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之我见

2015-12-08 15:28徐明瑜
人间 2015年36期
关键词:词作李清照意象

徐明瑜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00)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之我见

徐明瑜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273100)

摘要:李清照是爱花的,也是怜花的,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都有花这一意象。花意象的多次出现,已不仅仅是巧合,而是融注着李清照人生各个时期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程。春风秋雨、夏虫冬梅,或是她青春少女时对斑斓生活的期待,或是她韶华已逝,藏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的寄托,亦是有更深层的象征,值得我们将其中的意蕴和内在联系细细推敲。

关键词:李清照;花;意象;词作

中国古代数以万计的智者先贤,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发掘生活中的诗料,另辟蹊径,创作出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又各有其风格特征与创作技巧。如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将山水作为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审美对象,然而其山水诗的结尾一般会加上议论玄理,我们称之为“玄言尾巴”。那么其结尾的玄理与上文山水之间的关系,便成了人们现在所探讨的文学研究点。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能够在数以万计的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并创“易安体”,就充分说明她文学创作的极高成就。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花是她的至爱,因此,其词作中花意象常常成为现当代学者们的深究点,像是卫淇所著《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桑妮《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诗》等,读过后,我便产生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中的某些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本文我将浅谈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感受“一代词宗”的情感历程。

经统计,李清照现存的较可靠的诗作有48首,涉及花类的有35首,提到花名的有27首,直接以咏物词的形式出现的有9首。我将结合李清照人生各个时期不同阶段的生命与情感历程,通过解读她的作品,把花这一意象的意蕴分阶段进行简单的诠释:

一、第一阶段:误入藕花深处

青春少女时的她是娇羞而又俏皮的,她出身赫赫名门,自小深受良好的教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如梦令》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她与一群好朋友去溪亭游玩,她们东摇西晃的划着小船,误闯入浓密的和花丛中,惊得荷花丛深处的鸟儿愣愣飞起来。我们似乎看不到大家闺秀般的李清照,活泼、快乐、无所顾忌,充满了勃勃生机便是少女时期她。

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来说,这便是她的花季时代。在她的目光中,生活处处充满了斑斓的色彩,处处都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美丽。自然,在这一时期,词中的“花”意象便映衬着她如花的年华和生命,是闲适而又惬意生活的流露。在我看来,更渗透着她对当时美好生活的体验。

二、第二阶段:一枝春欲放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十八岁时,她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把酒品画,分茶画师,情深意切,共同整理校勘金石碑刻、书画古籍,生活美满幸福。这首词就表现了当时的情景。女主人公在清晨买得一枝含苞欲放的春花,花枝头沾满春天的露珠,甚是美丽。'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但又不肯服输,于是便把鲜花簪在鬓边,同春花比美,要让情郎品评一下,自己的容貌与鲜花到底哪一个漂亮。

她在这期间的词作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把对爱情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贞用她的笔传神的刻画出来,花这一意象在此时期自然不可避免的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花似乎洋溢着幸福的味道,通过“花”这一意象,进而将爱情的悲欢离合抒发的淋漓尽致。借用一句“寄情于花,花人互喻,心花互释,人花共爱。”来诠释为爱而“歌”的她。

三、第三阶段:绿肥红瘦

已嫁做人妇,青春正悄然流逝。于是,她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细细品来,词中似乎是带有了一丝浅浅的忧伤,倒不如说这忧伤是一种细腻的情怀。海棠花在风雨中摇曳,花开舒展潇洒,花开似锦,而二八年华的她不正与这美丽海棠处在一样的美丽年华吗?面对此情此景,李清照对花事的关心也正是对青春的珍惜,海棠花虽然开得正浓,但已是时值晚春,也是快“绿肥红瘦”了。

花开花又落,青春岁月却是一去不复返。李清照是爱花的,也是怜花的,花可以融注她的所有情感,所以在这青春既逝时期,花的意象便是她对青春对时光流走的情感寄托。

四、第四阶段:花已尽

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俘徽宗、钦宗北还,北宋灭亡。也同样是在这段时期,祖国破碎,丈夫骤逝,她所有的幸福被这现实无情的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便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她无奈的叹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曾在西风中瑟缩的菊花此时早已香消玉殒,化作散落的满地黄花,数不清,收不起。你看,那凋零纷飞的菊花不正是作者心中得愁吗?大概这愁已是漫天漫地。那堆积满园的残花又何尝不是与凄凉暮年、孤苦无依、容颜悴损的李清照有着同等的境遇。由枯菊联想到人的惨境,以菊自况,人菊合一。直至我们读到那风浦住,花落尽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蓦然间读到这样忧伤的文字,我的心中不禁一番酸楚。

这一时期的李清照韶华易逝,孑然一身,在暮春时节静叹往昔那几许值得回味和珍藏的日子。然而,一切似乎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以前的美好与从容,仿佛只是为了映衬今日的悲冷苍凉……

综上所述,无论是花开盛夏还是花谢晚秋,娇媚的花总能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深厚的意蕴,李清照笔下的这些花意象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不同时期的花代表她不同时期的心态和思想,读她写的花,有年少时闲适惬意情感的流露,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有对青春的感叹,更有她深浓的国愁和内心那难以抚平的孤独寂寞。

终明了,从“花”的意象中我们感受着李清照细腻的情怀和感伤的人生,从“花”的意象中我们依稀仿佛间看到她那瘦削的清影正向我们款款地走来。而这些花的意象又无不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香,沁人心脾。

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

参考文献:

[1]李清照 《漱玉词》万卷出版社1997

[2]卫淇:《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哈尔滨出版社2010

[3]桑妮:《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诗》同心出版社 2011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12-01

猜你喜欢
词作李清照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意象、形神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