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强
疏密有致好育人—关于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界定和路径选择的思考
■徐 强
“教育是慢的艺术”。可随着社会对“孩子上好学”的期待日益迫切,学校教育既要担负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又要肩负教师职业教育和引领家庭教育等多重任务,还要应对其它部门进校园活动等。一学期内,系统内外、校园内外的活动频频,规定课程、兴趣社团、关爱活动、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接踵而至,让师生难以“慢下来”。
诚然,教育需要集合社会、家庭、学校和师生齐力育人,那如何使种种教育活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这既需加强顶层设计、理清脉络;也需确责明权,畅通路径,使各项活动回归因材施教之道,从而让教育真正彰显韵律之美、绽放人性之乐、充盈社会之实。
学校教育活动主要内容界定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教育,促进教师职业提升、引导家教科学发展则是便于教育的一致性和效能的最优化,从而使学生受益、教师受益、家庭受益和学校受益。其核心是学生受益,这是学校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以下专指学科教学之外的教育活动)可以按照主体受益的范围,划分为三大系列。
学生教育活动系列。主要包括学生一日常规活动(含纪律、卫生、仪容、行为习惯等);特殊日子(入队入团、节日、纪念日等)的主题教育活动,法律法规指定或倡导的专项活动(如升降国旗仪式、志愿帮扶、植绿环保等);以及学校自主安排的兴趣社团展示(赛事)活动或班级自行组织的特色教育活动等。
第一类活动基于“人”的培养,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要求和共性要求而创设的教育活动,其出发点是针对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并视为规则(或底线)必为必实,需要常抓常促、抓实抓细,力争让“小公民”的素养基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也是社会治理成本最优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类活动主要基于国家层面的治理需求,基本符合“现代公民”发展实际,有的内容可能会略为超过某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实际。因此,开展此类活动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精选内容,优化方案,力求各学段的教育要求和内容各有侧重,同时又保持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
第三类活动属于学校或班级的自主活动和特色活动,主要针对学校办学特色或班级发展实际的需要,自主权可以交由学校(班级)的管理层、全体受众以及相关人员(如家长、社会志愿组织、党政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或者部分代表,本着“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实效传承”的原则达成共识、有序施行。
教师培训活动系列。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心理调适、师德建设等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领域主要是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效能,具体内容有“管”有“培”。“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如备、教、批、辅等),课题研究和论著交流等方面的教研管理,教师技能比赛(如教师基本功比赛、优秀教学案例评比等),甚至学生考试成绩的量化换算等内容,学校对应负责的基本由教务处、教科处、教师工会等部门协调管理。“培”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师的自我研修和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搭对促培工作等(如名师工作室、新老结对),主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校本培训任务,也有一些学校据实际情况开展类似“特案研讨”或“专题研究”等近利性的师培工作。
教师心理调适活动在以往通常以工会或团队部门组织的教师娱乐活动为主,比如教师拔河比赛、歌咏比赛、各类球赛、参观考察等。近年来,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已引起各界重视,因未及时发现、预防和干预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导致的负面教育新闻层出不穷,让教育界备受媒体痛批、社会指责的煎熬。故此,有些学校开始将普惠性、群众性、娱乐性的工会活动,慢慢演变为更有针对性、更有预防性的专业行为。此外,还有学校将教师心理调适活动有意渗透在教师校培计划或工会活动中,尝试通过开展一些教师喜闻乐见且温馨适用的“怡情活动”,如开设琴、棋、诗、茶、花社等生活情趣课程,让教师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静下来,舒缓心情,减压再阵。
师德建设活动的内容既有“时令菜”,也有“特色菜”,但更多的还是“家常菜”。当国家或社会出现新的关于师德建设的重要言论后,或当相关部门专门出台新的师德建设法规或文件后,或当某类违反师德的负面事件发生后,这样突发性、不规律性的专项学习或专项整改就触机而动了。当然,如此活动并不多见。而加强师德建设的活动更多的还是在学校点点滴滴的常态管理中,或润物无声,或响鼓警心,或树模奖先,或法令归从。这类活动常见的方式:有校内楷模现身说法,有外聘名师导航指路;有专题报告,有影片欣赏,有读书交流;有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过程管理,有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奖惩设计……这些安排分布在全年每一周,基本与教师的过程和绩效管理保持同步。
