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终了
——从《虞美人》看李煜的悲剧命运

2015-12-08 03:31毕燃钟声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春花秋月后主故国

毕燃 钟声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一曲终了
——从《虞美人》看李煜的悲剧命运

毕燃 钟声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李煜,世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开婉约词词风,被后世誉为“千古词帝”。《虞美人》是其人生后期的代表作之一,但也因为这首词给他遭来了弥天大祸。

李煜;《虞美人》;往事;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虞美人》是李煜亡国后的泣血之作,可谓名副其实的以血书者。

公元983年,李煜降宋的第三年,又到了七月七日,这天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辰,回忆在江南的时节,全城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迎。现在冷冷清清,和小周后一起,比囚犯只少了脚链和手铐。李煜很伤感,填了首词,让小周后唱出来。小周后轻启朱唇,歌声哀怨,令人闻之心碎。这就是传颂千古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以春花、秋月为比兴,回想当年身为皇帝时,以喜悦之心情、悠闲之暇日所欣赏的“春花秋月”美景,实是一切美好事物、美好时光的象征! “何时了”字面之意指春花何时凋谢,秋月何时西沉?更指后主身为皇帝时那些美好的日子何时结束的?回想当年身为一国之主自由自在,荣耀无比;如今一室之囚凄苦忧惧。巨大的身世落差和人生遭际令人感慨万分。

“往事知多少”,是指39岁肉袒出降以前的人生往事。后主在2 5岁登基之前,自号终隐,别号钟山隐士,过着散漫洒脱、自由放荡、恬淡自适的生活。而且此时又有秀美多才的大周后相伴,正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法曲,安史之乱后曲谱失传,嗜好音乐的李煜得其残谱,经天资聪慧又善音乐的娥皇演奏,失传近百年的《霓裳羽衣曲》又重现人间。《玉楼春》,描写的就是南唐宫廷演唱《霓裳羽衣曲》的盛况。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此刻的李煜在梦幻、温柔、浪漫之中,只有鸟语花香、笙歌艳舞、诗情画意。

2 5岁至3 9岁之间,他身登大宝,生活豪奢。虽然蕙质兰心的娥皇于29岁重病去世,但仍有天真、稚气的小周后常伴左右,两人花前月下,日日欢娱,亦是人生美满时刻。

遥想当年,英俊潇洒,风流洒脱的宫中生活令人羡煞。“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但是诸多美好往事早已尽成挥之不去之怅惘,“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小楼是后主囚居之所,虽然陈设精美,却无法排遣后主内心的孤凄忧惧。“昨夜又东风”,暗示后主又度过一个无眠的夜晚。“不堪”,即不忍、无法承受之意。回首,即回忆。后主之所以说在回忆中无法承受对故国的思念。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首。

公元975年,金陵城被宋军攻破。李煜率领他的亲属、随员一共四十多人,在数万宋军将士好奇的目光中,肉袒到城外投降。“肉袒”就是脱去上衣,露出肢体,这是古时候在祭祀和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恐的一种做法。李煜用这种方式向赵匡胤表示彻底的认输。同时也宣告他帝王生活的彻底结束和囚徒生活的开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建国于公元937年10月,到975年11月,共39年。它的国土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和福建一带,大约有三千里长。金陵,六朝古都,城内的皇宫高大雄伟,像人间仙境一般,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干戈”是古代常用的武器,后来指代战争。在如此奢侈的生活里,战争几时有?“一旦归为臣虏,沈(shen)腰潘鬓消磨”。“臣虏”就是俘虏的意思。“沈腰”和“潘鬓”是用了南北朝文人沈约和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潘安的两个典故。李煜自比道,突然之间,那么美好的江山,那么美丽的宫殿都不属于自己了,自己现在只能过俘虏的生活。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之下,自己被折磨成了“沈腰潘鬓”,老了,瘦了,头发斑白,憔悴不堪。“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据传,李煜离开金陵时到太庙里辞行,旁边的教坊乐队偏偏还奏起了离别的哀乐。“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之伤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在词的下阕,后主依旧凭吊故国,叹今昔盛衰之慨,“雕栏玉砌应犹在”。但是往事成风,“只是朱颜改”。一指后主容颜日渐憔悴。二指宋朝皇帝的容颜,意喻政权的更替。

公元976年的十月,宋太祖赵匡胤却在李煜投降后的第二年,突然死亡。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上了帝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在表面上故意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但实际上却十分地阴险狠辣。他对李煜施加了更大的精神打击和折磨,将这个亡国的君主进一步地推向了屈辱的深渊。

面对这种种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耻辱,他唯有用那支写惯了春花秋月、欢乐往事的词笔来书写他血泪斑斑的惨淡人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年的囚徒生活中,李煜始终就是在愁与恨的相伴中度过的。后主一问一答,将其胸中悲愁以江水比拟,词情挚深,以真情实感恸彻读者的内心。为了体现出其愁深难测,后主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来结语。一江乃虚数,应当以“满”、“全”之意来释。所谓一江之水就是满江、整江之水。众所周知,古诗文中 “江”即“长江”,而流经南唐旧都金陵城下的又恰恰是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春水”,指冬去春来,冰河溶泄而使水势涨漫不辨渚崖之意。如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宋晁公溯《春回》:“城郭初瞻北斗移,春回冰壑已流澌”等句。最后三字“向东流”。一解:从地理位置关系而言,金陵正处于汴京的东南方向。东方是故国的方向,似乎满怀悲愁正随着浩浩江水东流不止。二解,自古云:水流千宗归大海。长江东流经金陵而后奔腾入海,溶入更广阔的天地。后主恰恰如江似海悲愁打动了千百年来每一位读者的内心。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词作中最上乘的佳品,但也成了他的绝命词,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于美酒中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和“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命运让李煜在现实世界里流泪、流血,付出生命,又让他用这泪,这血,这生命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

[1]贾知洵;李煜《虞美人》的重新审视与解读[J]. 河北北方学院,2012.

[2]杨军.南唐后主李煜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H2

:A

:1671-864X(2015)10-0028-01

猜你喜欢
春花秋月后主故国
春花秋月望西楼
武侯祠
故国·青铜
满天星
乐不思蜀
月光如水
故国(组诗)
那些后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