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刚 林辰 庞宇舟 韦杏 石川
摘要:壮医是壮族人民将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及同疾病的顽强斗争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的宝贵医疗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壮医对壮族地区人口的繁衍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21世纪,壮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发展,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院获民族医药硕士授权点。壮医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临床,都与其他专业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培养壮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时,不能完全照搬中医专业,需要制定符合壮医本专业的培养和考核方案。如何加强壮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是目前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壮医;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125-02
一、壮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状
1.招生情况。广西中医学院自1985年开始招收中国医学史壮医方向硕士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院获民族医学硕士授权点2007年以来已连续招收4届壮医硕士研究生,共培养11名研究生,其中壮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名。
2.培养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模式,协调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1]。目前广西中医学院对壮医药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放在二级学科,重点对学生进行壮医方药和壮医特色疗法的培养。当前,考试制度仍是研究生的录取入学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考生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导致上线的研究生大多为应届生,有的同学为了考研,甚至放弃了临床实习,这就从生源上决定了所招收的研究生高分低临床能力,且目前各附院病区有限,病种局限单一,学生很难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学习。对大多数新入校的壮医学研究生来说,他们不仅要掌握全新的临床技能,而且要学习全新的理论知识。
二、临床能力培养
1.重视壮医基础理论学习。重视壮医的基础理论学习,根据壮医的专长和专业学位的特点,加强壮医临床基础课、诊断基础课、壮医特色治疗方法等课程的学习,积极开展相关讲座,拓展知识层面,同时注意及时更新理论课程,避免理论与临床脱节。(1)壮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壮医学研究生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不能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应以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应改“被动式”接受为“主动性”摄取,增加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填鸭式”讲解为“启发式”诱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讲解壮医药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本学科当前的前沿性研究。例如可改变由教师授课,转变为研究生轮流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授课,再进行集体点评,从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中得到进步。(2)壮医药学课程设置优化。在课程设置上,除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外,应增加与壮医药发展相关的社会、艺术、哲学和文学方面的选修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结构。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
2.临床技能训练有待加强。目前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培养方式较为单一,对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临床实践技能明显不足,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不能得心应手[2]。壮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也遇到相同的问题,注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的训练,掌握壮医特色诊疗技能及中西医临床技能,能熟练运用壮医、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壮医药学是基于中医药学而又更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大多数应届考取的研究生,对壮医药临床操作和基础理论都相对的薄弱。根据研究生培养要求,硕士生的临床能力应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合理安排临床实践尤为重要。在时间设置上,应以1年为宜(3个月熟悉本学科医疗常规,9个月培养本学科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在培养方法上,应以经典壮医药临床诊断与技巧为切入点,培养研究生的悟性,达到深刻领会、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抓住不同病种、病人及病情复杂而多变的特点,着重培养研究生把握病情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
3.明确壮医专业学位培养目标。“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3],明确壮医学专业学位与中医、西医专业学位的区别,根据壮医学自身特点制定壮医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明确壮医专业学位学业结束时须具备的临床及科研能力。如除去须掌握中医西医临床技能外尚需具备运用壮医诊断技法诊断疾病的能力,掌握壮医内外治法的能力及运用壮医药预防疾病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以引导为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科研思维能力。由研究生主动完成选题、试验设计、查找资料、仪器准备、部分试剂的配置等过程,着重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复杂性。导师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密切关注实验进程,观察研究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在完成学位论文的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三、考核
1.临床技能考核。临床技能分阶段考核,明确各个阶段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多角度多方位拓展临床实习基地,让研究生参与临床诊治过程并承担一定的临床任务,为研究生提供较多的锻炼机会。
2.进行临床轮科中期考核。如研究生一年级时掌握壮医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理论考试;二年级掌握壮医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进行教研室模拟操作考核;三年级时具备能独立诊治壮医常见病及较强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和深化理论基础,由科室带教老师和主任进行评分;最后毕业时综合素质评定,作为选拔优秀研究毕业生的标准依据。
3.科研能力考核。壮医学研究生在掌握临床技术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临床与科研共同培养应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别于本科教育,导师应制定周密的科研计划,因材施教。在时间设置上以6~9个月为宜,可以根据实验进度采取边试验边临床实践的方式进行。同时,借鉴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4],开展壮医临床研究的循证教育与能力培养。
4.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完成好临床研究生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激励壮医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创新,引导壮医研究生形式系统的、科学的论文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壮医学位论文的评选及其相关的奖励工作,也可激发壮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积极探索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考核,有效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将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重大课题[5]。民族医学(壮医学方向)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生学位方向,壮医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事关壮医医学研究和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虽然在培养方式与考核标准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其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瞿筱逸,尤艳利,姚斐,等.浅谈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几个问题[J].中医教育,2010,29(3):48-50.
[2]王慧颖,李坤寅,刘健.高等中医院校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109-110.
[3]刘彦晶.加强中医院校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5):110-111.
[4]湛韬,戴幸平.循证医学与中医研究生教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102-103.
[5]石春蕊,唐宇宁,赵丽,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的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8):897-901.
[6]刘新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教通讯,2004,(10).
[7]王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62-68.
[8]王云,邓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初探[J].大家,2011,(15).
[9]范雯媛梓.广西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10]王富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维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化培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