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常山 在绿水青山中构建金山银山

2015-12-09 08:28耿国彪常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绿色中国 2015年20期
关键词:胡柚常山县常山

文 本刊记者 耿国彪 常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深秋的夜晚,天气有些微凉,清澈的常山港边,常山县何家乡长风村沿江50 多户“渔家乐”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白天,游客乘船赏‘十里长风’的两岸山林风光,夜晚,到渔家乐品鱼头美食。”做了20 多年木材贩销生意,江龙你改行做起了休闲茶餐厅,月收入超万元。“常山港清流不息,我们的未来也盘活了。”江龙你说,常山港这条生态风景线成了他们创业大平台。

常山港位于常山境内,全程长50 公里,是钱塘江源头。去年,在“清三河”行动中,常山实施“蓝天三衢”整治工程,重现常山港碧波清流。如此美景,也为常山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灵感。今年,常山县提出了打造“钱江源两百里生态富民长廊”的战略,以常山港为主动脉,沿两岸200里建设了十里长风、艺石时空、百年柚谷、三清绿道4 条美丽经济带,截至目前,共计投入资金100 多亿元。

“美丽经济带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纽带,串起全县特色产业,形成产游结合新的富民经济产业。”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说,美丽经济风景线给沿江两岸180 个行政村,20 余万农民带来转型发展的良机。

作为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常山县为改变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现状,围绕如何进一步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经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2013年把绿色发展的构想具体化为“实力工业、休闲城市、美丽乡村”三大发展战略。从此,常山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一条山绿民富的快车道。

“五水共治”让碧水映青山

2014年12月底,常山县环保部门对全县各流域水质做了一次检测,综合全年各次检测结果,当年该县出境水水质监测稳定在Ⅱ类以上。

什么是二类水?即经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净化处理,其水质就可供生活饮用的水。简单点说,就是可以作为饮用水源的水。

常山位于钱塘江源头,是一个欠发达山区县,人口大头在农村,农业仍是许多人的收入来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成了常山“五水共治”的重头戏。秉持“水要治,农民也要富”的理念,常山从农民利益出发,让实实在在的效益来当指挥棒,走出了一条效益与生态齐飞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路。

机器轰鸣声中,集中在处理池中的排泄物被抽进分离机,分成固液两个部分,固态的像米糠,可直接做有机肥;液态的被送到一边的沼气池继续发酵,沼气会被送到附近100 多户农民家中,沼液则成为周边山林田地的肥料。

这是记者在常山县天马街道天安村石坝家庭农场看到的一幕。“五水共治”大潮中,这个占地仅30 余亩的土鸭养殖场,用6 亩地建起了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除此之外,养殖房里也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周边有800 余亩山林田地消纳沼液,排泄物基本实现“零排放”。

“总投资200 多万元。”石坝家庭农场老板廖勇根说,达到这一效果代价不小,即使算上政府补助的60 多万元,剩下的仍是个大数目。而最终帮他下定决心改造的,除了政策要求,还有另一笔账。

“我们每年出栏土鸭20 万羽,可直接分离的有机肥保守估计1.5 万袋,能卖10 多万元;产沼气5 万多立方米,政府补助和农民缴费又有10万多元收入。”廖永根说,这些还是看得见的效益,改造后排泄物封闭处理、基本无异味,加上沼液是无偿供给,与周边农户关系也更融洽。

三衢石林

“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是重点。”常山县畜牧兽医局长林少卫说,常山县一方面对沿河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实施关停退养,超前完成2016年生猪饲养量削减任务,另一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农民增收等现实问题,以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手段推动剩余养殖场整治,废弃物中挖出真金,养殖户积极性大增。

目前,常山全县规模化养殖场都配套资源化利用设施,建成厌氧池1.6 万立方米,配备沼液消纳土地2 万亩,全年利用沼液1.2 万吨,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