此三类活动主要从教师的“业”的素质提升、“心”“德”的内修润养着眼实施,力求教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校开放活动系列。主要内容包括家校共建、社校联建等。现阶段的家校共建工作有家访、家长会、家委会活动、家长学校等工作;社校联建的主要内容是文明创建,基本涉及到公检法司、工青妇、城管环保、交通卫生等部门,这些部门开展的专项活动既是部门职能必须,也体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全民共识。此外,还有学校自主设置的校庆日、校园开放日、亲子教育活动等安排,也有学校在组织校内某项活动时,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具体活动中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或担任评委,或志愿服务,或专业指导,等等。
学校教育活动工作路径参考
鉴于各类活动从法理、规律、实际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内容都不可或缺,但学校办学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范围如何承载如此多的活动呢?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从管理层面来看,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系列,适当调整学校现行的职能机构及分工,如设立教师工作部(处)、学生工作部(处)、外联工作部(处),相关内容各归其口,各部(处)内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聘专人兼任或专职某一项具体工作。当然,也有学校成立了教师(学生)工作自主发展委员会或教师(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尝试“问计于民、与民自治”的民主管理之路。
从操作层面来看,该如何进行呢?整体来说,学校可以先将上级部门的准入活动和学校办学的特色活动陈列出来,按体系和时间节点各自归类梳理;然后采取征集意见、组织研讨的方式,将各个活动按照“必选”、“自选”和“全校活动”、“年组活动”(含年级组、学科教研组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类别进行备注。其中,“必选”视为必修课,人人参与;“自选”视为选修课,因需施教。而活动对象的界定,可以由各活动系列牵头负责人逐一、逐级进行明确或分解。整个清单学期初行文印发,临时活动可追补事由单行通知。如此一来,各个活动的呈现,有已成序列的“模块”和临时介入的“补丁”相济相成,也有各节点、各受众的比照相映。同时,学校可制定相应活动的管理办法,亦可在工作量或绩效考核中制定较为科学的“量”与“质”的评价办法,使“事事有人做”落到实处,让“优质优酬”良性发展。
目前,在安排具体活动事项时,有学校采取贴文通知、会议布置等形式广而告知,有学校通过学期日程表标注呈现,也有学校专门制作《教师工作手则》、《学生须知》、《家长须知》等小册子,将各节点的任务与要求一揽注明。而在实际运行中,贴文通知会出现传达不到位、重要性被低估等现象;会议布置又易造成参会者难集中、耗时太多等问题,日程表的设计又略显简单,缺乏有效说明;部分“手则”、“须知”内容虽全,尽管也体现了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但有的缺乏有效业务指导和相关指引,供受众思考和自选的空间不大,隐隐中似有强制执行的意味。为便于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也彰显实效,就需要设计一个更加简明、更加优化的工作流程,其中工作清单详尽,工作指引清晰,在规定的空间内又留有自舞的余地。
1.教师教育活动路径参考
育人者先自育。教师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督促与评价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的未来走向。据目前学校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承担着一门或者几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每天有规定的课时量,授课之外还有备、批、辅等相关工作。尤其是中学和担任班主任的学科教师,还要从事一些研究考题、管理班级等事务。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学校还要安排一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比如学科教研组活动、教学沙龙、技能比赛等。同时,学校后勤工作难度不小。目前校内大部分的后勤工作基本由工勤人员和没有带课任务的教师负责,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和学校执行了《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文件),实施政府购买工勤和教学辅助服务等举措;但随着学校绿化、亮化、净化和信息化、标准化、均衡化等工作的有力推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场馆处室和设施设备慢慢扩充,增大了学校后勤管理的实际工作量。此外,教职工、家长、学生的思想和视野逐步开放,自主维权(当然不排除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士)的言论和举措悄然而生,令学校管理的难度陡增。因此,有限的时间内合法合理合情安排教师的教育活动,确实需要集智聚力、稳妥实施。以下为样表一设计说明。
