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坚持自主创新 引领农业发展

2015-12-09 08:35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新品种河北省

文|本刊编辑部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坚持自主创新 引领农业发展

文|本刊编辑部

“我们是自豪的科研人,我们是农业先锋……”这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院歌,建院40余年来,该院广大科技人员默默耕耘,始终把农业生产的难点作为研究的重点,倾多年心血精心培育出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创造了河北省多项第一,谱写了石家庄市农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支撑作用。

近年来,院领导班子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建一流科研院所,创全国文明单位”的工作目标,确定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工作中心。通过解放思想、强化管理、引进人才、加强平台建设等措施,科研工作突飞猛进,科研综合实力、科研设施水平在全省同行名列前茅。

坚持自主创新 成果不断涌现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74年,是一所以应用研究、科技服务为主的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花卉、畜牧等方面的研究和科技服务工作。建院40余年,先后获得各级科研成果159项,获奖成果146项(次),其中获国家级奖9项,获省部级奖52项,有6项重大成果获得“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77个,其中19个通过国审。成果累计推广面积5.9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80多亿元,为石家庄市乃至全省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小麦研究方面,80年代针对北方地区一年两熟制光热资源不足,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小麦早熟与高产的矛盾,以实现夏秋粮均衡增产,小麦研究所培育出了高产早熟的“冀麦26号”新品种。解决了生产上的迫切需求,促进了夏秋粮均衡增产,并扭转了河北省小麦外来品种当家的被动局面,成为当时河北省历史上推广速度最快、应用面积最大、效益最高的小麦品种。推广面积5000余万亩,增收小麦18.1亿公斤,创社会效益12.2亿元。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之后又育成了“冀麦38号”和“石4185”。实现了亩产由400公斤到500公斤的跨越,创造了亩产631.34公斤河北省小麦单产和10万亩平均亩产550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为小麦大面积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尤其是“石4185”品种的资源创新,被国内多家育种单位作为优异材料广泛利用,育出了一批新品种,推动了小麦育种的进程,两个品种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日趋短缺,河北省现有9300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7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河北省用占全国0.7%的水资源养育了全国5%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面临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危机的双重压力,该院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北方节水的重点在农业,农业节水的重点在小麦,小麦节水的重点在田间。因为,传统的小麦生产灌溉需要浇4~5水,如果河北省推广1000万亩节水小麦,按平均每亩少浇一水,节约水资源50立方米,每年可节约地下水资源5亿立方米,相当于2个黄壁庄水库现蓄水量,可满足石家庄900多万人口两年的生活用水。

基于上述认识,该院不失时机把小麦研究方向从单纯高产转向节水型小麦的研究上。

“让每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这是名誉院长郭进考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当然,行动给了最好的证明。郭进考带领小麦研究人员以节水与高产为突破口,围绕实现小麦高效生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育成了节水与高产等一批石麦系列新品种。

其中育成的“石家庄8号”,由李振声院士等著名专家鉴定认为:方法上有明显创新(试验达到一水保千斤的目标),该项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石麦15号”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赵县试验区现场,经专家实打实收,6.89亩浇一水亩产达646.7公斤。“石麦18号”经专家现场实打实收,亩产达711.5公斤,创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在棉花研究方面,当初河北省没有自己的当家品种,现有的品种种植年代已久。因此,尽快培育出适宜河北省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便成为当务之急。该院棉花研究所以赵国忠为代表的研究人员经过南繁北育,终于培育出被专家称为我国北方棉区一个里程碑的“冀棉8号”和“石远321”,亩产皮棉达到176公斤,推广面积2600万亩,两个品种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我国棉花遭受棉铃虫为害,棉农们用化学农药杀灭棉铃虫,使棉铃虫大量死亡的同时,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也严重影响了棉农的健康。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棉花所与中科院合作,共同承担国家“863”计划的抗虫棉研究课题。终于在1998年选育出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新品种——“SGK321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它一举打破美国抗虫棉一统天下的局面,创造了三项第一:第一个国家审定的抗虫棉;第一个国家批准的抗虫棉产业化项目;第一个国际上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7万公顷,增加社会效益27亿元。

在玉米育种方面,先后培育出了冀单30、冀单33、石玉7号、石玉8号、石玉9号等一系列新品种,培育出的国审“石彩糯一号”引领了鲜食玉米的研究方向,得到了国家产业化项目的支持。由于风味独特,粘甜清香,经专家品尝评价,连续两年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达部颁一级标准。

近年来,在保持传统科研优势的同时,科研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大豆审定新品种8个,“石豆1号”通过了国家审定,连续两年被列为河北省农业主导品种,并被推荐为2013年度国家黄淮海中片大豆主推品种之一。特种动物养殖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运行参加单位之一,共承担课题(拟定行业标准)10项。其中参加国家级课题4项,先后制定了2项河

北省地方标准,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获得省市奖励4项。马铃薯研究培育出了河北省第一个二季作旱熟新品种,填补了河北省二季作马铃薯品种的空白,后续新品系陆续参试,为二季作马铃薯发展打下了基础。高山杜鹃曾在历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中获得金奖8项,香港最具特色奖1项,中国杜鹃花展上获奖8项,在我国同行业处于领先研究水平。同时,种质资源创新、分子标记、转基因育种,大葱、洋葱、大白菜、设施蔬菜研究,农业信息化研究,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工程等研究领域都出现了新的进展,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来新的科研亮点。

构建服务体系 成果惠及三农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该院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了“以成果为核心、以推广为手段、以农民为主体”的成果转化体系,通过“立足石家庄、面向全省,科技领先、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走科研、示范、推广“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在科研成果推广和服务方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院紧紧围绕科技服务“三农”目标,深入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服务活动。实施了院领导“五个一”工程。即:“联系一个合作社、创建一块高产田、指导一个示范户、推广一个新品种、传播一项新技术”。与19家农村新型合作社签订了对接合作服务协议,组建了“专家服务团”,以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讲座、田间指导、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开展服务。开展大中型科技培训52场次,推介该院13种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