“柚园养鸡”是常山推广的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农场主”段辉根相告,胡柚园养鸡,农药肯定不能用了,但鸡会吃草和虫子,也不需要打药,而且鸡粪是优质有机肥料,每亩胡柚每年可减少使用化肥100 公斤以上。节省的成本再加上养鸡的效益,每亩胡柚林增加效益近千元。

而在金川街道金川弄村,种粮大户林小良正指挥工人在自己流转的稻田里挖养鱼的沟槽。种粮多年的林小良,因为稻田养鱼、卖生态米,第一次实现了亩产过万的目标,趁着冬闲,他准备再扩大稻田养鱼的规模。

“稻田养鱼,养的是鱼,目光却在稻上。”林小良说,现在消费都讲究个绿色健康,稻田里养鱼,意味着不能打农药,鱼成了米的活广告。他为自己的生态米注册了“新鱼米故事”商标,每斤能卖到10 元钱。而他还少算了一笔账,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每亩地也因养鱼少用药肥50 公斤,环境同样“大赚”。

美丽的东明湖

在传统种植领域,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关键在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而这却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效益降低,农民不乐意。对此,常山县依靠模式创新,相继探索推广农牧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作等新型种养模式,以农业转型推动面源治理,形成经济、生态互利互赢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常山全县推广“稻田养鱼”、“柚园养鸡”、“耳稻轮作”等新型种养模式1.3万余亩,每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1000 多吨。

泉目山村是典型的“胡柚村”,700 余户农户却有150 万公斤的胡柚产量。每年的烂胡柚怎么处理,一直让村里头疼,早些年都是倒在河边、路边,整个村要臭上大半年。近两年,村里搞清洁工程、“五水共治”,烂胡柚一般采用地埋,但土地、人工,不论是对农户还是对村集体,都是不小的负担。大公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烂胡柚也可制沼气,村里与之合作顺势推“废弃料换燃料”服务,垃圾不但有了去处还能赚钱,大受村民欢迎。一年下来,这种模式为村民节省燃料支出20 余万元。

“农业面源污染难治理,很大一个原因就在牵涉面太广,有好的办法也难以推广。”常山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对此县里牢牢握住效益这一指挥棒,以真金白银的实惠,推动农民与大户、农民与企业合作,从而开创出以点带面、化零为整的面源污染治理新局面。

这段时间正是胡柚施冬肥的时节,青石镇江家村柚农吴行广却一点也不着急,他家8 亩胡柚地全和本村“崇正植保专业合作社”签了“统防统治”合同,施肥、除虫等管理活全都由合作社代办。他仔细算过,交给合作社每亩可节省成本100 元,主要就省在打药次数、农药用量上。

事实上,常山县每年对合作社、大户都有施肥用药的专门培训,再以“统防统治”的方式将影响扩大到普通农户的田地里,面源污染治理也“借道”到边到角。目前,常山县共有2 万亩胡柚、1.13 万亩水稻参加“统防统治”。

芙蓉大峡谷

为这一江清水常山做出了很多牺牲。沿河不能有大型养殖业、制造业环保门槛偏高、生态功能区开发受限……在常山,群众想创业可不是件容易事,许多人只好选择外出务工,在33 万户籍人口中,共有7 万多劳动力在外务工。

如何补偿群众所作的牺牲?常山县在去年提出了“生态富民”的思路,就是要把生态优势化为富民优势,一系列规划、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然而要赶上全省平均水平,道路依然漫长。

壮士断腕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

“轰——”去年,常山县辉埠镇宋畈北窑群,1 孔石灰立窑爆破。2013年,常山关停淘汰46孔石灰立窑、116 条钙加工生产线,2014年新年伊始,新一轮立窑关停高潮又已掀起。

