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5-12-08 17:12朱礼龙郝世绵徐精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课应用型案例

朱礼龙 郝世绵 徐精明

摘要:梳理了教改前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以校本教材为抓手,在兼顾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针对性;安排与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案例的编选质量,注重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重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地位,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全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教改中的主要做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103-02

随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地方本科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日益清晰,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转型的压力日渐增大,作为这一转型关键的课改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定位,强化本科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其职业技能,实现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的,便成为一个十分迫切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介绍其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中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创新举措,希望对于正处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改革前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实践及其弊端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转型和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显露,学科基础课教学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系统地梳理这些问题并加以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普适性,忽视针对性、校本性。学科基础课在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于是,在学科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往往强调系统性、普适性,忽视针对性、校本性。其表现主要有:一是要求选用名校名师编撰的经管系列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经管类规划教材,校本教材不允许使用;二是地方本科院校和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一样用一个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忽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三是学科基础课教学越来越偏离学校的办学定位,强调系统性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2.强调教学过程的教师强制灌输,忽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内高校培养方案中所涉及思想政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一般为英语)、计算机工具类课程等三类课程总计学分在33~45不等,加之12~16学分的数学类工具课程,则此部分学分高达45~60。于是留给专业类课程(含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学分被大大压缩了,学科基础课自然不能幸免。由于学科基础课的系统性、普适性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只能通过强制灌输来赶教学进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留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提出问题、设立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

3.强调教学案例的经典性,忽视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学科基础课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案例或多或少受到使用的教材案例的影响,教材中的经典案例虽然影响大,但是往往背景复杂,编撰案例时前因后果的交代不是很清楚,不利于学生对实质性问题的把握。同时,忽视了案例在内容和作用上层层递进,一方面案例教学在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理解方面做得不够扎实,另一方面没有将案例的作用导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案例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4.强调教学实验的演示性、验证性,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在诸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等学科基础课中,往往安排有教学实验课,但是这些教学实验课主要是演示性、验证性的,而不是综合性、设计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以直观演示的形式,增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识,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在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教师给定实验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强调教学实验的演示性、验证性,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其结果是学生的潜能难以得到挖掘,学生只会停留在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层面,不利于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5.强调期末教学考核,忽视教学过程考核。学科基础课现行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诸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等课程的实验成绩往往单独计算)。一般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主要根据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计算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计算依据是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忽视教学过程考核,其结果造成过程管理缺失,考试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等问题。

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团队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落实学校2010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不断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以校本教材为抓手,在兼顾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针对性。组织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优秀师资或联合省内外同类院校编写校本教材。截至目前,已编写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在把握学科基础课教材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内容的可读性,注重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同时,考虑到学校地方性的特点,注重引入本省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安排与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目前情形下,我们不能减少思想政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一般为英语)、计算机工具类课程、数学类工具课程等四类课程的学分,也就意味着专业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只能在有限学分的情况下进行。具体到学科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精练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学科基础课的系统性要求,而且可以挤出一定时间安排“以创新性的案例研究法为主,以情景模拟法、实践性教学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提高教学案例的编选质量,注重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案例编选时,在案例的内容和作用上考虑理解性案例、对比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的层层递进,在案例的形式上考虑文字型案例、视频型案例和情景型案例的有机组合。一方面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理解的反馈,另一方面将案例的作用导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案例教学中。

4.重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地位,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在强调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基础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如在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安排了“用Excel作统计分析图形”、“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用Excel作数据透视表、模拟抽样”、“用Excel求置信区间和进行假设检验”、“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等六个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和一个“综合业务实验”项目。通过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对统计学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统计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统计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有力地助推了学生突破一般技能型人才这一基本层面,迈向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阶段。

5.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全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学科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基础课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科基础课课程特点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总成绩比例由80%降低为50%,将原来单一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改为平时课堂案例讨论和发言占20%,作业占20%,出勤占10%。这种改进后的考试方法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间的相互竞争。通过综合而定量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意识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奠定了学生后续专业类课程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未来人才市场上较强竞争力的基础。

三、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以及教学考核等诸多方面,改革的难点在于广大学科基础课教师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理解和自身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教改之路仍很漫长,需要不断总结提炼。

猜你喜欢
基础课应用型案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