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业礼: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怎么治呢?习近平同志说得很清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一是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把纪律严明看作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这是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每到重大关头、转折时期,我们党更是特别强调纪律。比如全国解放前夕,在西柏坡,毛泽东再次强调纪律,强调集中统一,要求建立报告制度。2013 年 7 月,习近平同志到河北调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西柏坡,他说:“就拿我们现在开会的这间屋子来说,意义就非同寻常。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二是严明纪律是解决党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之策。党的传统、优势和作风有很多,我们都要发扬,但现在为什么这么突出强调严明纪律呢?这不单单因为它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现实看,严明纪律,是我们解决党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之策。这些年,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风险是什么?群众意见最大的是什么?就是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抓了不少老虎,拍了不少苍蝇,成绩很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多人出问题,怎么出的?原因在哪里?习近平同志看得很清楚,分析得也很到位。他说:“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如果权力没有约束,结果必然是这样。”“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三是严明纪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远大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做什么?习近平同志的另一段话说得更直白、清楚,更好理解。他说:“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四是严明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讲政治纪律,最核心、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呢?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有一段专门论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这段话表明,讲政治纪律,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的权威,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来源:《党的文献》2015年第5期)
高波:“人民优先”才能真正“人人平等”
当我们谈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人人平等”就被当成实操层面的概念,这个标准应该毋庸置疑。但我们谈及“人人平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时,“人人平等”就被一些人看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这个时候它就可能有些问题,因为“真理的背后也有阴影”,我们应看清这一“普世价值”在现实中所遮蔽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看穿了这一点,为此强调人民在历史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指出人民所处的不公境遇,号召建立人民的政权以保障人民的权益。也就是说,要依靠人民政权实施“人民优先”的价值准则。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人民政权实施“人民优先”的经济基础,若不加限制地允许国家经济命脉的私有化,不仅会失去实施“人民优先”的物质基础,还将导致国家决策中金钱权力和富人权力的扩张,“人民优先”更加难以落实。“人民优先”的实施方式需要长期的艰难探索。事实证明,过去对一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的做法有简单粗暴的失误,但方式失误不等于价值理念错误,有过失败不等于不能再做探索。现今高校在招生比例上有意识地向农村倾斜、向西部倾斜,就是“人民优先”的一个具体措施。但其他一些现实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比如现今倡导的所谓“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才艺”,这“才艺”又大多是吹拉弹唱、诗书棋画之类,有利于城市学生;诸多市场化的“助学”机构是要钱的,有钱没钱、钱多钱少即已造成受教育权的不平等。或许“人民优先”听起来不像“人人平等”那么“普世”,但唯有首先实施“人民优先”,先行完成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人人平等”的人类理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9月22日)
朱云汉: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
全面理解中国的兴起,首先要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有一个客观比较。到今天为止,对于这种理解,很多亚洲周边国家的社会精英远处在落后、追赶、补课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巨大的认知落差或知识匮乏?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他国家更多的是用自己熟悉的历史知识和认知架框,去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而这样的认知基础却充满着以西方为中心的谬误偏差,然而我们很习惯这种思维,以为那是唯一的角度和视野。美国政治领袖与社会精英更是如此,总是以自身的价值观与历史观来衡量中国,选择性地吸收有关中国的资讯,那些先入为主、形成偏见和选择性认知的思维架构将无法形成真正客观的理解。中国的快速兴起是如何办到的?简单地说,中国发展模式得力于三个特殊条件:第一是特殊政治体制的优势。很多研究中国发展经验的学者,都忽视了特殊的政治体制带来的优势。一般流行的看法都认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前面30年都浪费掉了,走了很长的冤枉路。这个认知并不正确,至少是以偏概全。客观来说,恰恰是这个时期,中国以高昂的社会代价建设了动员能力特别强的现代国家,完成了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土地和工业资本公有化,这成为中国近30年快速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让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办法模仿,只能理解而难以复制。中国建设了动员能力特别强的现代国家体制,这个体制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没出现过,其动员、渗透的能力达到社会的最底层。在此期间,中国还建立了非常强的国家意识,可以将社会中多数人的意志力凝聚在需要最优先发展的目标上;在民族复兴的大旗帜下,中央政府享有调动全国资源集中使用的正当性。其他很多国家没有走这条激进的革命道路,很难复制这个历史条件。第二是“规模大”的优势。中国可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及其带来的“磁吸效应”。第三是“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可以先至的,其中有许多要诀,例如可学习过去的经验,避免错误,少走冤枉路。特别是若有能力去模仿、复制,然后在复制的基础上再去改良,就可以进步神速。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中国明显采取了“蛙跳式”的技术更新。中国明显地采取“蛙跳式技术更新”,这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
(来源:《经济导刊》2015年第9期)
[英]马丁·雅克:中国反腐为全球树立榜样
过去两三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党员自律监督工作为核心,这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普遍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实际上你们面临的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和发展中世界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对反腐败有坚定的决心和严肃态度,这非常重要。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也正在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腐败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世界其他国家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不仅在解决自己国家的难题,而且在解决一个全球性问题。腐败之所以难以解决,在任何社会、任何文化,腐败的根源都很深。现在,你可以减少腐败,这很重要。我们面对的难题之一是,我把它称为“腐蚀”,社会价值观的腐蚀。全球经济和新自由主义都鼓励社会快速致富、宣扬财富、宣扬金钱、鼓励人们获取可以得到的财富。所以大问题来了,现在人们渴望获得财富,视财富拥有者为榜样。金钱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他价值观在被削弱、抛弃,被金钱诱惑,金钱至上。这可能是中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因为文化使人们非常清楚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从本质上来说,腐败是欺骗,是不诚实的。所以社会更深层的文化价值观确实起着监管的作用。但是它们有多强大?它们的代表性有多强?这种监管的意愿是如何表达的?达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艰难的政治问题。
(来源:《参考消息》2015年9月21日)
[美]斯科特·罗斯高:我眼中的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近来,学界与媒体频频发出“中国崩溃论”的声音。这样的声音由来已久,而事实每每胜于雄辩,中国都以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给“崩溃论”以强有力的回击。这些“中国崩溃论”都是从现象直接推导出崩溃的结论,没经过严密论证,主观、武断又仓促。如颠倒结论与假设条件得出错误的GDP结果;或重复计算得出的债务规模。他们低估了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据此形成悲观预期。经过一次又一次“落空”,“崩溃论”的声音在减弱。从时间顺序上看,崩溃的言辞从激烈变成了谨慎,从有明确崩溃时间到没有崩溃时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事实,“崩溃”却是夸大其词。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会比较活跃地暴露出来;但是问题的暴露会引起更多重视,就会有解决的机会。对于中国的三大泡沫——投资、房地产和信贷泡沫——将引致中国经济崩溃的看法,我认为,泡沫的存在是事实,但是远未到达破灭并引致经济崩溃的地步。近年来,中国政府有意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行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措施,主动将经济增速从高速降为中高速,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质量和效益都在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我相信世界对中国越了解,“中国崩溃论”越不会成为西方学界的主流观点;我也相信,面对当前的困难和质疑,中国不会像瓷器一样脆弱。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分配制度和法制的完善、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我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