石灰石是常山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烧制石灰可追溯到宋代,明清时已颇成规模,石灰窑最集中的辉埠原名“灰埠”便由此而来。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是常山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但其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样巨大,天空烟尘弥漫,废渣经雨水冲刷进入农田,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013年以来,常山县以壮士断腕之势,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按照“依法管理、有序规范,推动转型、保护生态”的工作思路,围绕“一年出成效、三年见转型”的目标,整合7 家石灰石矿山企业,关停89 孔石灰立窑、171 条钙加工生产线,开展18 家轻钙企业环境整治,实施水泥企业脱硝工程,推行矿产品运输标准化,腾出能耗空间37万吨标煤左右,削减二氧化硫1.5万吨左右、氮氧化物4500 吨左右、粉尘1 万吨左右,减少污水排放1.1 万吨左右,腾笼利用土地300 亩左右,开发闲置土地2000 亩左右;切实解决矿产超采、浪费、外运,钙产业“低、小、散”,生态环境“脏、乱、差”,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社会矛盾隐患多等问题。因整治投入和税收减少,常山为此付出1 亿多元的代价。

“89 孔立窑在2015年6月前全部关停淘汰。”辉埠镇相关负责人相告,此次整治目标直指“根治”,县里相继出台了《常山县矿产资源整治提升方案》、《常山县淘汰石灰立窑、石灰钙加工企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方案,并成立了八个淘汰攻坚组、一个政策指导组、一个应急处置组,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动员部署、企业承诺书签订、分期专项资金缴纳、淘汰计划公示等任务。

位于辉埠镇才里村的石有石灰厂,是第一家拆除石灰窑的企业。老板说,办立窑10 多年,这是整治最严的一次。一边是一视同仁全部关停的大政策,并规定了最后时限,大家少了侥幸心理;另一边又通过组建国有矿产公司等,加大对石灰石矿石的管理,原来7 家矿山企业目前开采的只剩3 家,矿石价格比去年涨了20%多,而对高污染石灰窑断电、断贷等,都让生产压力大增。同时,常山县还设立了专项基金,先行拆除立窑的,可以得到奖励,延后拆除的不但奖励减少,还需缴纳专项基金用于环境治理。压力下,46 孔石灰立窑选择第一批关停,超过立窑总量的半数。

整治行动也让群众叫好。“一年到头门窗都不敢开,晴天是灰,雨天便是泥。”64 岁的汪水凤房子就在宋畈北窑群边上,这次拆除立窑,她与附近的村民觉得像过节一样。

据介绍,自“蓝天三衢”工程启动以来,常山的环境指数持续向好发展。2014年,常山港流域地表水质100%符合水功能区要求,出境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58 天,优良天数合计293 天,占有效天数的81.8%。

白鹭齐飞

三衢湖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充分肯定了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他说:“常山抓石灰石产业的整治、转型升级工作决心大、措施实、力道足,值得充分肯定。我们要坚决走‘绿色制造’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希望扭住不放,坚持下去,不断完善,综合施策,择优扶强,汰乱汰劣,抓出更大成效来。”

常山县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不是不要GDP,而是发展方式变了。

“我记得这里以前是座矿山。”在三衢山脚的路里坑村,到三衢石林游览的金华商人陈进友停下车后满脸惊讶。十多年前陈进友曾到此运销石灰,印象中的路里坑是个盛产石灰的小山村。而如今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蓝天和青山,耳中听到的是水声和鸟鸣。这里已经恢复了宋朝诗人曾几《三衢道中》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所描绘的神韵。

矿山停产、立窑拆除、企业撤离,留下的废弃地如何利用?常山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邀请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对矿区综合整治进行规划,根据各个地方的特色,或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原生态景观;或进行农业复垦,重现田园风情;或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发展休闲旅游;或“腾笼换鸟”,转型成为现代工业园区……矿区正在向景区嬗变。

走进大埂村灵湖自然村,首先扑入眼帘的是1000 余亩的灵湖畈,丝瓜络基地、中药基地等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而在靠山的一边,草木掩盖下仍能看到废弃的立窑,灵湖曾是辉埠石灰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地有句流转颇广的土话叫“取坯挖煤灵湖人”,这里的“坯”指的就是石灰石。今年已77 岁的村民汪文喜相告,自他记事起,村里人就在烧石灰,最多时村里有2 座矿山、6孔立窑,在后来的整治中全部关停,周边的石灰企业也相继迁出。随之而来的却是良好的生态,以前因烧石灰而被影响、冷落的灵湖畈重现生机,在镇里的引导下,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现代农业,成了常山示范基地之一。