从以下范例格式的整体设计来看,主要按“类别”和“说明”注明工作事项和工作要求,提供了任务清单和任务指引。而“说明”则从主要内容、时间节点、参与对象、选项要求、责任人及备注等六项进行细化,其中“主要内容”要求简要直接;“时间节点”可根据“主要内容”督办过程各阶段进行标注,可详可略,可固化亦可微调;“参与对象”要求指向清晰;“选项要求”一般按照有关政策或上级要求进行规定,在执行中学校尤其要注意用好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真正能促发教师自主学习;“责任人”可以是该项工作任务的牵头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如果涉及到众多教师切身利益的教育活动,宜邀请教代会、家委会成员参与监督;此外,如果教师有些活动同时又利于学生、家长,如考前释压专题活动等,亦可邀请非教师成员参与学习。“备注”栏则标明未尽事宜,比如地点的安排、该项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具体要求,也可根据届时情况追补通知或补充说明。
2.学生教育活动路径参考
(1)学生一日常规活动管理。在众多学校现行的表格设计、工作运行、效能反馈的工作体系中,普遍由学生干部、校务值班人员、家委会成员进行巡查记载,内容方面主要侧重班级或学生的卫生、纪律、两操、午休、文化环境等情况,奖惩方面一般采取授旗、挂牌、颁星和及时通报、限时整改等方式,结果运用方面一般都将其分值综合纳入到班级(班主任)综合评比体系中。为便于工作的一致性,建议学校将《班务日志》《校务日志》(或《校园巡查记载》)《学生一日活动常规管理记载本》等各类手册统筹设计,使内容、方式、节点各有侧重又相互印证。
表一 **年**学校教师系列活动工作指南
(2)主题德育活动路径参考。从学生德育活动的规律来看,基本与时间节点保持同步,这也是因时据情、趁势而为的需要。再从主题德育活动的实施途径来看,学校普遍采取“德育微课程”、德育宣传平台、德育实践活动或者大型报告会等方式交叉进行。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要求,晨会(或读报)和每周班会课是固定的德育活动时间。前者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分钟;后者时间较长,有的学校安排与单位教学时间一样,有的则单独安排,比如根据教育对象的多少、教育内容的特性、授课教师的特点偶尔灵活安排,可长可短。而随着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提高,各校宣传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如在传统的广播站、黑板报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校园固定橱窗、可移动式展版、电子荧屏、校园网站、班级文化墙等;此外,“班班通”信息技术的普及,让各班教室又多了一个可随时使用的宣传平台。同时,“五老成员”、家长代表、职能部门专业人员等校外德育力量的有效补充,更加充实了授众队伍。如此一来,周密有序的安排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表二 **年**学校主题德育系列活动指南
如在表二中,主要按照时间与内容对应关系依次排列。此外,还可以按照活动范围分开制表,比如全校德育活动安排表,各班(年级)德育活动安排表。在某个具体德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有的活动需要全校参与,有的活动则可提醒各班结合学生实际自主创新。实施过程原则上不侵占其他课时、不打乱既定教育教学计划,主要以自有的德育时间、德育阵地综合实施;当然也要坚持德育的时间和阵地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外出实践、大型报告会,学校应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凡班级范围的活动要请示或提前报告学校;凡全校范围的活动则更要请示或提前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这也是落实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有关要求的具体表现。
(3)学生特色活动路径参考。这类活动可将学生的社团活动、赛事活动、展示活动整合设计。比如可按照“比什么”就“培什么”也“晒什么”的逐利原则构建,亦可按照学生“兴趣发展为主——赛展结合以促”的生本原则展开。特色活动日常训练与教学周安排保持同步,比如在课外活动时间,或采取“合班走训制”(同一兴趣特长的学生可以集中到固定地方进行活动),或采取“合分并行制”(有特长的拔尖训练,有兴趣的基础训练),等等。无论哪一种方式,学校都可以根据学生社团的数量与分布、功能室的配备、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进行安排。如以下社团活动安排表表三。
表三 **年**学校学生特色活动预安排
然后,总表后附各社团导师名字、联系方式与社团人员名单和基本信息,以及各社团日常训练安排表、记载表和展赛工作的具体方案。对于学生特色教育活动的预设,学校可综合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的意愿,宜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对于社团师资力量不足、空间不富余等问题,可“无中生有”外聘,亦可综合调剂,以尽量满足学生健康的、有益的发展愿望。对于学校一贯的传统项目,更要“一任接着一任干”。
3.学校开放活动路径参考
这一块活动的安排可按照“进”“出”角度划分:“进”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人士进校园的活动系列,包括党政群团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家长到学校参与或开展有关活动等;“出”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组织教师家访、师生外出实践、考察等活动。其中有些活动亦可同步纳入到教师、学生教育活动系列之中。
