015-12-09 00:25范垂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散文化腰带

引进散文化叙事方式,不能“原装改进”,必须进行民族化改造。

散文化叙事方式告别戏剧化叙事方式,将大量日常生活现象写进文艺作品中,这本身具有革命性意义,但不少作品却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就是烦琐性问题。如,崛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小说派,其代表作品,萨罗特的《趋向性》、罗布·格里耶的《窥视者》、布托尔的《变化》等等,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问题。如罗布·格里耶的《窥视者》,作品围绕一个旅行推销员在海岛奸杀一个牧羊少女的事件开展了大量环境描写,如对海鸟的描写,对海鸟的各个部位都进行了详尽描写,如对腿的描写:“下面只看见一只右脚(另一只恰好被右脚遮住),又瘦又直,布满黄色的鳞片。它从腹下一个弯成120度的关节开始,和上面布满羽毛的肉身接连,这肉身只露出一小部分。另一只脚可以看见脚趾的脚蹼和伸开在木桩的圆顶上的尖爪。”作品不是从社会心理的艺术视角描写生态环境,而是以物理学、数学、几何学的视角描写生态环境,因而滑向烦琐、冗赘、枯燥的境地。布托尔的《变化》,巴黎一个中年男子厌倦家庭生活,坐火车去罗马,想把情妇接到巴黎来共同生活,一路上,有不少烦琐的环境描写。如:“一辆11马力的黑轿车在一座教堂门前开动了,它沿着和铁道平行的公路行驶,和你们比赛速度,它驶近远离,消失在小树林后面,再次出现,越过一条小河,河边有柳树过去了,又赶了上来。然后在一个十字路上拐弯,钻进一个村庄;村庄的钟楼很快便消失在一个土坡后面。”这种描写,与事件开展,与人物心态,毫无关系,因而显得烦琐、冗赘、枯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著名的现代主义电影艺术家开创了电影艺术应用散文化叙事方式的创作道路。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吕特弗的《四百下》、安东尼奥的《夜》等,都是应用散文化叙事方式的代表作品,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烦琐问题。《夜》表现了作家古奥瓦尼面临的思想危机、家庭危机。影片摆脱了戏剧性结构,“服从日常生活节奏”。朦胧意识到婚姻危机的丽迪亚离开出版商为丈夫举行的宴会之后到了街区闲逛,她茫然地游荡着,好奇地看着一个依墙吃东西的男人,从他身边走过,走了一段路之后,又回头看了他一眼;她停下脚步,呆呆地望着扔在地上的一只破钟;一架喷气式飞机轰鸣而过,她不由自主地仰望天空,又惊骇地躲开;平静之后,她又在林荫道上漫步,拾起一片叶子,细细端详起来……这些描写,虽然实现了日常生活化,但它使人感到烦琐、暧昧和漫无目的,“它太像生活本身,因此它更多的是描绘而不是提炼生活的意义”。

引用散文化叙事方式,要创造性地借鉴中华民族关于神形关系的美学思想。神形关系问题,先秦的道家及荀子都多次提及,但都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淮南子》多次提及神形关系问题,虽然阐发的是道家的养生之道,但涉及了美学问题,并且对后世美学产生重大影响。《淮南子》赞美了有形的广漠宇宙的丰富多彩、生机勃发、诗情画意。如“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玲珑,萑蔰炫煌,蠉飞蠕动,蚑行哙息……储与蔰冶,浩浩瀚瀚……”同时,《淮南子》又强调了神主宰形:“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这些,对运用散文化叙事方式进行写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形散神凝”。这里有丰富的思想蕴涵:形就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现象,神就是作品的思想意蕴;形要丰富多彩,神要集中概括;形要蕴涵神,神要统帅形。中国古典散文作品,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都是体现“形散神凝”叙事原则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形,丰富,多彩;神,深邃,新颖。形,深深蕴涵神;神,紧紧统帅形。

中国作家运用散文化叙事方式,特别关注“形散神凝”叙事原则的应用。

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中俄联合军演,秦冲和鲍里斯两个对手又见面了。我们的部队到营地就清扫环境,整理内务,他们则脱光膀子,穿大裤衩,不多时间一只胳臂就断了。我们官兵一致,他们则等级森严,士兵住帐篷,军官住公寓。我们的一个同志看他们做菜,笑他们一锅几十斤土豆,检斤,多一个也拿出来。秦冲批评说,人家那是科学配餐,按体能需要配置热量,要向人家学习。俄军也向我们学习,开始整理内务。双方相识了,士兵们相互赠送些小礼物,但双方都认为这涉及外事,都不准许。一天晚上,秦冲和鲍里斯发现中俄两个士兵交换军腰带,鲍里斯当场就把那个大个子士兵打倒了,还扒下衣服用军腰带抽,把士兵打得满地滚,秦冲急了,上去夺下他手中的军腰带,他给秦冲一拳,两人扭打起来。秦冲认为自己的士兵有问题,要带回去说清道理,好好开导,不应这样粗暴。我方一辆汽车在夜间无照明的快速行驶军演中翻车,司机牺牲。第二天,见俄军一个个都很严肃,没有光膀子的,都穿上了军装,列队,下半旗,对我死去的司机默哀。我方一个个官兵由于失去亲人,都很悲痛,但因为没有规定,没有举行默哀仪式。军演结束,俄军第二天就要返回了,秦冲请鲍里斯喝酒,他们还深情地交换了军腰带,这些零零碎碎联结起来,特别是那个深情交换军腰带的意象,蕴含着深邃的意蕴:中俄两军虽然有鲜明的差异、碰撞,但通过沟通、理解,统一于人性、人情、进步之中。作品由于体现“形散神凝”的叙事原则,因而题旨贯通,散而不乱。

