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在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09 05:02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骨盆

黄 镭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在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黄 镭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在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液体复苏处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ARDS、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验室各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抢救成功率高,患者复苏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骨盆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

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严重性外伤疾病,主要由暴力撞击、跌倒、高能损伤所致[1],临床多表现为下肢活动受限、局部疼痛、翻身困难、脉搏加快等症状,且骨折并发症较多[2]。有报道提示,创伤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3]。当前临床上对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主要采用液体复苏方案,但对液体复苏方式的确定尚且存在一定的争议[4]。基于此,为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我院对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骨盆骨折。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9~71岁,平均(46.8±1.2)岁;骨折原因:重物砸伤3例,车祸伤26例,高空坠落11例;轻度休克22例,中度休克11例,重度休克7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0~73岁,平均(47.1± 1.1)岁;骨折原因:重物砸伤4例,车祸伤27例,高空坠落9例;轻度休克20例,中度休克14例,重度休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急救处理,立即进行休克治疗,同时清创止血,给予外固定处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纠正患者的酸中毒症状,改善患者的凝血状况。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液体复苏处理,于急诊入院早期,快速足量补液,收缩压稳定至 1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处理,早期快速输注胶体液与电解质液,在患者收缩压稳定至70 mmHg时调整输注速度,限制胶体液输入量,同时降低输液速度,在患者血压稳定后,给予常规液体复苏处理。

1.3 观察指标 选用损伤程度评分量表[5](I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损伤程度,统计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率,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复苏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细胞比容(HCT)、血清乳酸含量与血小板计数(PLT)。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RDS、MODS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ARD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RDS、MODS发病率及抢救成功率、病死率比较[n(%)]

2.2 ISS评分、输液量及复苏时间比较 液体复苏治疗前,两组患者 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SS评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输液量、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SS评分、输液量及复苏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ISS评分、输液量及复苏时间比较(±s)

ISS评分(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输液量(ml)复苏时间(min)对照组 40 31±11 22±5 2 965±525 246±60观察组 40 31±7 12±6 2 089±328 103±45 t值 0.090 8.078 8.952 12.14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复苏后 PT时间、血乳酸含量少于对照组,PLT水平、H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苏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复苏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T(s) PLT(×109) HCT(%) 血乳酸(mmol/L)对照组 40 16.0±2.4 107±3 0.22±0.03 3.02±1.58观察组 40 11.5±2.6 135±4 0.33±0.02 2.19±1.09 t值 8.095 36.741 19.295 2.734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在较长时间内均为临床急救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6]。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液体复苏处理主要目的在于纠正患者血容量,维持机体正常组织的血液灌注,纠正脑组织的缺血与缺氧状态,避免休克进展,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

但临床上对于急救液体复苏方式的选择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认为,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早期开展快速、充足补液处理即可达到抢救目的[8]。同时也有学者表示,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成功率更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患者复苏[9]。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提出,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活动性出血早期进行快速补液处理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提升主动脉与血管口压力差,造成出血量提升,增加治疗的危险性。因此,在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活动性出血早期应限制液体复苏[10]。

针对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做限制性补液处理主要遵循寻找复苏平衡点的原则,以稳定患者机体的代偿机制,恢复机体血液灌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在患者活动性出血早期未给予大量液体复苏处理,仅在止血处理前补充少量乳酸钠溶液,维持机体正常的活动需求。在止血完毕后,给予患者正常的液体复苏,可避免早期患者血压骤升的发生率,以提升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抢救成功率高,患者复苏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1] 彭吾训.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液体复苏[J].中国急救医学,2014,11(z1):28-30.

[2] 彭吾训,吴建华,龚翔,等.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6):104-106.

[3] 彭艳,彭雪刚,文刚,等.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在抢救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8):1263-1264.

[4] 王阿凤,陆关珍,金培英,等.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液体复苏链式管理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1(21):1-4.

[5] 郑悦亮,蔡文伟,吴志伟,等.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比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5):417-419,430.

[6] 解温品,史亮,朱凯敏,等.缝隙连接通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的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770-772.

[7] 陈智峰.亚低温联合控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12(21):3133-3135.

[8] 刘华清,李福龙,陈琛,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 1778-1779.

[9] 冯洋.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542-545.

[10] 刘韶晖,刘国辉,李迎今,等.液体复苏救治老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3-44.

R683;R605.971

A

1673-5846(2015)06-0071-03

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骨盆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