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使文章赋予新意是写作的价值所在。公文写作属于写作学范畴,同样应该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从主题、标题、材料、语言等方面进行写作创新,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增加文章美感、增强公文的可读性的着力点。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99-01
创新,使文章赋予新意是写作的价值所在。公文写作创新是指撰稿人在对工作有新的认识和见解的基础上,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贯穿始终,突破传统约束,运用创新思维,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创作出具有特定作用、并具有时代气息和美感的公文作品。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质量、增加文章美感,增强公文的可读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进行创新。
一、提炼好观点,文章创新的核心
公文必须要有主旨,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好的观点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文章的好坏必须从观点的提炼入手。整篇公文的主旨、小到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只言片语式的评议都新颖独到显然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主旨突出,观点明确”,是公文的首要要求。如总结、报告、请示、通报、专题工作会议纪要等都必须有明确观点,有时在一篇公文中还可能存在若干观点。为了提高公文的层次,体现公文的理论性、时代性,增强公文的说服力,公文完全可以袭用一些现成的观点,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条令、条例,上级领导对某项工作的基本提法、政策口径、指示精神,以及广为人知的至理名言等。然而,每一次发文或涉及或解决的公务问题出现的背景、时间、领域及牵涉到的对象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解决问题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才能保证解决问题有新突破。公文写作中要培养作者善于逆向、多向思维和善于谋划、乐于总结、密切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共性中找出个性,从一般中找出特殊,提出新的、独到的见解,有效推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制作好标题,文章创新的突破口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文看题。”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有统领全文、提示主旨、引起强烈阅读兴趣的作用。公文标题以表意准确,形式多样为要求,力求从形式的创新实现表意准确的突破。公文标题有大标题和小标题之分。对于请示、通知、报告等公文来说,标题格式是固定的,一般多采用“关于+事由+文种”的标题形式,基本没有创新的空间,只要简明扼要说清楚是什么工作事项就行了。但对于简报、信息来说,标题就是简报、信息的整体面目,用大标题概括全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强调工作成效,可在大标题下使用副标题、突出所反映的内容这一方式上进行创新,提炼特点,突出新意,使之醒目、新颖、生动、有吸引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使用大小标题的标题形式普遍存在于总结、调查报告、综合简报等公文中。公文中每个小标题都是对本段文字或下段文字的提炼和概括,如:十七大报告中用“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作为小标题,直接指出了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四个组成部分。
三、整理好素材,文章创新的基础
素材是文章鲜活的生命,在公文写作中,新鲜的事例和数据就成了公文的血肉,可以有效的增加公文的说服力。善于选择有代表性、新鲜的素材充实到公文当中,不仅可以使公文的主题或观点得到充分论证,避免公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枯燥无味,而且可以达到以事显理,以理服人的效果,更鲜明地突出公文的主题或观点。如单位的基本情况材料、业务数据汇总,历年的工作计划、总结,领导讲话稿、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简报资料等等,这些真实的资料准确,可靠,完全可以直接加以引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全文照搬,而是需要适当地调整、修改、完善以适合目前的公文。有的单位在制发阶段性的经常性、例行性工作的公文时,年年套用现成的例文,甚至原文照搬,只把年月日改动改动就发下去了。有的改动不全,标题上的年月日改了,成文日期上的年月日也未作改动,甚至有的正文里的年月日还是往年的,闹出大笑话。再如先进典型工作的上报、下发等环节,是需要把先进典型的事迹材料改写成不同的公文,不仅使用的文种不同,写作中的结构和表述都不相同。向上需要写出报告,详细说明先进典型的详细事迹,直接借鉴原材料即可,达到的是让上级了解的目的;向下需要写出通报或简报,侧重于先进典型的事迹经历、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号召大家向先进典型学习,让公文的受众知道“学习谁,学什么”,达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写作中都需要在原有的事迹材料中进行加工整理,对材料进行理性提炼和思维创新。
四、运用好语言,文章创新的灵魂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公文语言有别于其他书面语言,它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和一般书面语。公文语言具备准确、简明、平易、庄重的特征。公文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创新来体现的。要实现公文语言的创新,首先可以通过适当地运用一些文学语言,增加公文语言的生动性,使公文写得富有文采,推动工作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历史上曾有很多官员和文学家,虽然远离文学创作,却在公文中表现出文学才华,写过大量的优秀公文。如秦朝李斯所作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答司马谏议书》,韩愈的《论佛骨表》、徐光启的《甘薯疏序》等都是非凡的古代公文文书。其次可以运用没有雷同的公文,更没有语言完全一样的公文详实准确的事实数据增强公文语言的生动性,如:国家审计署今天公告称,2007年至2009年间,1.5亿元廉租房保障金被挪用,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获得租赁补贴或廉租住房,6个城市套取中央投资补助金6129万元。这类公文语言的使用就有效的增强了公文的生动性。再次就是可以短句、排比句式及对仗手法的运用来增加公文的鲜活性、生动性和美感。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运用了大量简明扼要的短句,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字句虽短,但意义深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责任和决心。如,“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科学发展,打造平安北京”等等。这类语言高度浓缩、意境广阔,给人一种精美之感。需要说明的是:公文的语言虽然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但必须坚持文字简练精辟,力求做到“要言不繁”、“惜字如金”,达到“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
人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