宋畈北窑群是石灰立窑最集中的区域,面积56 公顷,共有59 座立窑、30 多家石灰钙企业,在这里一个更大改造计划正在谋划。靠山的立窑,选择具有规模较大的保留修复,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在老厂区的一部,选择具有一定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时代特点鲜明的厂、矿、立窑进行生态修复,建成工业文化遗址公园;而在原来的石灰企业关停腾出空间后,土地将被重新利用,建成一个转型升级工业园区。

同时,三衢石林创建国家4A 级景区成功,辉埠镇引导周边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与之配套,既增加了景区的厚实度,又让老百姓在石灰之外找到新的致富门路。

转型升级的实力工业

去年11月18 日,杭州,来自中国电镀协会、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等权威机构的多名专家,共同对“巴菲尔化学”的BF 无氰碱铜电镀液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新型络合剂及新型铜盐属国内外首创,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能否找到新型络合剂取代剧毒的氰化钠,是困扰镀铜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由常山的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有望全面取代氰化钠,让镀铜迈入“无氰时代”。

电镀是制造业基础工艺,传统电镀液中含有剧毒的氰化钠,0.5 毫克就能致人死命,且在电镀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对人和环境危害很大。早在2002年,我国就将含氰电镀列入淘汰工艺。但在镀铜领域,因没能找到合适替代物,一直无法实现无氰化。仅在国内,目前仍有70%以上的电镀厂采用氰化电镀工艺,无氰化市场潜力超200 亿元。

常山食用菌产业

像“巴菲尔化学”这样的高科技环保项目是常山引进实力工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浙江常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国有企业常山纺织厂,它曾是金华地区纺织企业中的3 家省级重点企业之一,国家中二型企业;在其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纺织业也是常山县的一大传统产业。然而,这一传统产业早已不是原来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只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4.2%。对此,1981年进厂的企业副总经理张毅说,原因较多,但“卡脖子”是环保这道槛。

对此,常山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印染属高污染产业,国家及省里对其准入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也并非一定不能上马,但常山地处钱江源头,是全省的生态屏障,对一些高污染行业进入历来慎之又慎,“口子”始终没有打开。

“这几年我们可‘得罪’了不少客商哪。”同样,常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也表示,该县在项目准入的门槛逐年提高,2009年以来,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来常都受到了严格限制,有65 个、总投资40 多亿的项目被挡在了“门外”。而常山在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艰难前行。

王良春书记告诉记者,实力工业是针对常山发展主要差距、顺应转型升级新趋势、打好经济领域翻身仗,对工业发展提出的目标。核心要义是打造以生态为底线、科技为支撑、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价值追求,产业有支撑力、产品有竞争力、企业有贡献力、园区有吸引力、环境有保障力的实力工业。

在浙江华盛钙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包装机面前忙碌,偌大的厂房内不见石灰轻钙企业中司空见惯的粉尘飘扬,工人们头发和衣服上都清清爽爽。企业今年新投用石灰窑气净化系统和生石灰消化系统等系列环保节能设施,生产环境大为改善。

“华盛钙业”是常山近年新引进的一家轻钙企业,设备、管理都较先进,却一直没有放松在节能减排上的投入。企业负责人说,县里对企业排放有严格规定,超标排放要征收双倍排污费,半年整治不达标直接关停,谁都不敢放松。

上述规定出自常山今年最新出台的《加快推进钙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提高钙产业准入标准、鼓励有效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工艺装备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明确标准、赏优罚劣,以实打实的举措,推动钙产业绿色转型。

