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5-12-08/ 第01版面/要闻
“经过如此多的战争之后,许多美国人在问,我们是否面对着一种无法及时治愈的癌症……恐怖主义的威胁是真实的,但我们将战胜它。”当地时间6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罕见地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14分钟的电视演说,专门谈反恐问题。自杜鲁门时代以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演讲成为美国总统演说的最高形式,通常只有在面临国家危机等重大时刻总统才用这种方式向民众传递决心。2001年“9·11”袭击后,时任总统布什通过这样的演说吹响美国反恐战争的号角。如今面对“9·11”以来美国发生的死伤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事件,奥巴马会有什么重大宣布呢?让美国强硬派失望的是,奥巴马虽然大谈摧毁“伊斯兰国”(IS)等恐怖组织,却并未对反恐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仍坚持“不派遣地面部队”的战略。最近一段时间,美欧频拉恐袭警报,舆论场上更是人心惶惶。没有新的强力措施,凭着“旧配方”奥巴马能安抚一个“紧张不安的国家”吗?
“安抚紧张不安的国家”
6日晚上8时,周日黄金时间,奥巴马如期通过电视对全国发表反恐特别演说。美联社以“奥巴马:美国恐怖威胁进入新阶段”为题称,讲话中奥巴马誓言将战胜恐怖威胁,试图安抚因巴黎和加州袭击事件而颤抖的美国民众。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市发生恶性枪杀案,造成14人丧生,21人受伤。当局指控一对夫妻实施了这次袭击,妻子塔什芬曾在“脸谱”网页上发誓效忠IS及其头目。奥巴马说,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枪手受到海外恐怖网络指挥,但这起事件是恐怖主义行为,“两人走了一条黑暗的极端道路”。他警告说,美国本土的恐怖主义活动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从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大型攻击转变成由受到激进思想影响的个体策动的袭击。
“我们将摧毁IS或其他任何试图伤害我们的组织。我们正在努力阻止IS的运作,破坏他们的行动,切断资金来源,阻止他们招募更多人员……我们的军队将继续在任何必要的国家追击恐怖策划者。”誓言摧毁IS的同时,奥巴马强调必须反对歧视,不要区别对待穆斯林群体。他说,IS并不代表伊斯兰,他们是暴徒和杀手。“我们不能互相为敌,让这场战斗成为美国与伊斯兰的战争,那正是IS等组织所希望的。”奥巴马还强调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到伊拉克、叙利亚打击IS,并呼吁国会通过更严格的枪支管控,禁止任何被列入“禁飞名单”上的人购买枪支。
《华尔街日报》7日称,奥巴马在黄金时段发表电视讲话标志着美国政府打击IS和其他恐怖组织的行动出现转折点,美国之前主要是在海外打击恐怖主义,圣贝纳迪诺袭击事件令美国人不再认为打击恐怖主义是海外的战斗。这也是“9·11”事件后美国死伤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不过奥巴马既未宣布对反恐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也未表示将对由美国主导的在伊拉克及叙利亚进行的打击IS的军事行动做任何大幅调整。他只是强调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安全举措,以阻止恐怖分子对美国发动攻击,并改善应对IS的策略。
“在总统办公室发表演讲,是历史性的时刻。奥巴马想借机表明,他一定要达到目标。”《纽约时报》这样评论奥巴马的“罕见演说”。文章称,奥巴马在白宫办公室发表演讲以前只有两次,一次是2010年夏天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另一次是几个月后,他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奥巴马很多演讲都不在总统办公室,比如宣布击毙本·拉登。英国广播公司7日列举了其他重大椭圆形办公室演说:2001年布什在“9·11”袭击事件后发表演说,1986年里根就“挑战者”号飞船爆炸发表讲话;1974年尼克松宣布辞职;1962年肯尼迪就古巴导弹危机发表演说。
“奥巴马演说旨在安抚紧张不安的国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日以此为题称,奥巴马发表迄今为止他对IS最强烈的谴责,这位总统非常清楚,美国公众对其应对恐怖主义的支持正在减少,而这方面一度是他的政治资产。他试图让全国放心,让人们相信危机依然可控。《华尔街日报》称,奥巴马利用椭圆形办公室就恐怖威胁发表讲话表明,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白宫和日益紧张不安的美国面对的严重问题。
在奥巴马开始演讲之前,CNN和一家民意调查机构公布的联合民调显示,美国人对总统应对恐怖主义的表现日益不满。民调首次显示,多数美国人(53%)表示美国应向伊拉克和叙利亚出动地面部队打击IS。同时,60%的受访者不赞成总统应对恐怖主义的表现,68%的人认为美国对恐怖团伙的军事反应力度不够。
