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杰,徐 鹏,李玉国
(1.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文山州陆稻高产栽培技术
徐 杰1,徐 鹏2,李玉国1
(1.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文山州处于祖国滇东南边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区面积占97%以上,土地有效使用面积小,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旱田和旱地比重大,“山区旱地农业”特征较为突出。其中,雷响田面积约2.67万hm2,很难在正常节令栽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粮食总产的增加,提高该地区的稻谷产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主要介绍陆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由于种植陆稻的大部分土地是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比较干旱、贫瘠的土地,因此,必须要选择抗旱、抗脊能力强且高产、优质的品种。近年来,文山州种植的品种有地白谷选-2、文陆稻2号、文陆稻4号、广南小白谷、文山大白谷、文山二白谷、小街躲叶谷、砚山瘦地大白谷、富宁黄姜谷。其中,文陆稻4号、文陆稻6号、文陆稻10号和文陆稻26号适应性比较强,文陆稻4号适宜在文山州中高海拔地区种植推广,文陆稻6号、文陆稻10号和文陆稻26号适宜中低海拔地区种植,黄姜谷适宜富宁等低海拔地区种植[1]。
不同种子在收获后都有不同的休眠期,一般籼稻休眠期较短,粳稻休眠期较长,尤其是用新收获的种子做种,更需要晒种,以促使种子充分完成后熟作用,打破休眠期,提高发芽率。另外,稻种在储存期间,生命活动非常微弱,提前进行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有利于把贮藏过程中种子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除掉,也有利于氧气、水分进入种子内部,加快种子吸水过程,提高酶的活性,使种子内含物迅速从凝胶状变成溶胶状,促进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的生活力。所以,经过晒种的比未经晒种的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也强。此外,晒种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通过晒种,可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大部分病菌,从而减轻某些病害的发生。晒种还可以消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使种子干燥均匀,吸水快慢一致,发芽整齐。晒种宜在播种前进行,阳光较好的话,一般晒半天。晒种要薄摊勤翻,要翻晒适度,防止弄破谷壳。几个品种同时翻晒时,要严防混杂[2]。
各地实践证明,陆稻多年连作产量严重降低。连作减产的原因,主要是易于引起地力过度消耗,杂草增多以及病虫害严重发生,从陆稻苗期开始即生长不良,分蘖减少,根系分布狭浅,细根少,出穗延迟,产量低。因此,陆稻应防止多年连作,提倡合理轮作换茬,才易确保稳产高产。陆稻的前作,一般以大豆、花生、油菜、豌豆、萝卜等最好,甘薯、小麦、高粱、玉米等次之。轮作作物间的配合,要注意调节地力、防除病虫害和茬口的合理安排,以发挥轮作的最大效果。在肥力较好与杂草较多的土地上,用玉米作陆稻的前作,可以消灭杂草;在地力较差和杂草较少的土地上,用大豆、花生与陆稻轮作,可以提高地力。此外,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生长季节,可采用陆稻与其他作物间、套作,如在3~5行陆稻中间隔行间作1行大豆,在12~14行陆稻中间隔行间作2行玉米或高粱;也可在马铃薯出苗后,于行间套作陆稻;或者于小麦收获前在行间套种陆稻;还可利用油桐、油茶、桑园和茶园等幼林行间间作陆稻。
陆稻栽培以选择地势较低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为宜。陆稻耐酸性较强,抗碱力弱,只要不是盐碱土,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以土层深厚、腐殖质多、保水力强、土质松软、地力肥沃、偏酸性的土壤和砂壤土为好。地势要平坦,这才有利于积蓄雨水,促使墒情良好,为陆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精细整地可以为陆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在土壤水分不足的地方,整地质量尤为重要。一般秋翻比春翻好,深耕比浅耕好。要掌握土壤墒情(砂壤土以含水量10%~20%,壤土和轻壤土以含水量20%~23%为宜)适时犁耙。在冬春干旱少雨地区,冬闲地在秋翻后必须耙松表土,使耕层松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以利保墒[3]。当春、夏播种时气温高、蒸发量大的情况下,整地保墒更为重要,应多犁多耙才能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损失。前作为大麦、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应在前作收获后抓住季节,灭茬翻耕,边整地,边施肥,边播种,都能保住墒情,有利出苗。丘陵、山区斜坡地,应依等高线整地,做成横排梯形台地,以利水土保持。在粮林间作地区,林苗定植时先行深耕垦殖,当年只要结合施肥碎土平地,即可播种陆稻,以后每年在幼林行间深耕整地,随后播种。