环保投入加大,压缩了企业原有利润空间,倒逼整个产业高端转型。在浙江雪峰碳酸钙有限公司,普通碳酸钙生产线正逐步改造,全面转向高纯度碳酸钙生产。这是企业通过技改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价格高出市场上同类产品20%。前三季度,企业实现产值1.13 亿元,同比增10.3%,其中新产品贡献率达85%。与“雪峰”相似,随着纳米碳酸钙、“EPC 聚合物增效剂”等一系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碳酸钙产品相继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常山钙产业一改原先低端的局面,正在形成新的发展态势。

一系列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也让服务业发展后劲十足。位于常山县城城南片区的浙西世贸商业城项目,总投资4.5 亿元,目前已经封顶,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修。项目负责人徐建忠告诉记者,与工程建设同步,他们招商工作也已启动,目前商城内半数以上的店铺已经售出,预计在年底前就能建成并开放营业。相似的,今年常山县共实施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重点项目15 个,上半年第三产业共完成投资27 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6.1%。

乡村旅游打开农民致富大门

休闲旅游 美丽绽放

10月30 日,常山县何家乡长风村“名扬鱼庄”迎来了10 来名摄影爱好者,为拍摄长风水库美景,他们将在这里呆上两天。老板江文土相告,“长风鱼”名声在外,但之前主要靠穿村而过的国道,主顾多为“过客”,现在搭上县里建设乡村休闲旅游长廊的便车,游客越来越多,去年渔庄利润增加三成,今年又打算拿出3 个房间发展住宿。

乡村休闲旅游长廊、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胡柚景观大道、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常山正在精心培育四条风景线,以此将全县特色农业、生态景观、古村老街、民俗节庆等元素串在一起,形成种游结合、吃住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带。

风景线总长近100 公里,这么大的摊子如何展开?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说,风景线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分布依势而建,现在是借休闲旅游转型提升;同时县里也已出台相关政策,以市场效益引导客商、企业乃至农民参与其中,实现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经济”转变,打造产业支撑与效益引导并重的乡村休闲旅游常山模式。

这个春天,常山农民在春耕备耕之外,有了一个更重要的事,他们正在把自己的村庄、田园改造成景区。三衢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千万观赏石博览园和胡柚文化博览园,十里长风、艺石时空、百年柚谷、三清绿道等四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摊开常山地图,一个以“一区两园四线”为骨架的全域化大景区呼之欲出。

近年来常山县在衢州市建设首个国家休闲区的大框架下,按照建设“休闲城市”定位,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成效初显。受惠于此,2014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9 元,同比增11.4%,增速居衢州市首位。

中国观赏石博览园施工现场,建房、造景同步推进,一期工程完成90%。这一总投资10 亿多元的项目最初规划只是石交易市场,提出后各方反应平平。后来配合观赏石艺术长廊建设,县里站在让客商更多获利角度重新谋划,一个以打造5A 级景区为目标,集交易、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体随即出炉,立即引起多方关注。项目投资方坦言,如此大的投资放在常山,休闲旅游的大好前景是重要因素。而在四条风景线建设中,近几年常山以1 亿多元政府投资撬动了50 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乡村旅游美丽绽放,农民得享红利。根据各条风景线的特点,办农家乐、搞采摘游、开石艺馆,或是重拾旧技艺,制作售卖蓑衣、板凳等老家什,把钢叉舞、猷辂拳等传统艺术搬上舞台当演员,或是到景区当导游、在农业基地里当职业农民,常山农民总能在乡村休闲旅游的大潮中找到赚钱的角色。

“每天有七八桌客人,6 个客房全满,平均营业额在2000 元左右。”9月初,在常山县东案乡梅树底景区,停车场里满是各地牌照的小车,农家乐“梅园小院”老板杨志芳正忙着招待客人。他说,今年的梅树底异常火爆,以前是周末忙,现在是天天忙,像一对义乌老夫妻已在他这里长住了1 个月。

红火的不单梅树底,上半年常山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7.01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46 亿元,同比增长16.53%。而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仅仅是常山现代服务业崛起的一角。

