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摘要:为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教育过程的阶段性、延续性,本研究尝试以过程教育为基础,实现教学阶段必须由能良好控制的实践单元组成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六个节点,两条路径”实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技能培养路径的构建,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亲临生产一线接受职业技能培养和企业文化熏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技能人才。
关键词:实践单元;过程教育;路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218-02
一、理论根源
过程教育源于怀特海(Alfred NorthWhitehead,1861―1947)的过程教育哲学理论,它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教育过程的阶段性、延续性,强调教学过程中的阶段必须由能良好控制的实践单元组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我国学者唐文中指出“教学过程各组成因素单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对我们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质量的控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德国更是从控制论的角度强调过程教育及控制在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从系统控制、目标控制与分解等角度强化教学过程的目标具体性和行为准确性,对诸多质量因子和资源供给问题进行系统控制,发挥路径的系统作用。本研究的特色就是依据此理论的成功实践案例对人才培养模式路径进行设计与改进。
二、“六个节点,两条路径”设置
我们以能覆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厂内厂外的全天候不间断技能培养为原则对路径进行了初步设计。一条关键路径由双证书、技能竞赛、就业型(用工型)顶岗实习三个关键节点组成;在这条关键路径之外设计了一条辅助路径,这条路径由第二三课堂的考证培训、学生社团活动、对外产品和技术服务(如实习工厂的加工服务,维修服务队的维修服务)三个关键节点组成,它是对关键路径的重要补充和丰富。
1.筛选出对实践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环节,围绕这些环节进行质量的重点控制和资源的重点配置,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和程序,提高教学质量。
2.将六个教学质量关键环节组成主辅两条培养路径,通过两条路径的互相促进,发挥系统作用,打造与我院“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相适应的课程链路,实现对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厂内厂外全天候不间断的培养。
3.对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和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培育的“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核心任务——“围绕‘产学证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和“按‘三级平台构建‘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形成直接支撑,实现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方法改革等众多环节质量控制的呼应。
三、实施方案
1.实施步骤。(1)广泛和深入地调研,通过各种渠道对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进行比较调研,初步搭建适合我院我系的技能培养路径的模型。(2)设立由学院、我系及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专门研究组织,形成广泛的定期磋商与协作机制。(3)运用“约束理论”、“过程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学、管理学方法,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展开专项理论研究或试点实验研究,并适时跟踪、修正和总结。(4)分阶段给出研究报告。(5)控制好项目研究进程,发挥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做好任务分配、监督执行、阶段检查等日常工作,以便按时完成任务。
2.对“双证书”、“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环节开展重点实践与探索。(1)分别设立三个环节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并以兼职常设机构的形式确保组织有力和资源调配有效。(2)根据研究的成果制订相关保障制度与扶持政策;分别出台资源和质量控制标准。(3)分年度制订三个环节的实施方案。
3.对“自选考证”、“社团活动”、“对外服务”开展辐射性实践与探索。(1)根据节点间的有机联系和共性,从先期已经开始的三个环节的实践与探索出发,对本三个教学计划外的环节开展辐射性研究。(2)按上述先期已经开始的三个环节的实施方案执行。
4.在教学组织上实现节点之间的有机和无缝衔接,并组成路径。(1)确定资源配置原则,制定资源配置的优先权级,出台资源配置有效性评价标准。(2)制定环节有效结合、路径定向展开、过程有序推进的制度,出台路径有效的奖励制度和质量责任可追溯制度,确保路径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
四、实践应用
1.以点带面,分步实施。(1)根据约束理论筛选出的六个关键节点,虽自都有不同的约束瓶颈,但就整个路径而言又有共同的特点,因此,首先对某一关键节点进行分析研究并付诸实践,在获得研究成果的同时积累对关键节点的实施经验,为下一节点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巨大的方便。(2)首先a制订“双证书”关键环节的实施方案:①结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等文件对“双证书”的要求与指导,根据本系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我系的双证书制度。②根据证书获得对管理资源、资金资源、师资资源以及设备场地资源的需求情况,为学生提供必选、任选和限选等多证书选择组合。③成立相应组织,配备人员,制定“双证书”的质量标准和分年度实施方案。(3)在“双证书”环节实施的基础上依次推进对各环节的实施:①通过“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和“数控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参与、训练,来实现对“技能竞赛”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与落实。②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完善对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③制定实施第二三课堂考证培训的实施办法。④组织并起草学生社团的职责、功能及其实施方案。⑤出台并推进技术服务走出学校,服务社会的相关实施细则。
2.分类对比,同步推进。(1)根据六个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三对,这三对环节中的其中一点对另一点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因此可以实现三点对三点的同步推进。(2)以“双证书”环节的实施推进“自选考证”环节的实施;以“技能竞赛”环节的实施推进“社团活动”环节的实施;以“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推进“对外服务”环节的实施。
3.前后衔接,有序递进。(1)六个节点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中构成了两条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且层次递进的路径,在实施上准确把握各环节和节点的相互联系突出路径的定向展开和过程的有序发展。(2)强调各环节的有效和无缝结合,突出各环节和节点的协同作用。
五、实践分析与总结
1.双证制的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制建设”是在教育部指导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都在进行研讨的课题,我校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与实施,在双证制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追求“双证率”,而是结合培养方向设置路径培养,通过知识路径和技术路径的科学设置,实现“双证建设”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切实地选择好“双证建设”的方向,也为本课题积累了重要经验基础,只有切实地结合科学的知识路径和技能路径设置才能真正形成使之有效的路径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立。我系数控实训基地与实习工厂于2008年在机构和人员上合并,在管理与运作上统一,其工业化的厂房、先进的加工设备,为学生提供职业氛围真实、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我系的数控实习实训项目有85%以上与产品加工密切相关,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目前,数控实训基地、数控实训车间和实习工厂已经融为一体,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基地。
3.学生、教师和学校受益。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技能培养路径的构建,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亲临生产一线接受职业技能培养和企业文化熏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技能人才。项目实施后,通过实践教学以及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转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项目建设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能帮助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成长;能构建一支配合默契的专兼教学团队。学院藉此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4.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受益。本项目实施后,我们将获得一整套突破资源瓶颈的方法。作为韶关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我们将主动与韶关市职业高中合作开展“3、2分段”招生试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技能培养模式和路径,在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5.地区经济发展受益。在突破资源约束和合理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指导下,开放教育资源,可面向企业、农村转移劳动力、社区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每年为企业培训高端技能人才2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