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学
导读:2015年应邀到山东曲阜市陵地镇陈国强设施草莓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根据多年草莓栽培管理经验,针对当地草莓生产中存在的蛞蝓、鼠为害果实,畸形果多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15年1月3日,应邀到山东曲阜市陵城镇陈国强设施草莓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发现草莓种植田里蛞蝓以及鼠害较为严重;个别棚内草莓畸形果所占的比例较大;东部的3个大拱棚,草莓植株生长缓慢,叶柄呈现红色,草莓果实不膨大。依据常年草莓栽培管理经验,针对性地解答了陈国强提出的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
蛞蝓又称“鼻涕虫”、“软蜗牛”,从2012年开始在鲁南及鲁西南地区设施越冬草莓上为害,特别是2014年冬季山东南部持续高温,该害虫对草莓为害较为严重。蛞蝓昼伏夜出,初孵幼体取食叶肉,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茎等,造成孔洞、缺刻或断苗,阴雨天昼夜为害。
①物理防治 傍晚在行间堆积新鲜菜叶,营造适宜蛞蝓藏匿场所,集中捕捉杀死;667 m2在植株四周撒干草木灰或生石灰7~8 kg。
②化学防治 可选用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750~1 500倍液、氨水70~400倍液、70%杀螺胺粉剂1 500~2 000倍液叶面喷雾;也可以每1 hm2选择6%四聚乙醛颗粒剂6~7.5 kg、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9~11.5 kg等拌细砂均匀撒施于菜株附近。
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草莓果实,草莓果实的种子脱落,残留凹陷斑点,失去商品价值。
不可盲目用药,特别是采摘保护地,防止儿童误食,造成人身伤害。
①粘鼠板 为了引诱老鼠上粘鼠板,使用时在粘鼠板上放置散发香味的食品如油炸馒头片或者面包片等。被粘住的老鼠应立即处理。
②老鼠夹 夜晚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白天收好,防止农事操作时对人造成伤害。
③水桶诱杀 傍晚将半桶水放置到草莓种植田,水上用细线吊与水桶直径相当的地膜,其上撒一层面包碎片,老鼠在偷食面包片时掉进水桶淹死。
常见的畸形果有僵果、双身果、鸡冠果、裂果、毛刺果、青顶果等。
畸形果主要是管理不善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草莓花芽分化期遇到25℃以上高温或5℃以下低温时,花芽分化受阻,形成畸形花,进而发育成畸形果;花期喷药,引起授粉不良,发育成畸形果实;植株生长势弱或者单株结果多,若不疏花疏果,极易形成僵果;果实膨大期间,温度高、土壤干旱,养分及水分不足,易形成毛刺果;保护地内温度、光照失调,根冠比例失调,营养物质形成少,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草毒花芽分化异常,花器细胞分裂失调,花蕾畸形肿大、柱头扁,易出现双身或者鸡冠果;植株下部叶片老化,在温度低的情况下大量施用了氮肥,易出现青头果;花芽分化期以及果实膨大初期土壤含水量低,果实膨大中后期又大量浇水追肥,果实细胞大量吸收水分,将果皮撑裂,出现裂果。
①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消费习惯选用综合抗性好的草莓品种。2012-2013年在邹城市中心镇进行的草莓品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卡麦罗莎、鬼怒甘2个品种畸形果少,风味佳,其中,卡麦罗莎介于硬果与软果之间,既适合远距离运输又适合当地销售,是保护地草莓种植的首选品种。
②合理施肥 草莓根系浅,切忌一次性施肥过多,导致烧根。保持草莓根系良好的通透性,是促进草莓根系生长,防止形成老小苗、僵果的有效措施。总结近几年保护地草莓施肥经验,一般每667 m2施用15-15-15硫酸钾复合肥50 kg、12%过磷酸钙100 kg、木质素菌肥 100~150 kg;结果期,根据植株长势、外部形态,合理针对性追肥,果实膨大期,避免单一大量使用氮肥,否则易出现青顶果及僵果。
③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草莓喜水怕涝,生产上要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种植田长时间积水或高温天气土壤干旱,损害草莓根系,造成植株长势差,果实口感差,甚至出现毛刺果。
④温度管理 草莓现蕾后,昼温25~28℃,夜温10~13℃;开花期昼温 23~25℃,夜温 8~10℃;结果期昼温 20~25℃,夜温 6~8℃;采收期昼温 18~20℃,夜温5~8℃,采取放风或者加盖保温设施进行调节,确保不同生育期在适宜的温度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
⑤植株调整 草莓缓苗后随着植株生长及新叶长出,及时摘除基部的老叶、病叶、残叶以及匍匐茎,草莓开花后根据植株长势疏除弱花、晚花及畸形花。坐果后摘除受精不良的畸形果、裂果和豆果。
⑥正确用药 防治草莓白粉病,尽量不用唑类杀菌剂,否则植株生长异常,且极易出现畸形果。病虫害防治,避开花期用药,防止雄花花粉因空气湿度大而破裂,造成植株授粉不良,出现畸形果等。
种植3年以上的草莓田,易发生红心病,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特别是心叶生长缓慢、功能叶柄呈鲜红色、花芽分化少、果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该病由根结线虫引起。一旦发病,根治难,部分杀虫剂如涕灭威、灭线磷因剧毒在生产上禁用,目前推广的线虫杀虫剂噻唑膦或棉隆,影响苗期生长且一次性投入较大 (667 m2投入1 500元左右)。2011-2012年在山东省率先发展草莓的龙口市北马镇、郯城县马头镇草莓基地进行了草莓红心病防控试验,以下措施防治效果好且无农药残留。
在草莓红心病防控过程中,依据根结线虫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不施用腐熟动物粪便,每667 m2施用2次发酵、富含放线菌的木质素菌肥150 kg与2%阿维菌素乳油 1 kg拌匀后,1/3条施、2/3穴施,提高了土壤通透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杀灭了土壤中的根结线虫虫卵及成虫,防效85%~90%。
在草莓定植行下挖深40~45 cm、宽50 cm的秸秆放置沟,填放作物秸秆,踏平压实,将秸秆量5%的木质素菌肥均匀撒在秸秆上,边撒边敲打,让菌肥与秸秆充分接触后培土,厚18~23 cm,浇透水后整理好定植垄,并间隔50~55 cm打孔,孔深以深入秸秆厚度的2/3较为适宜。覆盖黑色地膜后,间隔60~65 cm打孔,深度与第1次相当。通过试验统计,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有效防治根结线虫的同时,使草莓产量增加了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