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优势及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

2015-12-08 20:10刘贵杰黄桂丛张庆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高等学校

刘贵杰++黄桂丛++张庆力

摘要: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海洋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突显出来,由于缺乏涉海工程技术人才、高端创新型和高级技能人才,蓝色经济区建设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适应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把握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大好机遇,本文从几个方面开展了驻山东高校,特别是蓝色经济建设区内的高校,面向蓝色经济调整专业布局,进一步强化海洋特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讨论,以形成山东高校海洋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蓝色经济;山东半岛;高等学校;科技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01-02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涉海高端人才的参与。目前,山东省虽然是海洋人才聚集地,但涉海高端人才中以理科人才居多,工科人才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快速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加强对涉海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制定规划,加快实施,实现海洋人才大省向海洋人才强省的跨越,已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我省高校要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蓝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设置方面应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发挥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培养一支高素质海洋科技人才队伍,成为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在分析我省海洋人才现状及蓝色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我省涉海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现状,对高校如何在我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及蓝色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为高校将来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方面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一、海洋科技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海洋强省,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拥有省级以上的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其中院士22名(含外聘),具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工作者近2000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处于国际前沿研究水平的成果。科技在我省海洋产业中的贡献率达50%以上,科技创新成为拉动海洋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强力助推器。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靠的是科技,推动科技发展靠的是人才。尽管我省海洋科技走在全国前列,高级海洋人才数量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但却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目前,科研单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优势明显,海洋高端人才的专业以水产、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物理和物理海洋等理科居多,海洋工程技术人才明显偏少,在我省的海洋科技队伍中,高端人才从事基础理论性研究的占85%以上,海洋工程技术类人才所占比重不足10%,尤其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相对我省快速发展的海洋事业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海洋人才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及海洋工程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涉海高等院校应如何应对,值得深思与探讨。

二、山东省涉海高校专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山东省涉海专业分布情况。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共有26个本科专业,主要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环境、船舶制造、港口海岸工程、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经济、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地质等。这些专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7所院校,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有12个专业,其余6所院校的涉海专业主要集中在水上运输、水产养殖和船舶工程等领域。中国海洋大学的涉海专业有海洋经济、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地质等。高职院校的涉海专业主要是水产养殖、水上运输、港口运输、港口水利工程等,与海洋高端产业相关的专科专业基本上是没有的。

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①涉海学科门类偏少,无法满足蓝色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在党和国家对海洋教育事业的关怀下,我国涉海类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明显的成效,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学科门类偏少、教育基础薄弱、毕业生就业面偏窄,以及目前涉海类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蓝色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海洋事业及产业的发展和拓展。②海洋类专业单一,缺乏集群优势。由于海洋类学科专业过于单一,分布点比较少且专业过于集中,没有形成专业集群优势。与海洋高端产业相关的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海洋生态等专业空白点较多,导致了海洋类专业人才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还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③人才培养的层次搭配不合理。虽然我省的高端海洋人才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却主要集中在海洋基础科学和传统涉海专业上,缺乏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海洋药物、船舶设计制造、浅海油气勘探与开发、深海矿产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专业的人才,并且涉海专业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人才培养层次多为本科和研究生,缺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涉海高职高专院校较少,层次搭配不合理。

三、山东高校发展战略调整的几点建议

1.增设新兴海洋学科门类,培养蓝色经济高端人才。根据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针对海洋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增设新兴海洋学学科门类,如海洋能源、海洋装备与制造等学科,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海洋类学科专业体系,为海洋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促使我国的海洋学理论和应用研究逐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有助于为地方海洋产业的调整与优化升级、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2.新建涉海高职高专院校,培养蓝色经济实用型技能人才。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总体要求,新建一批涉海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上交通运输、海洋药物等类专业,一起与高端海洋人才培养院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3.集中优势资源,建设海洋专业群。我省高校通过增设海洋专业学科门类,增加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海洋生态、远洋渔业等空白专业,根据海洋产业带的功能分布、产业链条、岗位需要以及错位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定位,逐步形成协同发展和相互支撑的专业学科群,形成学科集群优势,以解决蓝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结构和供需总量的突出矛盾。

4.开创海洋系统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以科技优势促蓝色经济发展。涉海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培养出优秀的高科技人才。根据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涉海高校应该提高涉海科研能力,加强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有利于蓝色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不断彰显海洋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继续以高校的科技优势促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5.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学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海洋开发利用设计有很多未知领域,涉海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就为海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要求涉海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中,始终以海洋高端产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对教学模式进行大改革与尝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或“定向式”课等几大模块来构建课程体系,以感知海洋、认识海洋和利用海洋为三个层次和阶段,开设海洋类基础和专业课程,“定向式”模块课的设置直接与现代海洋产业对接,以强化学生专门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社会竞争力,专业方向模块课可以实现多种规格人才的培养。

6.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产业认知度。建立海洋科学产学研基地,直接将企业高端人才聘用为兼职教授,通过为学生开设课程、做讲座和报告等形式,强化在校学生与海洋产业的接触,激发学生学习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的创新热情,以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海洋类高级技术人才。

四、结束语

蓝色经济大部分是关于海洋高科技及其应用,对专业建设具有较高要求,而当前高校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海洋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存在的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山东高校只有抓好发展战略调整和海洋专业集群建设,才能把握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促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诗成.大力构筑蓝色经济高端人才建设工程[J].理论学习,2010,(2):21-24.

[2]韩立民.蓝色经济引领未来经济发展[J].海洋世界,2010,(4):10.

[3]曾宪文.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高等学校涉海专业体系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7):24-26.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高等学校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业发展与转型路径
对山东半岛与韩国贸易关系影响分析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