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三次辞帅的效应跟踪

2015-12-08 03:31康国政梁伟明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司令员华中粟裕

康国政梁伟明

(1.新乡学院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2;2.广西梧州财经学校招办,广西 梧州 543000)

粟裕三次辞帅的效应跟踪

康国政1梁伟明2

(1.新乡学院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2;2.广西梧州财经学校招办,广西 梧州 543000)

粟裕劳苦功高、功勋卓著,却不计名利,三次辞帅。每次辞帅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粟裕;辞帅;粘合剂;润滑剂;助推器;催化剂;扩音器;留声机

粟裕大将一生战功卓著、威名远播。无论是其战友还是对手,对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和技艺都啧啧称赞。粟裕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名将,正是通过自己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粟裕的战功,有目共睹、众口一词。但粟裕一生的谦虚低调、居功不傲、淡泊名利,也是众所周知的。叶剑英曾经发自肺腑的说:“(粟裕)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不简单”。粟裕先后三次辞帅,对当时的革命事业、对后来人的价值取向都影响深远。粟裕三次辞帅是怎么回事?究竟产生了那些短期和长期效应?本文就此做一些粗略的探讨,衷心希望粟裕的这种精神长存。

一、第一次辞帅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共中央对各战区进行了重新划分,成立了华中军区,并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根据是:粟裕在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功劳卓著,战功赫赫,而在内战阴云密布、一触即发的关口,革命需要粟裕这样的战将,希望在粟裕领导下,在距离国民党核心地区最近的前沿阵地保卫胜利果实,开辟新的根据地。这一决定是中央深思熟虑的结果。但粟裕闻讯后,向中央提出:由张鼎丞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自己当副司令员。中央一开始并未采纳,但粟裕坚持己见。中央经过慎重斟酌,改变了初衷,重新进行了任命,粟裕成了张鼎丞的助手。但中央迅速做出新的部署:决定成立华中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可见中央对粟裕的军事指挥给予了多么大的希望。1945年11月,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半年剿共计划”,确定了“先安关内,再图关外”的战略步骤。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陈诚扬言“两个月内消灭苏北共军”,气焰极为嚣张。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让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出淮南,将战线推到外线作战。但是粟裕认为我军匆忙撤离,既可能在解放区人民心中产生消极情绪,又放弃了自己在解放区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所以建议在苏中打一仗再走。粟裕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合乎实际的,但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出建议,影响有限,如果以军区集体的决议上报,会引起中央的更高度的重视。因此粟裕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向华中军区详谈了自己的思想,最终军区形成决议:同意粟裕的战略构思,以集体名义上报中央。结果果然如此:中央在进一步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粟裕的建议。这才有了解放战争初期的“苏中七战七捷”,才有了毛泽东后来称赞的“模范战役”。这个建议被中央采纳有很多因素,但无疑也有粟裕居功谦让的个人魅力的因素,他使得军区其他领导人对粟裕高尚的人格更加钦佩,对他战场判断能力更加信任。所以,军区在粟裕的意见与中央发生冲突时,集体向中央进行申诉,并取得成功——粟裕辞帅的高风亮节成为集体团结的粘合剂,成为了上级与下级的润滑剂,

二、第二次辞帅

解放战争经过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央针对时局的变化,做出新的部署:命令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而成)外线兵团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在闽浙赣粤诸省执行宽大机动任务,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人回防。这样既可以彻底打乱敌人的部署,又可以开辟新的根据地,无疑是一步好棋。但粟裕再一次向中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要求把敌人消灭在长江以北。中央于1948年4月,将粟裕召到城南庄当面交换意见。在听取了粟裕的意见之后,中央又一次同意了粟裕的意见:在江北消灭敌人的主力,为将来的南进扫清障碍。为使粟裕的战略构思得以顺利实现,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当然还因为粟裕在前期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鲁中战役等,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令中央对其另眼相加。陈毅则调到中原军区。但粟裕又一次主动请辞,坚持陈毅人走职在,仍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自己则临时暂代。中央先是做粟裕的工作,但看到他心意已决,遂改变了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政委、代司令员。粟裕以这个身份回到战区,迅速组织了豫东战役,一举消灭国民党9万余人,紧接着又组织了济南战役,消灭国民党10万人,尤其是继而组织的淮海战役,消灭国民党55.5万人,完全实现了在江北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战略设想。粟裕再次辞帅说明粟裕的胸怀宽广,装得下广阔的天地。同时赢得了同事们的敬佩,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认可。他的无私成为了胜利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三、第三次辞帅

1955年授勋时,按照粟裕的赫赫战功,当然是元帅之选,毛泽东在评衔前,就在书记处会议上说过:“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军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可见粟裕在领袖心中的地位。当听说粟裕已经提出辞帅的时候,主席更加感慨:“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军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再一次表达了对粟裕的心仪之情。当周恩来表态:“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时候,毛泽东马上补充:“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粟裕最终评军衔为大将。但粟裕在领袖、人民的心中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元帅,是无冕之王。粟裕评为大将的消息传出后,马上产生了链接效应,一些高级将领纷纷提出自己低评,如罗荣桓、徐海东、许光达、徐立清、孙毅等,虽然只有个别人最后被低评,但却成为了永久的佳话。这些将领主动提出自己低评或许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但受粟裕高风亮节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粟裕把中华民族谦逊礼让的优秀品德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这种只讲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行为为人们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在当时甚至到今天仍然成为美谈。粟裕的高风亮节,不仅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优秀品质,也为当时评衔遇到的阻力起到了减震作用,也成为一次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扩音器和留声机,被人们不断的复读和拷贝。

纵观粟裕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任劳任怨,他的那些丰功伟绩、谦逊礼让的事迹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1]吴东峰;《开国将军》;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4月

[2]陈舟;《粟裕兵法》;中原农民出版社;1995年7月

[3]张雄文;《名将粟裕珍闻录》;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12-1

K825

:A

:1671-864X(2015)10-0014-01

猜你喜欢
司令员华中粟裕
华中膨化料没市场?粤海却投人投钱力推膨化料,区域市场销量翻6倍逆势增长
华中要塞:义阳三关
第一次开飞机
新四军华中抗战
华中特水养殖蓬勃发展,那些年转型的水产人都过得怎样了?
粟裕:“图痴”与“枪迷”
粟裕: 『图痴』与『枪迷』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青年粟裕的革命战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