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仙,王兆富,刘仕芹
(1.镇沅县九甲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镇沅666500;2.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思茅区665000;3.思茅一中,云南思茅区665000)
普洱市冬季马铃薯高垄双行覆膜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
陈礼仙1,王兆富2,刘仕芹3
(1.镇沅县九甲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镇沅666500;2.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思茅区665000;3.思茅一中,云南思茅区665000)
马铃薯集经、粮、饲兼蔬菜作用于一体,营养丰富、适应性广,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普洱市位于西南边陲,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垂直气候,冬季闲置土地较多,热、温度及降水充沛,适合冬马铃薯生长发育。近年来,冬季马铃薯种植作为普洱市冬农开发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复种指数的方式而获得高产、增产,不断为农业增产、农户增收服务。据统计,2013年普洱市共种植冬马铃薯5 526.6 hm2,鲜薯总产量119 000 t,总产值达2.48亿元,成效显著。
垄作能够有效防止洪涝,便于除草和中耕培土,加快土壤中气体交换,促进冬季马铃薯块茎膨大;覆膜能够提高土地积温,利用降水和防治草害,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冬季马铃薯。近年来,高垄双行覆膜规范化栽培法将垄作与覆膜两项技术进行集成,综合效益显著,已成为普洱市栽培冬季马铃薯的重要方法。结合实践,文章总结了普洱市冬季马铃薯高垄双行覆膜规范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推广冬季马铃薯覆膜规范化栽培服务。
普洱市是云南省热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是目前中国重要的冬季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有适宜冬季种植马铃薯的面积约50 000 hm2,开发潜力大。为此,结合普洱市作为国家面向西南“桥头堡”战略开发的重点和建设国家绿色试验示范区的机遇,因地制宜,推广冬季马铃薯高垄双行覆膜规范化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冬农优势,形成特色,对推动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海拔1 300 m以下冬闲水稻田、缓坡地,要求排灌方便。田(地)块土壤以砂壤土最好,河砂土次之,黏壤土最差。
2.1 种薯选择
宜选择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早、中熟品种,如合作88、会-2、丽薯6号、中甸红和米拉等,种薯质量应符合GB3243-82规定。
2.2 种薯处理
2.2.1 切块
提倡整薯、小薯播种。若需切薯,先将种薯放在阳光下晒2~3 d,每天晒3~4 h,并剔除病薯,种薯顶芽向上,放在台面上,按薯块上芽眼分布,从下端每块保留2~3个芽眼。在靠近芽眼处纵切,依次旋转向上,切完为止,每个薯块重20~40 g。为防止切刀传病和交叉感染,应用35%来苏尔溶液或5%高锰酸钾浸泡切刀,最好两把刀交替使用。将切好种块放在阴凉处晾干或与新鲜草木灰掺混,吸去伤口水分,形成瘀伤后才可催芽或播种。
2.2.2 催芽
用秋薯作春播用种,或春薯作秋播种时,必须进行催芽,打破休眠。
2.2.2.1 催芽时间
对于没有打破休眠的种薯,一般在播种前30 d进行催芽。
2.2.2.2 催芽方法
将需催芽的种薯置于30℃左右、潮湿、黑暗的条件下,促其度过休眠期,然后摊放在散射光下,促芽变壮、变绿。常用湿沙层积法:即将种薯切块后用湿沙或锯末分层层积于土坑或温床上,厚度约50 cm,保持层积物湿润和温度20℃,15~20 d即可发芽;芽长2 cm时见光炼苗,然后播种。播前仍未度过休眠期的,切块后用赤霉素0.5~1×10-6加1 000倍多菌灵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切块进行均匀喷雾,自然晾干后播种。
2.2.3 消毒
从外地调进的种薯,必须进行种薯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液1份加水200份,喷洒种薯表面,或浸种5 min后,用薄膜覆盖闷种2 h,再薄摊晾干。
3.1 整地
前作收获后及时深翻田地25 cm,耙碎、晒白、平整。整地后将腐熟农家肥运进田地里,达到备种状态。冬季马铃薯忌与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茄科作物连作,要实行合理轮作。
3.2 播种
3.2.1 播种时期
宜于11月至12月上中旬播种,以保证出苗后不受冷害、冻害影响。
3.2.2 播种方式
播栽前将壮芽、弱小芽薯块分拣、分开,按“品”字形错株播种。播种深度以薯块上面覆土5~8 cm为宜。
