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5-12-07 20:23陈代杰邓泽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校园安全体系构建普通高校

陈代杰 邓泽容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造成高校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和校园安全事故发展的趋势及特点,提出高校构建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高校建立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五个子系统人员构成及职责:法制体系子系统、预防体系子系统、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子系统、安全事故善后体系子系统和监督评估体系子系统,通过五个子系统健全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伤害性和危害性,维持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谐,为广大师生职工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普通高校;校园安全;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7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的各方面矛盾和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人们面临的安全领域包括: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和社会活动安全等问题。高校作为我国的高等人才资源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生力军,高校校园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重要阵地,是国家安全主要预防、保护和监控的主要领域,同时,校园安全稳定问题也一直被高校管理者摆在首要位置。改革开放三十年至今,社会转型期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日益凸现,高校校园安全面临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为了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构建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维护校园安全的有效途径。可见,目前针对高校构建校园安全体系进行相应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

高校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学生个体因素。据桂林市某高校统计其本校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校园安全事故共有167件,平均每个月有16.7件安全事故发生,其中盗窃案件97件,占58.08%;诈骗案件38件,22.75%。而调查该高校在管理制度上有“周日例会”、“校园月安全事故通报”等涉及到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并且有关部门要求辅导员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安全、校园安全和社会安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应对能力。造成高校校园安全事故的学生方面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风险系数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估和预防;(2)当代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较差,对于突发的安全事故缺乏相应的应对及处理能力,安全知识面狭窄,安全素质差,缺乏防火、防盗和防骗等基本常识;(3)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对待安全态度,思想上对待自身的安全没有高度重视,让安全因素在自己身上滋生,最后导致了安全事故的滋生及蔓延。

2.教师因素。(1)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不及时;(2)教育形式随意、单一、乏味,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及共鸣;(3)没有执行教育部及学校的有关法制法规的有关要求;(4)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现状,没有及时掌握第一手安全隐患资料;(5)安全意识及观念薄弱。

3.学校因素。(1)高校潜在安全隐患多,有关部门没有及时排查校园内及周边的安全隐患因素和了解相关现状;(2)高校设施不健全,如:安全监控硬件设施落后,分布不合理;(3)安保人员执行能力及防范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当前大部分招聘的安保人员整体年龄较大,文化知识较低,并且缺乏系统的安保知识学习及相应的技能训练;(4)在校学生人数不断扩张,多校区办学增加了校园安保的难度。

4.社会因素。(1)改革开放30多年后社会一些日益尖锐的矛盾慢慢凸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和价值观的不断改变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到高校校园安全;(2)社会转型中的不安全因素;偷窃、抢劫、赌博、酗酒、卖淫、嫖妓、网络一夜情等社会不良因素已经对校园内大学生构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5.家庭因素。家庭也是影响校园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不良家庭不良事件的影响,如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父母离婚等一系列的家庭内部因素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障碍和畸形,引发心理问题、自暴自弃及轻生等相关问题;(2)家庭安全教育缺失的影响,家长过度溺爱,造成学生任性蛮横的性格,横行无忌,并且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防范能力及自我保护技能;(3)家长对安全事故不够重视,缺乏高度的防范心理,主要表现在:没有及时提醒注意安全和传授相应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没有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二、校园安全事故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校园安全事故的发展趋势。(1)反动势力、恐怖组织及邪教组织等一些犯罪组织通过不同途径向高校介入及渗透,拉拢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教师和学生加入他们的组织,扰乱国家、社会和校园的稳定。如:法轮功邪教、“全能神”组织等邪教组织无时不刻都想着向高校校园进攻,扩大组织人员,危害国家级校园的安全稳定。(2)多校区办学增加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随着高校扩招,很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在不断增长,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当前大部分高校一种必然趋势。多校区办学使得校园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①校园面积和建筑面积扩大,导致出现很多安保的盲点,增加了校园安全的隐患因素;②为确保多校区办学的安全稳定,务必增加安保方面的人力和财力投入;③学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是不同校区短时间会与周边的一些利益集团存在着一定的摩擦和矛盾,这也是造成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之一。(3)心理类型安全事件激增。90后大学群体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大部分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一方面在社会各方面施加的压力面前无所适从,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疾病;另一方面,受社会不良环境和风气的影响,大学生难以辨别是非对错而造成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发一些校园安全事故。

2.特点。(1)突发性。突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无可预见性,在可预见范围外发生;②安全事件发生突然、迅速;③持续时间较短,可操控性较低。高校校园突发安全事故都具有突发性这一特点。(2)危害性。大多校园安全事故随着高科技的多媒体设备、网络传媒迅速传播,信息量和危害性大。对事故的当事人和学校都从不同角度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一方面对事故当事人的身心及家庭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危害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危害到校园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3)伤害性。身体伤害、心理伤害和财物损失是校园安全伤害性的重要表现。上述的交通案件和经济类诈骗案件就证明了这一点,对学生的家庭、身体、心理和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造成了伤害,首先是身体的伤害,交通死亡事故也充分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其次才是心理和家庭的伤害。(4)影响性。校园安全事故的影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损害高校自身声誉,比如,对于集体作弊、自杀等危害性严重的校园安全事故就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声誉,还会在省、市(区),乃至教育部通报批评。另一方面,对于事故当事人的家庭、个人的影响,主要有心理影响、名誉影响。(5)隐秘性。对于犯罪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而言,因为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伪装技术越来越逼真充分体现了隐秘性这一特点。endprint

三、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1.法制体系。法制体系主要是明确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及安全事故的职责,为构建校园安全保障提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树立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高校应完善国家所有法律体系当中涉及到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首先,让师生员工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关于高校学生制定的相关法规,主要有《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社团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条例。再次,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的校纪校规,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规定体系,如:《违纪处分办法》、《校园治安管理规定》及《公寓管理办法》等校纪校规。

2.预防体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就是校园安全预防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领导小组成员应由校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校长办公室、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校团委及后勤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主要职责为领导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小组、安全隐患排查小组、校园安全宣传小组和监督、评估体系的小组成员开展相应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检查校园内的安保设施,排查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完成校园的监控预警,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3.应急事故处理体系。该体系包括校园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等五个小组。在学校的师生员工在校内外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组成的处理事件的所有成员,包括校内组成人员和校外组成人员,一般情况下是由校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当事人所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学学生工作处、校保卫处、院系专职辅导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在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时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联系医疗、公安部门介入抢险救护,通过校园突发事件资源库和专家库的建议制定处理执行方案,切实做到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权益,确保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的水平。

4.善后援助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保险理赔援助小组、法律援助小组和心理援助小组,主要人员组成应该为学生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院系党委副书记、资助管理部门负责人、心理健康中心和校内外的法律援助中心的有关人员组成,为受害人及家庭提供相应的援助,争取利益的最大化,抚慰受害人的身心伤害。

5.监督、评估体系。该体系的成员主要由高校一名校领导及校长办公室、监察处、院系的党委书记/副书记、教师代表、专职辅导员、退休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制度制定实施情况,安保计划实施及安全保障体系运行当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确保安全保障体系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湛.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郭东,等.高校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安全体系构建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开学季,打好校园安全堡垒战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