总之,陆稻地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湿、除草为主要目的,整地时间和方法,则因地区、气候、土壤、栽培季节和前作种类等而不相同。
5.1 播种时期
近年来,文山州大部分地区春旱频繁、春雨迟来,早播土壤墒情差,难以发芽成苗,晚播又遇低温,难以成熟,往往发生“种早不出,种晚不熟”的现象,因此,应在土温达到12℃以上、雨季即将开始时播种,才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合适。
5.2 播种方法
5.2.1 播种方式
由于文山州春季干旱少雨,土层干燥,春雨不来,不能顺利出苗,因此,要实行“三干”播种,即土干、种干、肥干,播在地里等雨到来。拉行条播、拉行点播或者密窝点播都可以,但是拉行条播在操作上更简单,更节省劳动力。拉行条播沟行距25 cm,拉行点播株行距14 cm×25 cm,密窝点播株行距17 cm ×24 cm或17 cm×28 cm为宜,播种量为105~150 kg/hm2。覆土厚度对出苗影响很大,应根据土壤质地和水分而定,一般壤土覆土以2~3 cm为宜,砂土及土壤干旱时覆土可较深,粘土及土壤水分多时可较浅。
5.2.2 施肥
陆稻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加用种肥、分期施用追肥。陆稻施肥(包括基肥、种肥和苗期追肥)要禁止施用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碳酸铵、火土灰等,以防立枯病的发生。底肥:一般占全量的60%~ 80%,肥料种类以腐熟的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为主,用量在22.5 t/hm2以上。多施有机肥具有重大作用,因为陆稻要求土壤水分较多,施用堆、厩肥等有机肥料,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此外,陆稻常因铁、锰的缺乏而发生缺素病,有机肥可以补给,并能缓冲土壤反应,增加土壤还原性,提高铁、锰的溶解度,以利陆稻吸收。底肥施用方法:凡土壤蓄肥力强,基肥数量较多时应采用全层施肥法,结合耕耙,分次分层施入土中;土壤蓄肥力差的,基肥数量不足时,则以在播种时开沟条施或穴施为好。种肥:为了满足幼苗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在播种时可用一部分腐熟的精细厩肥3.75~7.5 t/hm2、尿素112.5~150 kg/hm2和过磷酸钙375 kg/hm2与种子混合播下,以此作为种肥,效果良好。
6.1 出苗前的田间管理
6.1.1 消灭幼苗出土前田间杂草
幼苗出土前田间杂草的多少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可在杂草多的田间适当延迟播种,诱发杂草生长,然后整地播种,实行播前除草,效果很好。也可在陆稻播种覆土后进行芽前除草,用50%丁草胺2.25 kg/hm2+50%扑草净750 g/hm2兑水900 kg/hm2喷雾,并在田间杂草齐苗后,杂草3~4叶期,用昆陆可湿性粉剂或33%苯噻·苄·二氯1 500 g/hm2兑水900 kg/hm2均匀喷施于杂草叶面,做到点不漏株、株不漏叶,如果遇雨补喷药1次。芽前除草和芽后除草2种方法共同施用,除草效果可以达到85%以上。另外,也可以采用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搂苗进行除草。
6.1.2 防治地下害虫
陆稻的地下害虫,有金龟子、蝼蛄、金针虫等,危害种芽和幼苗,造成缺窝断苗,必须在播种前采用毒土、毒饵或药剂拌种等方法,进行防治。毒土:播种前用3%呋喃丹粉15~22.5 kg/hm2或5%辛硫磷粉剂15 kg/hm2均匀喷撒在地面,结合耕耙时翻入土中,能有效地消灭地下害虫。毒饵:用乐果乳油1 500~2 250 g/hm2兑水 75~150 kg/hm2,拌入切细的鲜草750~1 500 kg/hm2,制成毒饵,在傍晚顺垄沟撒在幼苗周围,对防治地老虎等效果较好。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750 g,加入炒香的麦麸或米糠,加水调成豆渣状,于晴天傍晚撒在田边地头,可有效诱杀蝼蛄。药剂拌种肥:用5%辛硫磷粉剂15 kg/hm2拌种肥,可有效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药效可维持20 d以上,保苗效果好。
6.1.3 搂苗
播种后由于覆土过深,或播后降雨,表土板结,会严重妨碍出苗。因此,当出苗达20%~30%时,采用细齿钉耙搂去1层薄土,或用木耙顺垅或横垅轻耙1次,有助于破土出苗、保持土壤水分和兼有除草的作用。
