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洪敏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二胡历史与现状研究
龚洪敏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510000)
摘要:二胡作为我国传统乐器 ,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的发展无论在记谱、演奏技法、还是乐器工艺上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二胡史;新世纪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音乐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单声部的例如各类乐器的独奏等等,和合奏形式的例如新疆的木卡姆、江南丝竹乐等等,在这些合奏形式中也时常会加入一些人声的歌唱。
早在周代就有所记载的“八音”分类法,通将过乐器材质分为八种类别的乐器,分别为金(编钟)、石(磬)、土(埙)、革(鼓)、木(木鱼)、匏(笙)、竹(笛子)、丝(琴)。“八音”分类法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也较为科学的乐器分类法。这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从其演奏形式上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其中吹奏乐器主要有笛子、笙、萧、唢呐;拉奏类的乐器有二胡、板胡、京胡、马头琴;弹拨乐器有古琴、琵琶、三弦、阮、柳琴,古筝;打击乐器有鼓、木鱼、锣、镲等等。
拉弦类乐器是民族乐器中应用最为广泛、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一组乐器。其以丰富而多变的演奏技巧和指法,以及对故事及人物情感最真实的描写,在民族乐团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胡琴类乐器中二胡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演奏的时候采用左手握琴按弦,右手握弓拉奏,琴筒置于左侧大腿之上。其琴分为琴头、琴杆、琴轴都是采用木头作为材料,千金一般采用棉绳作为材料,主要起到固定空弦音的作用,琴弦采用金属的材质,为二胡声音的音源,音筒都采用木制,在音筒一端为音窗,一端为蟒皮制成的琴皮,这块琴皮也是决定琴音色好坏的关键之处。
一、二胡起源、形成和演变
二胡作为胡琴类乐器的一种,胡琴类乐器一经产生后,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的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并根据各地不同的音乐风貌和文化背景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同形态的胡琴,例如:有较小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共鸣箱,琴杆细长,弓在两弦中拉奏的二胡、椰胡、铁胡(藏)、奚胡(蒙)、京胡、板胡、二簧(纳西)、高胡、博角尼(仡佬)等等;也有形制与第一种相同但是有四根琴弦,其中每两根琴弦的基音相同如:四弦奚琴、四胡、四弦胡(壮)等等一系列的胡琴①。
宋代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朝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这一乐器在唐朝就已流传开来,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朝,又将胡琴更名为“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 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 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 的。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颗瑰宝,一直闪烁着它那亮丽的光芒。在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长河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二胡的起源在学术界可谓是一个谜一样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对于二胡发展途径和二胡起源途径的考证,不同的学者或者不同的流派都存在着不一样的看法和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是西来说,即二胡是源于阿拉伯、印度和波斯等游牧民族,后来经西域的少数民族而逐渐的传入到的中原的;其二是本土说,关于本土说这一观点也至少存在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即二胡源于中国弹弦乐器说和源于中国拉弦乐器说;其三是西传说,即二胡源于我国传统的击弦乐器,并且还自成体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汉唐的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向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一些西方国家进行传播,并且不断的与当地的音乐文化相融合,不仅对周边国家乃至于世界范围内的弓弦乐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②
二、新世纪二胡的发展
二胡在不断的发展,尤其到了新世纪二胡的发展可谓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单从二胡制作工艺来说,其制作出来的二胡音色不仅仅只是要求像传统二胡具有着厚实感,而更多的是要求二胡具有着像小提琴那样明亮而具有穿透力的音色。在演奏技法上也从小提琴的技法中吸收了很多新的技法,如:大击攻、跳弓、泛音等等。在记谱法上,随着专业院校中民族器乐合奏形式不断地向交响乐的靠拢,其演出形式和乐队编制都趋于交响化,在记谱法上也不例外,二胡记谱法自刘天华从工尺谱改革后的简谱到现在趋向五线谱,记谱法从而再一次地飞跃,与国际接轨。
一件乐器能被世人所认知,不仅仅只是乐器本身怎么样,而更多的是因为这件乐器所演奏的乐曲和一批杰出的演奏家。例如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和他的十首二胡曲,《光明行》、《空山鸟语》、《病中吟》、《烛影摇红》 等等。这十首乐曲可谓是刘天华在二胡艺术事业上的全部结晶。
还有被誉为“二胡皇后”的闵惠芬。她对二胡艺术精益求精,对乐曲内涵地不断挖掘,是当代少有的不具有学院派风格的二胡演奏家之一。她亲手谱写了的经典的二胡作品有《洪湖人民的心愿》、《出征》、《卧龙吊孝》、《阳关三叠》、《樱花》等等。
还有陈耀星和陈军一对父子演奏家。他们父子创作的《战马奔腾》和《狂野飞骏图》,在表现对象和曲式结构的安排上非常的相似。对当代二胡技法和二胡的情感表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仅只将二胡约束在旋律之中,更突显了二胡的拟声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二胡的演奏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已经辞世的著名二胡作曲家刘文金,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不朽的作品,例如《豫北随想曲》、《三门峡畅想曲》、《相思》、《如来梦》等作品,其中对二胡起到了重要影响的作品当数他创作的大型二胡套曲《如来梦》,这是刘文金先生根据诗人、文学家愚溪先生的《袍修罗兰》创作的一部二胡组曲。这部套曲包含了八首有着不同象征,其音乐风格多样且相互独立的作品:“风”、“火”、“水”、“地”、”见”、”空”、”识”、”如来藏”,其全曲均无伴奏。这部二胡组曲不仅仅极大的丰富了二胡的表现能力,以及二胡的演奏技术,更算得上是二胡艺术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注释:
①陈伟.《二胡源流研究评述》[J].《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第2期
②参见陈伟《二胡艺术史》[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第16页
作者简介:龚洪敏(1992.02-),民族:汉,籍贯:湖南,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声乐。
中图分类号: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