香樟美景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常山服务业增加值24.6 亿元,同比增长9.2%,占GDP 的比重为48.2%,比2014年末提高6.5 个百分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56.2%,均创历史新高。而且,这一成绩是在同期工业增加值7.4%的不俗增长下取得的,现代服务业已然成为常山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新常态下,常山县一直致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要素十足的现代服务业成了主攻方向之一。今年,除了金融、物流等传统产业稳定增长以外,常山聚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大胆引进农村淘宝等,新业态的加入让第三产业顺利“超车”,产业结构进入以三产为先的“三二一”时代。

城东新区是近年来常山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如火如荼的城市开发中,新区中心却保留着一片青山绿水,被形象地称作“绿核”,这里还是常山三衢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组成之一,眼下落户在此的城市近郊休闲体育运动赛道已完成立项和土地流转,开建在即。

今年初,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常山三衢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总面积22.94 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以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山水型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计划投资额35 亿元。目前,项目基建已经启动,多名客商也慕名而来,表达了投资意愿。

发展什么样的乡村休闲旅游?在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心中有三个“标杆”:一是对照四省边际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全市首个国家休闲区建设的高标准;二是对照省内先进县(市、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高水平;三是对照全县打造“休闲城市”、建设“两美”常山的高定位。

赤膊墙粉刷一新,门前屋后种上花草,村子变花园;河边建起了游步道、小公园,路灯亮起漂亮不输城里;河道清淤疏浚,保洁到位,城里人大老远跑来游泳、戏水……走进东案乡田蓬村,村民向记者述说村里的新变化,都说去年一年抵得上以往五六年。

田蓬在常山土话中即田园之意,但如今的田蓬村却真正变成了花园村,不但百姓点赞,也吸引了大批游客。然而,田蓬却是一个缺乏集体收入的“空壳村”,村庄建设的资金从何而来?“美丽乡村建设、墙院整治提升行动、村级公共设施管护试点、农民素质培训等一些列项目就是我们的资金库。”村支书郑富红说,向上争取项目搞建设便是诀窍所在。

在资源和资金都不充裕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休闲旅游?常山给出的答案是“整合、改革”两大“法宝”。

所谓整合,关键是三条原则:第一条是先定事、后定钱;第二条是向上争取为先、县级财力统筹为后;第三条是市场配置在先、行政手段在后。事实上,与浙西地区多数地方相似,常山农村大多为“空壳村”,但在一年多的实践里,常山巧妙利用、整合特别扶持项目等资金,较好地保障了四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

然后便是改革。去年以来,常山通过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以土地折价入股发展漂流的“黄塘模式”、“公司+农户+基地”的“下阁模式”,有效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和促进了农民增收。今年,该县又提出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重点在发展乡村民宿经济方面进行了探索。比如,在同弓乡彤弓山村开展“空心房民宿”试点,引导民宿业主把村里空置的老房子通过长期租用的方式进行流转,按照发展民宿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装修,然后对外营业,既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解决了民宿发展场地问题,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目前,全县通过“空心房民宿”模式,已发展民宿60 多家、农家乐120 多家、休闲农庄10 多家。

“这里要建阳光沙滩,那里是食宿、垂钓的休闲长廊……”在东案乡弄坞村,村支书江土有和回乡企业甘晓华正在筹划着开发村里的旅游资源。由甘晓华等人发起创立的浙江隐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集体+村民”的投资方式,在先期募集的200 万元资金之外,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山水资源等折价入股,农民以现金入股参与,目前漂流、水上乐园等项目开始建设。

乡村休闲旅游谁来搞?“政府搭台,农民和社会资本唱戏。”常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明确“竞争、多元”的发展理念,激发村级主体活力、引导多元参与,出现了你追我赶、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动态竞争,最大限度调动村级主体积极性。对于有一定基础,并且村级组织战斗力强尤其是两个“带头人”想干事、能干事的,县里给予项目、政策、资金等方面最大的支持,对于干成事的还给予政治上的激励。去年,常山就有5 名村(居)干部通过实绩比选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极大地调动了村级主体的积极性,在短时间内涌现了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的特色村。

