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路径与方法研究

2015-12-09 03:15:53金礼舒王中洋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职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金礼舒 王中洋

摘要:如今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的结果上,在学生自身方面、师资投入方面、课程设计方面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路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207-02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不断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在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另一方面,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仍然表现出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尤其是经济危机之后,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这种国际宏观环境对我国如此不利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而产业的升级是以技术的创新为基础的,因此,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大学生作为拥有创新潜力的群体,国家要加以重视,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不断地培养人才。

基于上述的大背景,要想培养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对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做一个相对科学具体的调查,首先调查我国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认识程度,然后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因素,最后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我校的学生。样本抽取300名分属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这300名学生,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所包含的内容包括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态度、在学校中是否参与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在课堂上是否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老师讲的内容、老师是否有利倡导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此次问卷的设计包括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调查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科学性与准确度。本次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过程是将问卷给各系的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指导学生填好后再统一收回,根据不同系别将调查问卷分好组,然后利用相关计量统计软件分析调查到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实际收回280份,根据关于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态度、在学校中是否参与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在课堂上是否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老师讲的内容、老师是否有利倡导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1.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约65%左右的学生了解关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概念性的认识,但是仅限于表象方面的认识,对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具体内容方面了解甚少,剩余大约35%的学生并不了解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

2.关于在学校是否参与各项科创活动情况的调查中,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参与过诸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技能大赛、“谁是科创之星”等类型的活动,而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调查结果是相当不利的。

3.通过对大学生是否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是否质疑老师所讲内容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是只听老师讲关于知识方面的内容,并不会踊跃发言,更不会与老师讨论一些问题。

4.关于老师是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是否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学风氛围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师在讲课内容与讲课形式方面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还是延续传统的讲述知识点的方式向同学们呈现课程的内容。

通过以上的调查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从学生个人的角度考虑,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并不能够积极地参加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没有创新的勇气与毅力;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并没有添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程内容与上课形式,不能够激起同学们创新的活力与兴趣;从学校的角度考虑,学校并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学风氛围,缺乏一些鼓励创新的机制以及奖励制度。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如今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很薄弱,每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提供很好的服务,而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要想实现国家这个目标,就要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在学生自身方面、老师教学方面以及学校创造氛围方面积极做出相关的努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的路径与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1.就学生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学习关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在脑海里先形成关于创新的体系,然后培养自己进行创新的勇气与魄力,积极参与学校关于科技创新等课外活动,大胆质疑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等,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就老师方面来说,要建立一支具有前瞻思维、崇尚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招聘老师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老师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关注老师是否与校外的各大行业紧密联系,是否具有必要的实践能力,因为创新通常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只要老师拥有一定的实践知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知识,除此之外,要经常让学校的教师与校外的企业相互交流,进行挂职训练,了解一些相对前沿的实践知识,熟悉工作中具体的操作流程,还要让校外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等定期在校内举办各种讲座、担任客座教授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和学生交流更多前沿的知识,也可以和学校内教授理论知识的老师形成良好的互补与互动关系。

3.就学校设计课程体系来说,设计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必须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就设计的课程内容来说,学校要加大学生实验教学的次数,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沙盘模拟等具体的实验过程体会所学的知识,这样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可以积极地思考问题,得到有用的启示,另外,学校要加大一些开放的选修课程的设计,通过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同学接触不同类型的学科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迸发创新的火花。还有,学校应该设计更多课外实践的课程,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发展可能的创新点;就课程设计的形式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引导的作用,还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做案例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只有善于思考了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活动。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要从学生自身、师资投入、课程设计等多方面同时入手,这样才能在各个方面发掘学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徐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因素研究[J].中国商贸,2014,(08):162-163,165.

[2]卢艳军,季英鹏.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3):14-17.

[3]徐阔.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重庆工商大学,2014.

[4]史洋玲.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D].安徽大学,2014.

[5]张思尧.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6]杨柳,杨治秋,李金凤.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4,(06):42.

猜你喜欢
高职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9:02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