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5-12-09 10:15朱兴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朱兴琳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而生,它有别于高校交通工程专业传统本科教育模式。本文详细阐述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与建议,为我校实施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交通工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39-02

截至201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其特点是发展速度快、质量要求高、建设规模大。大量的道路交通建设任务必将面临的挑战是:建设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交通工程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紧缺。目前交通工程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本科工程教育的成败直接取决于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而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好坏更多依赖于培养模式的优劣。作者认为,针对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现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失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举措。导师制源于西方的自由教育,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博雅教育”、“文雅教育”,是西方国家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大卫·帕尔菲曼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中对导师制进行了分析;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把导师制总结为个人心智的培养。目前美国常春藤学校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也都受益于导师制度,成为培养学生的利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导师制的雏形,到1916年民国金陵女子大学实施导师制,我国在导师制的探索进行了两千年。2001我国各高校借鉴西方导师制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逐步推进导师制的实施。2012年朱洁对牛津大学导师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国内外情况提出了我国实施导师制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我国高校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方案。目前国内清华、北大、浙大等著名学府已经启动了元培计划,逐步推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或管理人员中,为本科生选择一批符合预定条件的人员担任导师,每个导师分工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班级授课之外的多种交流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课内外学习和科研实践”[1]。

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构建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能促进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当前本科生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1.学生在大学期间,整个身心已处于蓬勃发展的旺盛时期,思想意识也日益独立,对实现未来自身价值充满憧憬。目前大学课堂仍以共性教育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与他们对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求知探索、创新意识的萌动往往发生抵牾,使之感到茫然。在高等教育越来越迈向大众化阶段的今天,本科生教育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教学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2.本科生导师制适宜于在高年级(大三、大四)阶段施行,若有必要,也可在大二年级开始实施,它是研究生教育向本科生教育的扩展。本科生导师制可以缓解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适应个别与全体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追求的多元性和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

交通工程专业是培养“厚基础、强实践、严要求、求创新”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课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满足道路交通行业对交通工程人才的要求,而本科生導师制顺应了这种需求和变化,它能够对学生提供包括思想、学业、生活等在内的综合指导,“成为一种被赋予了宽泛内涵与功能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学生确定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入校之前,多数学生对未来大学生活充满期望,但是,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很大差距,自己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似乎与实际生活缺乏紧密的联系,自己的目标不尽合理。因此,建立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做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及早得到将来进一步深造以及选课的指导,提前介入学术研究,对专业的定位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有利于更好地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小组学习、问题研究、专题讨论、集体协作、个案分析、科研实验、现场调研等形式活泼的“团队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集体灌输式教育。

3.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导师制教育方法,改变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仅仅是作为辅导者,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4.有利于培养老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导师制可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可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来实现,从而顺利完成学年论文的写作。

三、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建议与对策

为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传统教育中出现的个性培养和创新教育不足的问题,有效地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生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不失为一种有效模式。笔者认为新模式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要以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为支撑。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所在。要求专业骨干教师不但是学生心目中学能为范、德能为师的智者,而且必须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带头人,是学术骨干。本科生导师必须至少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具有指导学生开展思想交流活动和专业的能力。

2.要以严格的指导计划为依托。明确的培养计划是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导师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有益的建议,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导师所在的研究所、教研室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座谈报告活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和督促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定期针对不同问题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能独立完成科研实践(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同时,改变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运用科学知识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导师可将指导学生完成的创新成果、学术论文、考研升学以及读书报告等作为评价内容,而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作为评价的标准。

3.要以明确的责、权、利管理机制为保障。为使导师制工作能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明确导师的权利和义务。(1)为保障骨干教师积极投身于本科生导师制中,需要制定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量考核制度,将导师业绩计入其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带5名左右本科学生是比较适宜的,且每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约2节课左右,计入正常教学时数,给予一定的工作量报酬。(2)奖励措施的制定、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新模式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学生发表论文出现在正式核心学术刊物,或因学生参加国家、校级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奖或课题获奖,导师办应给予学生和导师一定奖励,以表现对学生工作成绩的认可和对导师工作成果的认可,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以利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良好发展。(3)高尚的师德、精湛的科研学术水平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作为一名优秀导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他不但能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且有积极了解专业前沿信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要求[3]。

4.要以灵活的双向选择方式为途径。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其目的是要根据学生个性充分挖掘一定的创造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导师的情况,包括该导师专业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以及对所招学生有哪些具体相关要求,还有导师的在研课题是否是自己感兴趣且有能力完成的;其次,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科研能力等等来选择导师。当然选择是双向的,学生愿意跟导师也必须征得导师的同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双向交流后,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研究方向的改变,重新选择导师,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必须在导师同意下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转换导师,务必保证学生选择到理想的导师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提高。

5.要以相应的经费投入为条件。本科生导师制在高年级的实施目的是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物质条件的保障是必要条件,导师和所在学院应根据现有条件划拨一定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适当添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积极搭建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以保证导师制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旭,董作超.土木类本科生导师制可行性分析[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1(02):40-42.

[2]吴玉国,宋崇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06):137-139.

[3]林華东.趋势与策略:地方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4]吕忆松,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6):186-188.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探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