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影响的研究及新进展

2015-12-08 08:45
决策与信息 2015年18期
关键词:新进展亲密关系



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影响的研究及新进展

张贤静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依恋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对人们的人格特质形成、人际功能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随着成人依恋研究的兴起,又为其增添了新活力。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提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依恋;成人依恋;亲密关系;新进展

1、引言

依恋不仅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适应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2004,吴薇莉)。Bowlby’s的依恋理论是过去40年中的最广泛使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其对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20余年中,依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婴儿和儿童对于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也包括成年之后对于朋友、恋人、夫妻等的依恋(2015,杜江红),这些依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2013,王静)。依恋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能够在压力情境和不确定的情境中,很好的调节自我,保持身心健康,而回避和焦虑的个体在同样的情境下可能由于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相比于婴儿,成人的行为表达比较难观察和确认,而且成人依恋是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对成人依恋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尽管如此,国内外关于成人依恋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非安全依恋类型上,也就是通常意义上划分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研究这些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在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决定和行动,了解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

2、依恋概述

2.1依恋理论

依恋,指的就是婴幼儿与其的抚养者之间的一种感情关系,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它是婴儿与其主要抚养者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依恋理论最开始是由Bowbly在生态学和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依恋是个体和其照顾者在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会影响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因此依恋不仅对儿童期的亲子关系、而且对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起到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初,Bowlby(1982)描述非安全依恋的儿童,即他们对于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亲密关系和联系时的无助感和内疚感,他们会产生生气的情绪或者退缩的行为。随后的研究扩展了这一方面,发现非安全型依恋的人们报告不断增加的消极情感,包括情绪低落、焦虑和人际问题。MaryAnisworth(1975)等人将幼儿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安全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焦虑—反抗型依恋。

2.2成人依恋理论

成人依恋的研究发端于Hazan和Shaver(1987),典型的标志是一篇《浪漫的爱可以看成是依恋过程》的论文,文章指出幼儿对其抚养者的依附和成人的爱情依附是异曲同工、十分类似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依恋推广到成人的亲密关系中去。而成人依恋指的就是个体与其伴侣之间的一种亲密的情感联接,由于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示出来,所以成年人也应该具有和儿童一样的依恋类型分类,即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

3、成人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

人一降生就与母亲接触,形成了亲密关系,随着成长,开始去谋求新的关系纽带,并回归一种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将终其人的一生。亲密意味着信赖,让人在充满陌生的世界中得到安慰,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可磨灭的人的本质属性,这种关系为我们探索新事物提供了安全的保障(2015,刘翠英)。

3.1国内外的有关研究

目前国内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还是十分缺乏的,有一些研究是关于成人依恋和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等,但是真正的实证研究即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关系的还不多见。我国虽然对成人依恋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如上所述,也有学者修订了有关的问卷,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我国还是处在萌芽阶段。另外,由于问卷主要是以自陈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这也给施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国外学者对于成人依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且编制了一些有关的问卷。总结近些年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在个体遭遇生活的不顺利而苦闷、难过时,安全型成人会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可能寻找伴侣间的支持,而且他们也最有可能向伴侣提供更多的支持;2.在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时,非安全成人会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解决问题,但是发现这些方法通常会加剧他们之间的冲突或者影响他们的关系满意度。比如:高依恋焦虑的个体在与伴侣发生矛盾时,他们会夸大被伤害的情感,从而去引发其伴侣的内疚感,已达到被在乎和关注的目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之间的关系满意度会下降(2014,Nickola C. Overall);对青少年的性行为研究中可以发现,高焦虑个体有关于自我消极的认知模式,全神贯注于去寻找亲密感、爱和从他人身上得到赞许,为了不使双方产生更多的冲突,高焦虑的个体倾向于做出冒险性的性行为等(2013,Amber Paulk)。

这些研究发现高回避和高焦虑的个体感知他们亲密关系比安全型依恋的人们更消极,相比于积极的关系事件,非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更精确感知消极的关系事件,当依恋系统被激活时,内部的工作模型会很强烈地影响一个个体的感觉、思考和行为。

3.2成人依恋类型影响亲密关系的因素探析

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类型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本文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内部工作模式不同: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是对自我和他人都有积极的评价,认可自己的价值,并且能够信赖他人,因此是一种处理亲密关系积极向上的方式;焦虑型的个体是否定自己的价值,渴望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容易对伴侣过度依赖,患得患失,害怕被抛弃,而对方会因为压力导致关系满意度很低;回避型的个体肯定自我的价值,但对伴侣不信任,想去控制对方,因此他们对亲密关系持有消极的情感。

