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5-12-09 07:46梁丹婴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9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梁丹婴

摘要: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在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了“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设立“系级、院级、省级和国家级”层次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予以实施,从而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54-02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实践活动[1]。在活动中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艰苦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促进高教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各高校在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目前高校的教育还是灌输型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的比例偏低;仅有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选修课。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没有专业化和系统化。大多数本科院校依旧按传统的专业教育体系进行教学。虽然,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改进,但力度不够。在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方面还不够深入,实施中重视与挖掘程度不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认识上有局限性。以实习为主导,以体验式实施为特色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施模式均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够。在教育改革中,大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一个职能,缺乏资源整合和实施体系的构建,效果并不理想[1]。

3.创新创业平台分散。早期的创新创业平台大部分分散在各专业及实践项目中,多数利用教师的科研平台和专业实验室开展小型的创新创业活动,没有固定场所和形成体系。因而,搭建创新创业硬、软件平台成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首要问题[2]。

4.“双师型”教师匮乏。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拥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创业活动,其总体素质难以满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只有具备“双师型”教师才能承担起教育活动的任务。由于这方面教师队伍匮乏,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成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之一,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高度重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2014学年学院成立了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下面简称中心)。2013年成为广东省质量工程本科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项目,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多元化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各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中心为学生建设了四个创新创业工作室,配置了必要的实验设备及相关材料,确保工作室每年的运作经费。同时,中心所有实验室对经管类各专业师生进行开放式管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随时可申请实验室开展活动。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制度。另外还专门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也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此外,学院还依托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了经管类各专业的开发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2.建立“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将实践内容任务化,以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为手段,以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实践为目标,使学生沿着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支架”逐步攀升[2]。

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使教师团队凝聚力增强;使师生主体发生改变,学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实践再到自动地创新创业的升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技术技能得到相当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协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和创造力等。

3.设立“系级、院级、省级和国家级”层次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学院建立“系级、院级、省级和国家级”层次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使这三级层次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紧密衔接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项目。系级项目作为整个层次的基础,而院级项目发挥着承上启下的纽带和示范作用,省级项目起着示范辐射作用,进而激励学生争取国家级项目。

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或学生团队积极进行申请项目,尤其是跨学科、跨年级;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跨年级的合作项目。引导优秀学生申报省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组织学生团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项目。

四、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

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思路。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在改革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内容、模式和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机制上得到保障。

2.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学院在开展各种各级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积极组织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组团参加院级、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和省级、国家级的创业大赛。通过这些竞赛或大赛活动,使得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创新创业全过程,提升创新创业管理的综合技能。

同时,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入创新创业体系的训练活动中。大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参加系级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实验项目的训练;大二、大三学生可参加各级各种经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训练活动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大四学生则可选择自主创业的实践活动、院级经管类专业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仿真实践活动,既可选择到学院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也可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

3.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依托校级、省级“质量工程”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及创业孵化等基地建立了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发挥产学研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形成以专业为依托,项目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教育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率的提高。

4.培养学生跨专业协同创新思维。协同创新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全新模式。经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需具备将不同学科及专业的知识结合交融的能力。学院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和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项目时,非常注重学生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训练中尝试协同创新,锻炼了学生主体间的协同能力,体验了创新模式,共享了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以及研发技术的协同创新。让学生在今后的创新活动中养成一个协同合作的习惯。

5.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师资建设。有一支稳定又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1)加强对现有经管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2)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3)聘请企业家、企业工程技术骨干、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合理的教师指导团队,弥补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

六、结束语

学院根据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结合学院教师特点和经管类专业特色,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予以实施,实现对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强化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培养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秋斌.大学生创新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1):118-124.

[2]钱斌,徐捷,韩志达,范瑜,等.全程立体式“333”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137-140.

[3]邓凯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15.

[4]林桂娟,罗洁思.浅谈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4,(2):33-34.

[5]李勇,洪涛,赵雅甜.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17(2):24-27.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财经类院校关于实习型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基于CDIO理念的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探讨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基于课堂教学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思考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