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深入小学生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模式探究

2015-12-07 11:24黄郁健王美珠朱玙璠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7期
关键词:大学生

黄郁健 王美珠 朱玙璠

摘 要:随着全球科学科技地不断发展创新,科学素养逐步成为评价个人发展、乃至国家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新世纪的新生代和未来科技的支柱力量,小学生群体科学素养地提高与科普教育地展开,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针对目前小学生群体的科普现状,如何借助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力量,寻找合适的途径与模式,深入小学生群体开展科普活动,发挥科普教育在个人成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探究。该文将结合研究团队先期进入苏州地区小学群体走访调研获得的数据,针对交流调查所反映出的情况,就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深入小学生群体开展科普教育的可行性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科普志愿者 小学生群体 科普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c)-0013-02

1 小学生科普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科普教育的现状

通过前期对苏州不同地区抽样调查的小学学生、家长、老师进行整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科学活动支持度高,实际参与度少。

通过表1数据可知,86%的父母支持孩子参与科普活动,14%的父母对孩子参与科普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绝大多数父母重视孩子的科普教育。而对小学生而言,74%的小学生每周参与科普活动的时间低于1小时,17%的小学生每周参与科普的时间为1~3 h,仅有9%的小学生每周参与科普活动的时间超过3小时,这表明小学生实际参与科普活动的时间偏少,且存在普遍性。

(2)科学兴趣与参与热情欠佳。

通过表2可知,48%的小学生喜欢参与科普实践活动,37%不喜欢参与,15%表示无所谓,这表明不到一半的小学生对科普实践活动感兴趣。68%的小学生认为参与科普活动对自身有很大帮助,24%认为帮助不大,而8%的小学生认为毫无帮助,这表明大多数小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普活动对自身发展的帮助和意义。对于希望参与的科普活动类型,97%和92%的小学生希望参与动手实验或户外学习类型的体验式学习,37%的学生希望参加图片展示或知识讲座,60%的学生希望通过观看影片进行科普知识的学习,这表明几乎全部的小学生希望通过动手能力使用较多的实践类科普活动进行学习。

1.2 现阶段科普教育存在且需要改善的问题

(1)家长教育的重视度。

家庭是孩子教育成才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基础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父母影响与教育是孩子科普教育中尤为关键的一环。受当前“应试教育”、“素質教育”等不同地区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式家庭教育模式往往存在很多误区。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所谓“能力”提升,鼓励甚至强制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在强制和逼迫的情况下,小学生因抱有不情愿的态度,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逐渐下降,对探索知识的兴趣也受到打击,结果往往与父母先前期望相反。在我们的调查中,仅有48%的小学生喜欢参与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对科普知识感兴趣,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同时,近年来社会群体对文体艺术教育的盲目热衷也使得科普科技教育备受冷落,家长盲目追求艺术考级、珠算比赛等奖项,却忽视了科普知识和科学素养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生科普教育模式中,父母如何利用家庭这一温暖、轻松、有爱的氛围,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兴趣,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科学引导他们掌握科普知识和提高科普素养,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2)学校平台的利用。

毋容置疑,学校教育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但如今中国学校的科普教育,对于小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传统教育观念与办学模式制约着学校科学教育。虽然推行素质教育,但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考纲要求内容为知识点要求学生牢记,而在科普教育和动手实践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其次,科技活动课是我国课程教育忽视的课程。虽然教学大纲中也有涉及科技教育的内容,不少学校也开设劳技课,但据调查了解,74%的学校开设的科技活动课名存实亡;第三,科学教育投入不足。我国教学条件与实验设备的整体投入较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小学教学设施未达标准[1]。据调查数据了解,97%的小学生希望参加动手实验类型的科普活动,但学校能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

(3)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的发动。

在小学生科普教育中,科普志愿者作为理论性、专业性更强的教育人员,参与教育小学生科普科技知识,帮助提高小学生科普素养,其中一部分志愿者来自大学生。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来自高校,拥有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最为自由、活跃、有效的环境,在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小学生科普教育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知识性、针对性;大学生尚未脱离校园生活,完全走入社会,与小学生年龄差距较小,相对更容易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大学生志愿者为自愿无偿的志愿服务群体,接受高效和祖国培养同时,有义务承担起推动祖国青少年科学科技发展、提高未来新一代科技素养的责任。现如今,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资源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科普志愿者团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校外因素中的首要问题。