(二)沟通方式不同:交流和沟通对于亲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同依赖类型的个体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方式。安全型个体,能够与伴侣开展较积极的交谈,并且信任对方,愿意进行更多的自我暴露,他们与伴侣的关系较为亲密和融洽;焦虑型个体在担心自己被抛弃时,会采用自我暴露的方式去挽留,因此不是促进亲密关系的手段;而回避型个体不信任伴侣,更倾向于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我封闭,几乎不会自我暴露,所以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较远,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三)情感投入不同:关系承诺也会提高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反映了双方愿意维持关系、和谐互助的心态(2012,陆爱桃)。安全型个体愿意陪伴同伴,遇到困难或者冲突时,能够提供较多的支持,并且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关系满意度较高;焦虑型个体是很矛盾的,遇到困难时,既想亲近对方给予力量,又害怕被拒绝,导致他们忧虑和对方的不满意;回避型个体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对待伴侣更多的是采用规避的方式,不论自己还是对方处在困难中,都会逃避接触,与伴侣的关系破裂的可能性比较高。

4、研究的新进展

4.1成人依恋稳定与否的研究

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依恋理论在人们的工作模型随着时间是否是稳定的,研究可能会改变人的依恋风格的确切因素。因为先前关于在工作模型上是稳定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模棱两可的,因此这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国外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是也很少,人们也没有得到一个一致的看法(2011,R. Chris Fraley)。

4.2被试问题

有关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其主要被试群体是大学生,一是由于大学生比较方便寻找和选择,二就是成年早期对童年期与父母关系的回溯也比较稳定和准确。但是,成年期的跨度很大,而且亲密关系在这一时期也不是特别稳定,所以以后可以尝试做成年中期和晚期的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这样能够更加完善成人依恋理论。

4.3研究工具

国内关于成人依恋的测量,大多还是采用国外较成熟的问卷,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的问卷几乎没有,这一问题有待学者思考,如何开发出适宜的研究工具是今后成人依恋的研究重点。另外,国外的测量是以访谈和自陈问卷为主导,虽说问卷信效度较高,但是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却是不容忽略的一大问题。因此,今后研究是否能采用问卷与实验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其可靠性也是一个趋势所向。

4.4成人依恋的本土化研究

近些年,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大都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成果,而真正的立足于国内的研究还比较少。我们知道,跨文化研究一直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依恋问题也不例外。因此,国内学者应该在汲取国外精华的同时,对中国的现状研究进行思考,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传统文化开展研究。

4.5实际应用问题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依恋或是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的建立、维持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问题。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虽然有涉及成人依恋在团体咨询、治疗中的运用,但是理论研究仍然毫无疑问是主导地位,未来应该将成人依恋理论应用于婚姻或许家庭等亲密关系的治疗之中,提高其干预效果,发挥其实用性价值(2013,鲁小华)。

5、结语

亲密关系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双方的身心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持续到以后的家庭生活中。因此,有必要对成人依恋理及其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薇莉,简渝嘉,方莉.成人依恋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4,3.

[2]杜江红,黄迎春,李永鑫.成人依恋问卷的修订及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使用报告.保定学院学报.2015,28(1).

[3]王静,周路路.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潍坊工程 职业学院学报.2013,26(2).

[4]Glenn I. Roisman, Ashley Holland, Keren Fortuna, R. Chris Fraley, Eric Clausell, Alexis Clarke.The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and Self-Reports of Attachment Style:An Empirical Rapprochemen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

[5]刘翠英,张联社.大学生人际亲密能力研究综述.现代交际,2015.1.

[6]Nickola C. Overall,Yuthika U. Girme,Edward P. Lemay Jr, Matthew D. Hammond.Attachment Anxiety and Reactions to Relationship Threat: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Inducing Guilt in Romantic Partner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4.

[7]Amber Paulk,Ryan Zayac.Attachment style as a predictor of risky sexual behavior in adolescents.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3.

[8]陆爱桃,张积家,Michael Harris Bond,张学新.情侣依恋与情感投入:性别的调节作用.心理科学.2012,35( 3).

[9]R. Chris Fraley,Amanda M. Vicary,Claudia Chloe Brumbaugh,Glenn I. Roisman.Patterns of Stability in Adult Attachment:An Empirical Test of Two Models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1.

[10]鲁小华,樊富珉.基于依恋视角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研究综述.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3.

张贤静(1991-),女,河南新乡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在读,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新进展亲密关系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智能电磁感知体制新进展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新进展
铁基薄膜催化剂清洁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3D打印抗中子辐照钢研究取得新进展
“3C原则”教你搞定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