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桂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图书馆,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lglyouxiang123@sina.com)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不断向数字图书馆发展,不同高校图书馆以不同方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具有民族医学特色的右江民族医学院图书馆在发展工作过程中受学校活动的制约,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利用纸质文献为主,电子文献为辅的现象。
1.1 藏书体系的独特性 广西有着特殊的地理地貌,壮族人民为繁衍生息,利用区域出产药物,创用各种医疗用具,在防病治病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壮医学。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广西唯一的民族医学院校,我馆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发展方向,结合壮族地区的相关文献资源,经过精心挑选,科学的加工整理,比较系统地收藏有关壮医学这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的专业文献和相关文献。由于壮医学是壮族人民原创的传统医学,很多相关医学书籍散落民间,没有电子化,所以馆藏的多为纸质文献,其内容真实可靠,可用性很大,在我校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上查到的有关壮医学的资料由于缺乏良好的组织机构,很难检索到有价值的信息。可见在这方面纸质文献显得比电子文献重要得多。
1.2 电子资源建设资金不充裕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结合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在文献采集中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其他载体文献以及文献使用权的购买,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的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1]。学校每年拨给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经费不充裕,购买的数据库都是在教学科研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相对单调、片面,远远满足不了本馆读者的需求。而能够免费检索到的信息都是大众化的,没有真正的价值。受各种因素影响自建馆以来我馆购买信息资源侧重纸质文献,截止2014年初,文献总量为91.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7万册,电子图书34.6万册。所以我校师生在教学科研中使用纸质文献是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
1.3 获取信息途径受制约 我校图书馆主要面向校内读者服务,可分为教师读者和学生读者。由于住房条件限制,我校40岁以下教师在校内无房,而居住在校外享受不到校园网资源,很多科研论文需要的资料没办法从学校购买的数据库中查阅,只能借阅纸质文献。学生公寓上不了校园网,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只有60个座位,远远满足不了全校上万学生的需求。基于纸质文献阅读方式不受空间地点限制,也不用借助于任何辅助设备,一书在手,随时随地,随意翻阅,所以我校师生多数情况比较青睐于纸质文献。
虽然受限制于上述各种因素,但我校图书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与时代脱轨,要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中开展特殊的图书馆工作,要在网络环境中既继承传统的服务,又不拘泥于传统服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开展新时期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从而推动我校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1 发展特色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存取、分布式管理、网络化服务的知识库集群,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图书馆自动化形态的高级阶段[2]。随着壮医学教学意识的不断发展,教学水平和方法的不断更新,我校图书馆应因地制宜,运用特色吸引读者,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结合壮医学的学科建设准确定位,利用我校的资源优势和实际需要制定出有利于我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2.1.1 采集数字资源 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本民族规范化的通行文字,壮医的诊疗经验、验方秘方与理论等主要由师授徒、父传子等口耳相传的方式保存下来[3]。可以分派人手下到各县各乡甚至村落收集有价值的壮医资料,结合馆藏壮医学的文献进行整理汇总后信息化处理,并转换为数字信息,输入特定的信息库中。根据我校《民族医学》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实用性强,以操作性技能为主,且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内容——“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及“民族医药与方剂学”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现代高等医学的同时,具有民族医学专长[4]。侧重于本校特色专业,本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我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独特性的技术支撑。为了减少开发成本我馆可运用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开发和出现是信息从单一共享到复合共享的转变,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展现出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突破了以往的瓶颈,整体实现了数字化技术的质的飞跃[5]。有了其巨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存储能力我们不用建立数目庞大的数据终端,更重要的是云计算还为各数字图书馆之间快速实现信息共享。我馆硬件资源非常有限,人才结构和知识层次达不到自主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要求,建议与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协调资源建设,相互借鉴,发挥高校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笔者认为在数字资源采集中要做好及时采集,科学加工,合理利用,长效保存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实施。
2.1.2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开展 打好了信息存储的基础,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和别的高校一样我们运用因特网作为传输媒介和载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网络传输和服务。基于上文论述的我校读者阅读方式受制约,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三点措施,一是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图书馆收藏的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多媒体教学及娱乐等服务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6]。要求不仅电子阅览室的位置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且提高设备性能,包括终端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UPS系统。要求加强电子阅览室软件设备,如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要求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正确引导、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资料查询和资源访问,能够保障设备维修。要求把电子阅览室的收费降到最低,延长开放时间,能够提供打印、拷贝、刻录等服务。可见主要借助电子阅览室实现信息网络传输和服务来提升数字图书馆服务水平也是我馆数字化的一个特色。二是使用云计算服务读者。在云计算模式下,手机、PDA 等轻量级客户端只需通过浏览器便可进行类似于在个人计算机上的一切操作,所以读者只需要普通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尽情地受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三是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使学生公寓楼都能上校园网。
将来,我校图书馆运用云计算技术传承了壮族人民祖祖辈辈累积下来的壮医学知识,为壮医学教学和临床开展提供了有效服务。
[1] 陈淼,叶升阳.如何使用大学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4:7,8.
[2] 乐红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其走向[J].云梦学刊,2009,30(1):154-156.
[3] 莫清莲,戴铭,林怡,等.壮医学派探析[J].中医多学科研究,2013,19(5):574-578.
[4] 马卓飞,林艳明.《民族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4):544-545.
[5] 孙晋红.专科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132-133.
[6] 杨坚红.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