6.2 苗期管理
6.2.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应及时查苗,缺苗严重的及时补播;一般缺苗的采用移栽办法,可选择雨天或阴天移密补稀。
6.2.2 及时中耕除草及追肥
陆稻出苗后,初期生长缓慢,往往出现草多欺苗,影响陆稻的生长发育,应及时中耕除草。一般在苗高6~10 cm时开始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隔半月左右中耕除草1次,共计3~4次。前期中耕应防止压苗或根旁壅土,以免影响幼苗生长和分蘖。根据幼苗生长情况,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分蘖肥,促进早分蘖。后期中耕在分蘖末期进行,结合培土壅根,以抑制无效分蘖和防止倒伏。此期草害较重难以控制的地块,可采取化学除草措施:用20%的二甲四氯3~3.75 kg/hm2兑水450 kg/hm2,或用百草枯20%的水剂,在陆稻行窝间喷雾抑制草害。百草枯属中等毒性农药,对人毒性极大,口服中毒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禁止或者严格限制使用。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6.2.3 防治病虫害
陆稻主要病虫害以稻瘟病和粘虫发生较普遍,局部地方也有蛴螬、地老虎、稻根蚜发生,要随时检查地下害虫的活动危害情况,用毒饵进行防治,或用挖坑堆置马粪及盖草加毒饵杀蝼蛄。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叶稻瘟、胡麻叶斑病等。用70%敌克松3 kg/ hm2兑水900 kg/hm2喷苗可防治立枯病;用20%三环唑1 125 g/hm2兑水900 kg/hm2喷苗可防治叶稻瘟和胡麻叶斑病。苗期虫害主要有稻根蚜、螟虫、粘虫等。用40%乐果乳油1.5~3 kg/hm2兑水750~900 kg/ hm2喷雾可防治稻根蚜;用25%杀虫双水剂7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可防治螟虫;用2.5%百虫粉22.5~30 kg/hm2与过筛细土300~375 kg/hm2混合拌匀后,于傍晚或早上露水未干时撒在稻叶上可防治粘虫。
6.3 生育后期管理
6.3.1 中耕培土及追肥
陆稻生育后期植株一般较高大,后期中耕管理的重点是结合培土,增厚根部土层,以增强抗倒伏、防旱、排涝能力。瘦薄地与长势较差的地块,在抽穗期应酌施粒肥,用7.5~15 kg/hm2尿素兑水750 kg/hm2喷苗,对防止茎叶早衰,增加粒重的作用明显。
6.3.2 防旱抗旱
抽穗开花期,叶面积最大,蒸腾及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和灌浆结实等都需要大量的水分,若水分不足时结实率会严重下降,有的甚至形成白穗。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则应及时进行浇灌,或者进行浅中耕和铺盖杂草树叶,使多蓄雨水,减少蒸发、增强抗旱能力。
6.3.3 防治病虫害
后期常出现连绵阴雨,雾多露重,温度适宜的天气,病菌容易侵染,所以常发生穗颈稻瘟、纹枯病和叶鞘败病,主要用20%三环唑可湿剂5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1 000倍液,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药1次预防穗颈瘟,用50%井冈霉素兑水1 125~1 500 kg/hm2,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8 kg/ hm2,兑水900 kg/hm2喷雾可抑制纹枯病蔓延危害;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各750 g/hm2,分别兑水750 kg/hm2喷雾可防治叶鞘腐败病,并对稻瘟病有兼治的作用。后期虫害主要有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发生最广、危害较重。喷撒2%蝉散粉剂22.5~30 kg/hm2或25%扑虱灵可湿剂100倍液喷雾,可防治稻飞虱;用25%杀虫双水剂700倍喷雾或5%杀虫双大粒剂15 kg/hm2撒施,分别在孕穗期与抽穗初期用药1次,可防治稻螟,并兼治稻纵卷叶螟。
陆稻于出穗后30~40 d成熟,但因地区、品种及气候条件而有变化。低山地区气温高,成熟日数较短,而高山区成熟期气温低,成熟期较长。一般在茎叶与穗轴上部也都变黄,全穗无青籽,或穗下部仅有个别籽粒显青色时,应即时收割。过早收获则青米多,谷粒轻,影响品质;过晚收则易受风害和落粒而遭受损失。收获时间,以早晨有露时收割最好,可免落粒。
[1]周家武,陶大云,胡凤益,等.关于加强云南稻作育种技术创新的思考[J].西南农业学报,2004(S1):317-321.
[2]周成清.云南陆稻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3]胡颂平,周清明.陆稻抗旱性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03):240-244.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