2 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深入小学生群体开展科普教育的建议

小学科普教育是青少年科技知识学习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是丰富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青少年生活中科学知识了解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促进意义。而兴趣和好奇心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影响因素,能够引导小学生不断探索追求,从而更有利帮助小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便于且易于科普教育的进行。所以,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深入小学生群体开展科普教育,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结合学校、家庭、校外等多方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来开展科普教育,积极沟通交流,不断调整,方可确保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才能为后序科普教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1 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培养需要高标准严要求

(1)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自身的要求。

大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们充满活力,热情洋溢,敢于创新,各怀所长。因此,大学生参与到科普志愿者行动中,无疑是为科普志愿活动注入了新的能量。大学生志愿者应保持自身乐于奉献,努力进取的志愿服务精神,利用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获取的专业知识,发挥所学知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将自身特长,书本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开展科普教育宣传的活动,承担起推广科普知识,回馈母校社会的责任。

(2)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人员培训的要求。

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虽然具备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和与小学生沟通交流的亲和力,但在进行实际科普教育过程中,如何将自身所学的理论内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实用性知识,成为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科普教育的重点。这一转化应由专业的科普教育老师或经验丰富的科普教育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保证科普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了更为科学和专业的指导,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科普教育才可以更顺利地进行[3]。

(3)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管理的要求。

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作为科普志愿者中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和成员,虽然隶属于各学校的团委,但在管理上应统一由科普基地或科普中心的老师负责,在科普教育工作中进行指导,在思想教育方面进行引导。在发展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同时,也应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章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明文规定,切实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管理落到实处,从而能够进一步充分调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积极性[2]。

2.2 小学生所在学校、大学生所在高校的紧密配合尤为重要

(1)依托学校,提供教学场所。

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应充分理解大学生身份,把握大学生在校优势,利用身边校园资源,充分调动可用设施设备,针对小学科普科技科学资源不足的情况,面向小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作为沟通协调者,在大学与小学间建立桥梁,利用大学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等科研设施和教学场所,为小学生科普教育提供更尖端的教学场所,创造更舒适更科学更有利的科普学习环境。

(2)立足实际,开展科普活动。

大学资源丰富多样,而大学生日常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应运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锻炼的组织能力和充实的活动经历,化理论变为现实,亲身实践体验,可组织开展高校名师科普讲座和交流、大学学生社团科普宣传、科研成果专题科普影视展映等活动,开拓小学生视野,并可以以此为媒介,提高小学生科普学习兴趣。

2.3 社会其他资源的鼎力支撑确保科普教育的开展

(1)家庭课堂充分利用。

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度过的,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而持久的。家庭是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调查数据了解,86%的父母支持孩子参与科普活动。因此,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更具目的性、計划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加强父母对孩子科普教育的支持和推动力度,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应使父母家长明确小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孩子科普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2)科技场馆提供支持。

科普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也需要校外科学科技机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科技场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它将枯燥抽象的科学知识巧妙地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其针对小学生开办的科普教育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和多样性,能充分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创建以科技场馆为中心的校外科普实践基地,在校内课堂与校外科技场馆间搭建交流的桥梁,帮助实现“校”“馆”合作战略是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应当努力的方向。

2.4 科普课程的设置需要严格把关

(1)贴合小学生群体现阶段整体要求。

在对小学生希望参与的科普活动类型的调查中,97%和92%的小学生希望参与动手实验或户外学习参观,37%的学生希望参加图片展示或知识讲座,60%的学生希望播放影片,这表明几乎全部的小学生对动手和实践的科普活动类型感兴趣。因此在科普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符合小学生群体现阶段需求,尽可能满足孩子们对科普知识学习的需要,增加动手实验和户外拓展参观等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体现小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

由于小学课程学习年龄跨度较大,小学生科普教育程度层次也不同,在开设科普课程时应考虑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使科普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对低年级同学主要开设观赏实验、图片展示等课程,对高年级同学可组织影片播放,户外场馆参观等活动。

(3)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贴合日常所需。

小学生获取日常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的信息渠道有限,对常见的自然现象、科学规律缺乏足够的了解。针对这一情况,以生活常识和实际生活案例为切入点开展小学科普知识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保障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文倩.从学校层面上谈对我国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网友世界,2012(14):31-32.

[2] 钟霞军,江海燕,谈远锋,等.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2):183-184,188.

[3] 黄郁健.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进社区可行性途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168.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