常山大桥

鼓励多元参与,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能人回归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弄坞村之外,招商企业上海恒寿堂公司,在柚子茶等项目建成投产的基础上,流转柚林、规划建设胡柚庄园,推动胡柚种植、加工、观光休闲等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结合沿线的十里柚乡街整治,打造以胡柚为主题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大宝山”胡柚合作社和上海拜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基地1200 亩胡柚从生产种植、技术管理、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休闲观光全产业链由拜肯公司来运作,打造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的亮点;和阿里巴巴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望进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首批12 个试点县,借其平台扩大影响力等等,常山正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缺乏观光资源,而直接跨入休闲度假模式、振兴常山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常山三宝”闯市场

在常山县球川镇“天露”家庭农场,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微黄的胡柚挂满了枝头。在农场主段辉根的日志上,采摘游的订单已从11月中旬开始已排到了年底,预计每天都有100 多位游客,采摘量达1500 公斤以上。“我的家庭农场也变成休闲主题公园了,卖果又卖景。”段辉根骄傲地向记者说。

美丽的黄塘村

常山县森林覆盖率达72.8%,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常山是“中国常山胡柚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素有“常山三宝”之称的胡柚、油茶、猴头菇是这片绿水青山孕育出的独特农产品。

说起“三宝”,常山无人不晓,它曾有过辉煌历史,也有落寞时光,而今更多则是振兴的企盼。而在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眼中,“三宝”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贯穿于整个县域发展的轴心。2014年,《“常山三宝”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出台,一盘“三宝”振兴的大棋强势开局。

“抓住常山最具特色、最有前景的胡柚、油茶、猴头菇三大农特产品,以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效益化理念,实施‘常山三宝’振兴计划,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鼓励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推进品牌整合,逐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龙头。同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现代农业园区体制改革,狠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有机农业。鼓励‘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培育生态循环型、休闲观光型家庭农场。”这是王良春深思熟虑的结果。

2015年1月16 日,“常山三宝”(胡柚、山茶油、猴头菇)产品推介会在杭州召开。这是“常山三宝”第一次集体出征,结果推介会当场便获得了6000 多万元的合同,首战告捷。

“味道清爽,就是有点苦。”推介会上,一位省外客商在品尝了胡柚之后如此评价。

“胡柚好,好就好在这苦味上。”一旁,常山企业柚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汪丽霞立马解释,就在上个月底,《常山胡柚功能性天然苦味物质检测及地域分布规律研究》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这天然苦味物质叫柠檬苦素,可以抑制由化学物质引起的肝癌、胃癌等,市场上卖到每公斤2 万元,他们企业就在研究相关提炼技术,准备大干一场。

“三宝”是常山的老牌土特产,谈振兴首先就得有新卖点。常山向科研院所“借智”,在每个产业上都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以科技创新深挖“三宝”潜力,逐步把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健康产业——胡柚中提炼出药用价值颇高的柠檬苦素、黄酮素、精油等,正在争取把胡柚列入《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中国药典》;请权威机构为山茶油“正名”,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橄榄油;政企合作开发猴头菇药用价值,在健胃领域开疆拓土。

新卖点又催生新卖法。胡柚变身柚子茶、胡柚宝,驰骋保健品市场;精制山茶油,头顶“东方橄榄油”的光环,风靡各大城市;常山当地企业研发生产的“复方猴头胶囊”被列入浙江省医保药品目录,年产6 万盒猴头菇冲剂的新项目即将开工……“常山三宝”正在完成卖鲜品为主到精深加工为主的华丽蝶变。

一边与各地客商寒暄交流,一边抽空就拿出手机浏览。推介会上,浙江常发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老总祝洪刚显得异常忙碌,去年10月底“常发”生产的山茶油在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实时关注交易行情就成了他的习惯。