3.2.3 播种方法
宜采用高垄双行覆膜栽培法,即深耕土层25~30 cm,播种时按1 m距离开墒,墒面掏挖双行施肥播种沟(行距35~40 cm),施足底肥后,按株距23.3~33.3 cm摆播种薯,播后覆土起垄,垄高15~20 cm,垄面宽60 cm。最后覆盖并压实地膜,要求做到平、直、紧、严。同时,应在苗龄50 d左右及时破膜、放苗,破膜时注意不要伤叶子,并将残膜回收,防止田间污染。
3.2.4 播种密度
种植密度以6~8.25万株/hm2为宜,以便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空间。
4.1 灌水
冬季马铃薯全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各时期要求不同,幼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块茎形成至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5%~80%,淀粉积累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65%,收获期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开挖前7~10 d停止浇水。
可采用沟灌的方法灌水,灌水高度约为畦高的1/ 3,最多不超过1/2,保留一段时间至垄中间8~10 cm深处土壤湿润时及时排水,严防积水造成烂薯、空心薯和畸形薯等。
4.2 除草
除草能够改善田间通气透光条件,为冬季马铃薯植株的健康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保水保肥、防霜冻、提高块茎品质、增加产量。通常需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齐苗后封行前进行,适当深锄;第2、3次要浅锄,防止切断新长出的葡匐茎。
4.3 培土
齐苗后7 d进行间苗,保留最壮的2~3株,去除弱小苗,有利于苗齐、苗壮。通常需培土2次,第1次在齐苗后5~10 d,苗高15~20 cm时培土,厚度5~8 cm,垄面不留空白;第2次在封行前进行,重点是对第1次培土厚度不够的部位补土,使种薯以上的土层厚度达到15~20 cm,以增加结薯层,防止薯块见光变绿,影响品质。培土时应尽量避免泥土把叶片盖住或伤害茎秆。
根据马铃薯成苗快、幼苗速长的特性,以及需肥特点和规律,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增施钾肥”的原则进行施肥,做到前促、中控、后保。
5.1 基肥
以分别施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硫酸钾(N∶P∶K= 10∶8∶9)450 kg/hm2、1.5 t/hm2、375 kg/hm2,同时结合施用有机农家肥15 t/hm2作为基肥。不得施用含氯的化肥,如氯化铵、氯化钾等。施肥时注意种、肥隔离。
5.2 追肥
出苗30 d后结合中耕培土,分别追施尿素、钾肥各150 kg/hm2;同时可于冬季马铃薯现蕾、花期分别喷施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3次。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防治。
6.1 农业防治
把好种薯关,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薯,控制发病中心。
6.2 化学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GB 4286、GB/T 8321、NY/ T394规定。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6.2.1 主要病害防治
晚疫病:可分别于齐苗期、现蕾期,各施代森锰锌2次;青枯病:可在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也可以在拔除病穴撒施生石灰,以防止病菌在土壤中扩散。
6.2.2 主要虫害防治
块茎蛾:成虫期喷洒10%菊·马乳油1 500倍液,幼虫初孵期选用20%康福多2 000倍液或1.8%爱诺虫清(阿维虫清) 3 5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750 mL加水750 kg加消抗液750 mL搅匀后喷施;蛴螬、地老虎: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7 500 g加水30 kg溶解后,拌525 kg细土撒施于垄内。
7.1 收获时期
当冬季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即可收获。可采取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收获前要提前准备好包装物、运输工具。宜选择晴天挖薯,大面积收获后,薯块要摊晾1 d,增强薯皮木栓化以减少皮伤。同时,收后块茎要防止雨淋和长时间阳光暴晒。
7.2 收获后处理
冬季马铃薯收获后要按薯块大小分类包装、存放、销售,否则要放在暗室内贮藏,以免块茎见光表皮容易变绿,影响品质。
2015-01-16
“普洱市冬季农业开发”资助项目。
陈礼仙(1974-),女,汉族,云南镇沅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