被指缺乏反恐新战略
奥巴马的演说有多大效果?舆论对此并不看好。德国《明镜》周刊7日称,奥巴马希望说服美国人支持他的反恐政策,拯救国家。不过,现在他的话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奥巴马谈到恐怖主义“新阶段”,但却没有提供新的战略,而是重复了他的“陈旧配方”:空袭、培训当地部队、金融制裁。他重复着“不用怕”,这反而增加了美国的恐惧。
美国福克斯新闻称,奥巴马本应利用这次演讲机会,宣布不同于之前失败的保护美国免受极端伊斯兰主义威胁的政策,他应该解释这种低等级但长期令人恐惧的恐袭为何频频发生。
然而实际情况是,奥巴马一味渲染安全威胁,将错误归咎于别人,自己什么都不做。《纽约邮报》援引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麦考尔的话称,美国几乎不可能完全阻止恐怖主义,在加州打死14人的那对夫妻完全不在美国情报机构的监视之中。
共和党人更是找到攻击奥巴马的机会。“就这么多?我们需要一个新总统,越快越好!”一向口无遮拦的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站发问道。其他参选人也纷纷做出反应。前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称,奥巴马终于放弃了“恐怖主义正在退却”的政治幻想,“现在需要一名战时总司令接管了”。得克萨斯州参议员克鲁兹指责奥巴马的政策令世界更不安全,“现在是大幅改变外交和国内安全政策的时候了,巴黎和圣贝纳迪诺的袭击进一步证实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正对西方开战”。
《洛杉矶时报》称,奥巴马希望通过讲话让焦虑的美国人相信他的政府有战胜IS的战略,能够保护美国人免于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但十几分钟的讲话凸显了挑战之巨大和白宫选择之匮乏。奥巴马没有给出瓦解IS的新理念或方案,再次排除出动大规模地面部队到中东作战,而是出动更多的特种部队、实施更多无人机空袭,更多的FBI调查,进行长期斗争而非速战速决。报道称,奥巴马近来并不缺乏说服美国人相信他有战略击败IS的机会,11月13日巴黎袭击以来,他对记者谈话不下30次,包括4次以反恐为主题的发布会,6日晚发表特别演说等于承认他的话并未抵达人心。
“奥巴马的讲话显得有些犹豫,他不得不承认恐袭,但在淡化,强调加州枪击案的凶手是恐怖分子的追随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承认恐袭对共和党选情有利,民主党在移民问题上自由化一些,对他们不利。在巴黎和加州先后发生严重恐袭后,奥巴马必须做出反应,但又不得不平衡多个方面。美国在中东的立场和欧洲不同,美国与以色列走得近,与土耳其及海湾国家关系密切,有人怀疑后者是IS背后的金主。奥巴马挺为难,处理不好,欧洲就会与俄罗斯走近,这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十分不利。
欧洲连续拉响警报
相比美国,近来警报不断的欧洲反恐形势可能更严峻。7日,伦敦一家法庭开始审理5日伦敦地铁持刀伤人事件嫌疑人迈尔,检方称在嫌疑人的手机中发现与IS相关的图片和旗帜。英国《金融时报》称,英国议会日前表决通过对在叙利亚的IS目标发动空袭,地铁持刀袭击案件引发英国将面临更多“独狼”袭击的恐惧。“我们把这个案件当做恐怖事件来对待”,反恐指挥官沃尔顿说,“我敦促公众保持镇定,但要保持警惕,恐怖威胁依然严峻,这意味着恐怖袭击有高度可能性”。
7日,一架由德国柏林飞往埃及赫尔格达的客机受到炸弹威胁,降落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警方随后展开调查。此前,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一架由法兰克福飞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客机也发生“险情”,一名美籍约旦裔男子企图打开驾驶舱门,被机组人员及其他乘客合力制服。德国新闻电视台称,恐怖分子像我们一样穿牛仔裤,喝啤酒。他们可以一个人发动一起恐怖事件,但他们都有一个目标,打击人类文明。
而在此前发生重大恐怖袭击的法国,6日举行首轮地方选举,结果反移民的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大胜。“这只是一个开始”,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7日称,法国的转向说明,欧美国家政府的反恐措施并不让民众满意。不仅法国,之前波兰等国选举,也出现这一趋势。而美国大选,以及德国等国家选举,未来也会出现“向右转”的情况。
“从巴黎、圣贝纳迪诺到伦敦,恐怖袭击已经在西方社会造成深深的创伤。”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者梅斯奈尔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西方国家现在对于恐怖袭击人心惶惶,恐怖袭击正深深地改变着社会生态。西方人为之骄傲的自由、民主的基础正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胁。反恐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长期持续,其危害影响会更大。国际社会必须团结一致,制定长远的反恐战略,共同打击恐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