“2 个多月时间成交量超过150 吨。”祝洪刚满脸喜气,而更让他高兴的是,交易额突破1亿元,大大超过了现货所值,说明更多资本参与到了交易中,山茶油的关注度提升对长远发展助益更多。

据介绍,在山茶油之后,胡柚也于2015年1月登陆“浙商所”,而食用菌上市交易的各项工作正在筹备中,预计2016年“常山三宝”将齐聚资本市场。

振兴“三宝”离不开大资本的推动,对一个欠发达山区县来说,如何破题?常山创新县领导领创重点产业制度,每个产业由一名县领导挂帅,依产业发展所需“点将”组成一个班子,从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到组建班子、落实措施,全权负责、一抓到底。以专业团队弥补资源不足,准确把握市场脉搏赢得资本青睐。

一年下来,“三宝”通过与“浙商所”这样的全国性大平台“联姻”,既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知名度和市场关注,而贴近市场的产业扶持、招商引资政策,更吸引了像可口可乐公司、江中集团、上海恒寿堂公司等食品、医药行业巨头,或以投资、或以合作的形式进入到了“三宝”产业链中。

从常山县城出发,驱车往西4.5 公里,来到一片低丘缓坡地带,菇农叶新春在此开办了一家以食用菌为主题的休闲食府,不但包厢以食用菌命名、菜色以食用菌为主,还有1 万平方米的菇房既用来种菇也能让客人体验。

叶新春的休闲食府之后,便是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同时也是食用菌文化园。这里规划有工厂化生产示范区、食用菌精深加工区、菌文化创意休闲区和山野觅菌体验区,建成后将是一个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一体化的食用菌科技文化博览园。

长30 公里胡柚景观大道已经初见雏形,总投资超10 亿元的胡柚博览园正在洽谈投资,集油茶生产、科研、观光为一体的油茶文化博览园正在兴建,另一边《胡柚娃》系列动画片问世,登陆数字电视、视频网站等平台……常山正在形成一个以“三宝”文化为内核的主题公园。

产业借文化升级,农民的观念和角色也在转变。位于北部群山之中的黄塘村,村民们在油茶山上建起了游步道、观花亭,造了一个“万亩茶花观光区”。随着游客而来,尘封已久的“木龙榨”等老家什又被搬出、洗净;榨油工们也重拾技艺,重新榨起了油;洗马舞、钢叉舞等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追捧,许多年轻人加入其中,黄塘的油茶农摇身一变成了农家乐老板、服务员和演员,钱袋子也在油香和歌声中鼓了起来。

“美丽经济带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纽带,串起全县特色产业,形成产游结合新的富民经济产业。”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说,美丽经济风景线给沿江两岸180 个行政村,20 余万农民带来转型发展的良机。

“春夏赏花、夏秋采摘。”在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南端的天露家庭农场,老板段辉根在胡柚地里建起游步道、观景台,春夏之交前来赏花摄影的人络绎不绝;又划出一片基地,给胡柚建起大棚,把采摘季延伸到了春节以后,价格大幅提高。同样一片胡柚林,用乡村休闲旅游的思路去经营,一年四季都有收成。与之相似,长廊两侧球川、同弓、金川三个乡镇街道现代农业基础稳固,以此为支撑配套建起休闲旅游基础设施,田园变公园,不但乡村休闲旅游迅速产出效益,传统产业也借此提升。

办农家乐、搞采摘游、开石艺馆……不同的风景线,呈现出新的经济产业带,常山农民总能在“生态长廊”中找到机遇。据统计,今年前3季度,常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90 元,同比增10%,胡柚、油茶、观赏石等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0 亿余元。

历史悠久的常山,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常山,如今正张开生态的手臂,以满目的青山绿水融入新常态的发展时代。

石笋石

猜你喜欢
胡柚常山县常山
拔野葱
学生作品展
让评论在县级纸媒有效落地响亮发声——以《今日常山》为例
胡柚:自备冰箱的果子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胡柚在枝头“终身”已定下
常山胡柚
常山胡柚营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前景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常山县天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