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靳君 杨 蕊 李小萍 林 晶 瑶 兰
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的针对性护理
王靳君 杨 蕊 李小萍 林 晶 瑶 兰
目的 探讨对老年卧床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资料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aO2)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痰后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排痰效果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老年卧床;肺部感染;针对性护理;焦虑;抑郁;排痰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呼吸系统老化,气管、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1],不能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伴有咯痰困难症状,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及时有效排出分泌物,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2],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在治疗肺部感染方面,除了全身用药外,有效排痰也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而促进痰液排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3]。本研究就长期卧床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资料82例,其中男 60例,女22例,均有肺部感染基础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68±6)岁,平均体质量(70±8)kg;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7)岁,平均体质量(69±9)kg。两组患者均卧床12个月以上,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均有咳嗽无力症状,X线片检查肺部有渗出性变化,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体温≥38 ℃,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X线片和CT检查结果排除肺结核、肿瘤、气胸等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 全面评估 老年患者因对自身病情不了解而出现焦虑、紧张、悲伤、痛苦、沮丧、忧郁等不良情绪[4]。因此,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首先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客观评估病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完成医嘱的同时,积极协同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患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依从性等。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病情评估,工作结束后,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2 心理护理 大多数长期卧床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同时伴有来自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情感复杂多变,易产生悲观、失落、孤独、多虑、急躁等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排解悲观、孤独、多虑、急躁等不良情绪[5],鼓励其积极战胜病魔。在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同时,多与其进行情感沟通,当患者情绪消极不积极配合治疗时,鼓励其做感兴趣的事情,如下棋、打牌、听音乐、听广播、读报纸等活动,缓解其消极情绪。
1.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因人而异,要积极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6],如吸烟、酗酒、高脂饮食、暴饮暴食等。在饮食方面,患者耐受情况下,尽量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在病情分析方面,教育方式应因人而异,如对于少言寡语的患者可采用图片宣传、视频讲解的方法;对于善于交流的患者可面对面沟通,注意语言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友善,切忌使用命令式的语气同患者交流,增加患者的亲近感,使其主动积极配合护理医疗工作。
1.3 观察指标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焦虑情况,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情况(方法同 SAS)[7]。抽吸患者深部7:00至次日7:00的痰液,置于专用量杯中,记录24 h排痰量,连续测量3 d,取平均值。并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后无痰液咳出,听诊双肺无痰鸣音,呼吸音正常,SaO2≥94%;有效:治疗3 d后排痰效果好,痰液易于咳出,听诊双肺无明显痰鸣音,呼吸音正常,SaO2≥94%;无效:治疗3 d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双肺闻及痰鸣音或呼吸音减弱,SaO2<9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排痰量、SaO2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痰前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后,观察组患者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 40 56±6 58±9观察组 42 47±5* 48±6*t值 3.214 7.627 P值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排痰量、SaO2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排痰量、SaO2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排痰量(ml) 排痰前 排痰后SaO2(%)对照组 40 40±13 90.4±1.5 92.1±3.4观察组 42 70±23* 90.8±2.3 96.8±1.2*
2.3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多伴有孤独、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易患肺部感染,若不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会影响治疗效果[8]。对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患者量身定制的护理方法,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进而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针对性护理优势在于可帮助患者改善焦虑和抑郁程度,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况、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痰后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病程,减轻负担。
综上所述,对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排痰效果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1] 李媛媛.4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2014,9(7):154-155.
[2] 李金林.振动排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342-343.
[3] 刘丽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后排痰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51-5652.
[4] 丁一,张智慧.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123-124.
[5] 杨敏,刘晓虹.老年冠心病患者独立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08,29(3):131-134.
[6] 张丽伟,钟林华.针对性护理对卒中患者抑郁及功能残疾状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85-786.
[7] 苏自珍,顾桂英,刘先凌,等.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神经症患者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23(21):321-322.
[8] 朱文丽,黄纯.老年卧床患者排痰护理及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098-7099.
R473.56
A
1673-5846(2015)08-0152-03
黑龙江省牡丹江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杨蕊,E-mail:3161627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