农产品加工实验室。

为了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延伸产业链,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坚持科技、培训、推广相结合,促进了成果推广应用。一是创建了一批高产典型。石麦18高产样板田12亩亩产660.42公斤;石麦19高产样板田亩产652.11公斤。石玉9号高产田亩产700公斤。大豆新品种石豆4号80亩高产攻关田,亩产 305.0公斤;栾城县辛李庄村 “三膜式”种植的“石薯1号”田间测产亩产2857.3 公斤。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的杂交一代洋葱新品种“紫魁2号”田间测产,亩产达9707公斤。二是利用承担的“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石家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等项目进行技术传播,筹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开展了“农业合作社大讲堂”和“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等活动。2014年完成了668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350名“阳光工程”农民培训。三是开展优质服务。组织科技下乡服务600多人次,开展技术培训会、新品种观摩会159场次,培训农技人员83000人,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0万余份。四是承担的“石家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工程”,现已覆盖石家庄市18个县(市)4200个行政村,每天定时向农民提供农业信息20余条,受益人口600多万人,覆盖面积850万亩。推广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新品种1000多万亩,有效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近年来,该院在十几个县建立了高产样板田,这些样板田成为科研和种子部门的示范区,农民直接学习农业技术的阵地,成为农业成果转化的直通车。同时建立了科研+公司的一体推广体系。建立了“大地农业科技信息网”,即在河北省选一百个县建立“农业科技传播站”,每县选5~10个乡镇作为传播点,每个“传播点”选10~20个村选一名“农业科技信息员“。依托科技信息员进一步建立了80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村”,将示范村建成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的集散地。

创新科技体制 彰显发展活力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该院不断进行科技体制创新。在思想观念、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速了该院的整体事业的发展。

观念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提是观念创新。因此,该院围绕“创新工作,树立新标准,创新理念,树立新形象”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农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科技工作者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种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观念;科研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观念;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三种意识:科技创新的意识;科技服务的意识;勇于探索的意识。从而形成了求真、务实、创新、高效的工作作风。

管理创新 该院先后出台了涉及科研、人事、财务、行政4个方面30多项管理规定,规范健全了院内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目标管理和奖惩考核等管理制度,定任务定目标,成绩突出的进行奖励,并在承担课题、评聘职称等方面优先,使科技人员都有紧迫感、危机感,形成了人人向上,既有活力又有动力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

人才创新 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该院提出:突出人才团队建设,提高人才素质,不断壮大人才队伍。首先,培养创新团队、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提高他们的待遇,在晋升职称、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其次,引进社会成熟型人才,招聘各大院校博士生等充实到科研队伍中。再次,靠事业发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培养研究生12名、博士生7名。该院现有职工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8人,正高级职称19名,副职称29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国务院特贴专家7名,省级优秀专家6名,省市级专家34名,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5名,外聘知名专家教授9名。科技人才比例在全省同行业位居前列。

平台创新 建有“两场四站”,即:该院院部试验场、蔬菜所试验场、赵县试验站、27军农场试验站、马兰农场试验站、海南南繁试验站。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包括3个国家级试验站:国家棉花技术创新体系—海河试验站、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小麦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石家庄试验站、农业部华北地区小麦抗旱节水生物学实验站。2个工程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小麦育种工程实验室、石家庄市早熟棉育种工程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中心:河北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小麦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农业科研中试工程技术中心、石家庄市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特用玉米工程技术中心、石家庄市花卉工程技术中心。另外,该院于2010年经人社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1年经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科协批准设立院士工作站;2013年认定为首批石家庄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投入创新 科技投入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保证。该院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全局性的谋略,为了可持续发展,重点落实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获得批准,赵县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项目获得批准,“农业部小麦节水品种观测试验站”获准申报。“早熟棉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石家庄市鲜食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批准。赵县实验站被省科技厅评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筹建的5000多平方米智能温室主体完工,综合楼、组培室、温室等已通过评审,即将招标建设。大田农情信息监测物联网已投入使用。经多方筹措资金273万元,购置了大型实验仪器89台(套)装备实验室。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该院提升整体科研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立足京津冀一体化 科研服务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也是该院不断壮大和发展的四十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步伐不断推进,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对于“三农”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石家庄“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 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快速发展首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该院在原有的科研基础上,进一步高档次、高起点,大范围的加强对农业科技难题的攻关和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引导产业化结构调整,发挥该院的科技优势,提高石家庄现代农业的竞争优势,为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发挥引领作用。目前,该院为发挥公益性职能,更加注重基础性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节水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研究,不断加强合作与拓宽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结合环省会经济林建设,开展了蔬菜、杂粮、中草药、花卉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研究。二是与河北骥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和全程机械化研究。三是开展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四是对全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五是寻求长远发展,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就该院赵县实验基地建设达成合作协议;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就马铃薯研究合作达成意向;与张家口市农科院签署马铃薯育种协议;与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郑州蔬菜所、沈阳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回顾过去,成果累累,展望未来,豪情满怀。谈到该院的未来规划,院长田国英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将围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把握机遇,拓宽思路,创新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政府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科技、产业化为主线,以农作物节水与农业生态研究为突破口,探索科技自主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新路子。

“围绕河北省农业发展特点,我们将不断调整科研方向,拓展研究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和科研服务的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的农业科研单位,更好地为我国‘ 三农’做好服务”,田国英院长说。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新品种河北省
青菜新品种介绍
乡镇尺度下PM2.5时空分布——以石家庄市为例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石家庄市
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石家庄市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