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重点逐渐转向创新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意识、情感意识、主权意识、忧患意识四方面入手,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25-02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将会长期坚持”。[2]我国对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教育是高度重视的。“创新”一词最先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所指的是企业经营的创新。[3]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泛指创造与更新的合称,就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干前人未干过的事业。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这里主要针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加以探讨。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创新意识是指个体面对现实的环境,以超现实的理想去审视和改造现实的意识。那么,在提倡“创新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才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呢?本文主要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意识、情感意识、主权意识、忧患意识几方面加以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是人在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科技的创新型人才呢?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大力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主体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自己知识的主人,不是知识的“奴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从观察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意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要善于观察,善于思维,才能从现实中找到“美”的存在,才能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产生对客观事物的兴趣。此外,要充分利用网络化教育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网络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捷径,帮助学生在互动平等的网络环境下积累知识,张扬个性。具体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涉及的范围包括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时事、新闻,校内热点透视,社会发展视角,学术报告论坛等方面,上传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重要著作,使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阅读和下载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毛泽东、邓小平理论著作,收录党的基本政策和文献,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死板枯燥的灌输方式。另外,向学生传授了政治理论知识后,还要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要使学到的知识“活而不死”,学生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教学的效果也会随之提高,学生的兴趣意识自然就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新的突破。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情感意识是一种创造冲动,是创新者不断开拓进取的内在源泉,有了创新的情感态度,可以排除各种世俗观念和陈腐意识,以独立的方式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情感的投入,存在着崇尚唯物主义,只讲知识智力,忽视人文主义,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机械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使学生厌卷思想政治的学习,更加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需要教师用“爱”来填补心理的鸿沟,用“心”来培养情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承受挫折的能力,使情感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5]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用的知识、实践、途径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各种健康向上的情感教育,感化学生,以情动情。如果“理”不通,“情”不达,难免“好雨浇在石头上”,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要“情”中有“理”,“理”中蕴“情”,达到“情”真“理”切,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在情绪上感到愉悦,更好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积极的情绪倾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具有奉献精神,实而不虚,在实的基础上找到创新师生情感沟通的共同点。
三、培养学生的主权意识
主权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利,是国家的重要属性,具有永久性和绝对性。主权意识的强化与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可分割,现实社会中,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在某些经济制度大体相同并有些相似发展历史的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合作心态,主权平等意识能够在合作中予以维护国家间的互利合作,凸显共赢共荣的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和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高职院校的比例越来越多,面临严峻的挑战,由此看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主权意识的必要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就艰巨起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冲击,各种思想的相互交织,都要求我们按照习近平同志讲的“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6],增强国家主权意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虽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但不等同于“美国化”、“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广大人民,向学生灌输“人民民主”、“主权在民”的思想教育,始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汇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认清所谓的“国家主权无能论”是糟粕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独立、开放的主权意识。endprint
四、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对我国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的尚待改进的弊端和劣根性的鞭挞,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维系国家民族发展与前途命运的一种文化意识,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对中国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反恐反霸、反意识形态渗透,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高职学生是21世纪的后备军,如果说20世纪是“对抗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竞争世纪”,新旧制度、新旧格局交替着,国家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繁荣,因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没有忧患意识,高职学生无法以平常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去适应国际化的竞争。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居安思危,把对国家命运的忧患和自己的前途统一起来;在维护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基础上,引导学生克服盲目崇拜西方主权的思想,认清历史发展的曲折跌宕,时刻警惕西方国家的腐朽思想对我们国家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大力开展爱我中华的思想教育,提高忧患意识。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中说得好:“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7]从这里可以看出,脊梁必有忧患,而忧患推动历史发展,使人振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为缔造共产主义美好未来作好充分地准备。
注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步伐,对于排除某些干扰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明丽.市场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市场研究,2012(4).
[2]赵远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举措解读[J].教育学文摘,2014,(107).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6).
[4]孙亚杰.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5,(5).
[5]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25.
[6]习近平:全体官兵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N].[2013-03-17].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17/4650073.shtml.
[7]卢祥之.文化自信是一种民族的精神气概[J].民主,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