具体实施中,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职能科室要统筹管理,对于系统外职能部门进校园活动试行准入制,为学校提供项目清单;对于系统内学校的进校园活动要宏观调配,力求上级传达或布置的工作任务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需求保持一致。学校方面也要同理操作,除了全局性统一的活动要求之外,部分活动可以为各班、各年级甚至各社团承接活动保留自选余地和创新空间。同时,对承接学校开放活动任务的班级、年级或部分学生团体,做好相应规划和指引。
通过以上各块活动的整体设计,可以让管理者、执行者、受益者清晰了解本区域、本校活动的全部安排,从而提前做好恰当的选择和充分的思考;同时,还可以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规范有序运行,从而让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实施,让优势得以有效传承,进而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师生教育更有实效。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学校德育工作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 郑占怡
【光杰手记】
弘桥小学,顾名思义,是一所与桥有联系的学校,而事实也是如此。
汉阳区弘桥小学始建于1954年,当时是为解决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者子女的就学问题而建,迄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
新的历史时期,弘桥小学的同仁们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寻找发展的新契机,在校长刘筱青的带领下,他们以实施“小班化”教学为突破口,确立了“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他们努力地追求“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教育梦想,逐步形成了以“心桥”为核心的“桥育文化”办学特色,使学校得以凤凰涅槃,声名鹊起,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快乐小班,让教育更主动更灵动!
“快乐小班”是弘桥小学的办学特色,学习与快乐同在,是他们对教育理想的一种追求与探索!他们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现代教育理论,使“快乐小班”课堂教学模式,秉承了学校文化积淀、遵循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他们提炼出来的“快乐小班”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快乐入境——快乐探究——快乐互动——快乐构建——快乐延伸。整个教学过程,由激乐、导乐、互乐、自乐到存乐,体现了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实现了教师角色、学习方式、课程理念等三个华丽的转身。
……
教育,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加主动,也更加灵动!
桥育文化,让学校更开放更大气!
“桥育文化”是弘桥小学自主发展的亮丽名片。他们秉承学校60年“桥育文化”底蕴优势,广泛吸纳大桥局社会资源,自主编撰了《桥之窗》、《桥之韵》、《桥之魂》等系列校本课程文本共六册。这套校本教材荣获全国文本竞赛一等奖,已全面投入到学校教学实践中。
而且该校教师执教的“桥育文化”校本课例也多次赴香港等地作现场课的观摩与交流,得到了国内外同仁们的肯定与关注。
正如本次观摩会上的教师们说的那样:弘桥小学的桥育文化很大气!弘桥小学的办学理念真开放!
高效课堂,让学生更快乐更成功!
他们的“问题探究式策略”,让师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教学互动:快乐入境,抛出主题——快乐探究,思考讨论——快乐互动,寻找答案——快乐构建,归纳总结,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他们的“案例讨论式策略”,课堂上教师呈现出精选的案例,请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其流程为:案例分析——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总结提升。这无疑凸显了学生个性发展。
他们的“主题思辨式策略”,教师将主题思考方向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主题讨论,发散思维。通过围绕主题——发散思维——得出结论,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他们的“小组合作式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明确任务——合作探究——形成结论的学习过程,沟通交流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这些“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率高起来了。
高效课堂,使孩子们的学习更加高效,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快乐、更成功、更幸福!
弘桥小学的亮点很多,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就只谈上面这三点。正如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长华在活动点评中所说的那样:
“桥育文化”不仅给学生带来快乐,
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学校的办学理念先进,
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