衣向东的《吹满风的山谷》是一篇出色的散文化叙事方式的文学作品。作品中散的形,充满了诗情画意,蕴涵着不散的神;作品中凝结的神,有创新,紧紧统帅着散的形。作品写大西北的一个三名战士的哨所,他们来自三个民族,像一个家庭一样在山谷里寂寞地打发时光。他们被重重叠叠的群山和呼啸不止的山风围困着,几乎与世隔绝。平时,一人上哨,一人训练 ,一人做饭,三班倒,轮流转。可是“他们的心情是快活的”,“他们的心态是平静的”。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在这令人难以承受的孤寂中升腾着诚挚爱心的温暖。这是这篇作品的神,灵魂,它统帅着作品的零零碎碎,它的发掘,有别于描写硝烟四起的战争、轰轰烈烈的军训的军事文学,是个创新。在它的统帅下,作品中散的形都闪放着真情实意的光彩。如对狗阿黄的描写,新兵蔡强刚走进哨所,阿黄就追到脚下,细心地从下往上嗅起,他怕了,点长笑了,说阿黄没见过几个新人,见了你高兴,瞧这个亲热劲。开点务会,门忽然开了,阿黄进来了,和点长并排蹲着,审视着新兵和老兵,“看这畜生的气势怎么也是个副点长的水平”。阿黄误吃鼠药死了,新兵跺着脚原地打转,甩手哭。老兵一声不响,眼圈含着眼泪,用手指轻轻梳理着它的皮毛。他们把它抬到山顶,挖个坑,把它放进去,点长还把四个新蒸的馒头放到它的嘴边,他们还把缠着白布条的木棍插到它的坟头前。点长复员的那天还爬上了山顶,在狗坟前站了很久……endprint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影坛出现了一批被人们称作有影响的纪实风格的生活流式的作品,也就是散文化叙事方式的作品,如《城南旧事》《猎场扎撒》《青春祭》等。《青春祭》摆脱了统一的事件,消解了贯穿的冲突,将一些没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中的“零零碎碎”艺术地组合到一起。这部以叙事方式创新的影片获得了喜欢创新的中国观众和喜欢传统的中国观众的一致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编导创造性地运用了形神关系的传统美学思想,使影片形散神聚。影片散的形,多彩色,有诗意,蕴含着不散的神;影片不散的神,深邃,有创新,紧紧统帅着散的形。在影片主人公散点流程的生活序列中有两次进大爹的傣寨:李纯当知青进大爹的傣寨,祭祀伢进大爹的傣寨。两个三角关系:李纯、任佳、大哥与李纯、大哥、依波。两次死亡:伢和任佳。两次离散:李纯离开傣寨、离开学校。这些生活中的“零零碎碎”呈现在银幕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李纯两次进傣寨,头一次,知青姑娘李纯跟随傣族老人大爹走在无尽的密林小径上,那巨大的仙人掌,浓密的黑心林,粗壮的大青树,与李纯的恐怖感、陌生感的心态一起,组成了一幅幅色彩神秘、味道惊险的南国图画。李纯因为爱情关系逃离了大爹的傣寨,再次进大爹的傣寨,给伢送葬,那红土坡红红的土地,燃烧的棺材,红红的烈焰,与李纯沉痛、悲怆的心态,组成了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影片没有像一般作品那样,再现一代知青在动乱岁月里的坎坷际遇,而是在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散点流程的生活系列中集中表现了一代知青在不同的生存态势、文化形态的对照中激发起审美意识、青春意识觉醒的心理过程。这是影片的灵魂,不散的神。这不散的神有了新意,紧紧统帅着散的形。如李纯到傣寨不久,一天,傣寨最漂亮的姑娘依波告诉她,明天她们到很远的地方去砍柴,你背不动,你到菜园的老人组去吧。李纯觉得她们瞧不起自己,很受委屈,去找大爹,大爹告诉她,不是她们瞧不起你,是因为那身灰衣服,掺在她们中间,她们觉得不好看。李纯受到震动,困惑地想,美原来这么重要?从小到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不美就是美……随后,她用花门帘做了傣族花筒裙,伢又给她一条银腰带,她害羞地穿了出去,人们对她的态度立刻变了,自己感到就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想不到一身衣服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散文写作经验,“形散神凝”是精彩的经验之一,它为其他题材的写作,为各种叙事方式的运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法宝,以使我们的散文化叙事方式写作更加精彩。

范垂功,文学评论家。现居辽宁岫岩。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化腰带
我帮妈妈系腰带
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
浅谈新形势下新闻写作散文化的得失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另类的“王蒙自传”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艺术课堂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世界上最贵的腰带扣
智能腰带”可自调松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