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琛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在兼顾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该文就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及遇到问题,以合作式学习模式进行了理论探索并从分组方式、学习任务的选取、教师如何主导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25-02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及遇到的问题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计算机应用水平不仅仅是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更是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但侧重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操作技能,并且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活动中,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频繁,需要很好的兼顾理论基础知识和实用价值的操作技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内容与中心。另一方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力,一直是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不断思索和研究的课题。
2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的形式。其一般是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学习成果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定[1]。
合作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该理论强调学习不是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而是在知识传递的活动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与素质的需要。
此外,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合作学习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驱动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3.1 对分组模型的思考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当前,在国内外普遍采用了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分组,拼板模型、调查模型、编号模型、配对模型。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了调查模型,教师在课程开始学习前对全班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可以采用简单测试,或是问卷调查的形式,尽快了解学习基础,然后再进行分组,一般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分组,或是随机产生分组,每个小组5人左右。另外必须考虑每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均等,组内水平可以参差不齐,一方面可以保证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又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计算机重要的组成部件时,原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导的,即教师介绍CPU、主板、内存、显示器等的性能指标,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采用合作分组的方式,在提出硬件选购的注意事项后,给小组分配不同的选购方案,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某一个配件,在课内进行小组评述、讨论形成最佳方案。最后评定优秀的小组,和优秀的组员。
3.2 合理选择合作学习任务
虽然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不能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任意选择学习任务。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一般说来,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所学专业或是已有的生活体验相关联,例如在讲Internet搜索时,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选择的合作学习主题是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化学化工信息资源。再例如在学习PPT制作时,教师可以发布制作介绍故乡或是学校的主题,要求学生讨论需用到哪些素材充实丰富内容,再介绍如何插入不同对象的技巧和工具,然后要求在给定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合作完成作品,最后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3.3 教师主导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合作的精神,增加同学间的交往,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和知识的交流。而这种学习方式能否切实有效展开,和教师如何引导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此次学习的任务,应该掌握的技能点。其次,要告知学生实施的流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或是制作详尽的导学单。第三,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应该承担的任务,和小组及组内的评价标准,以多元的方式进行考核,如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的态度,是否具有小组协作精神、表述情况等,也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组内、组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得到较为公正合理的评价结果,这也是合作学习方式顺利展开的保证。
3.4 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对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合作学习项目的难易程度、学习效果的优劣、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等。调查结果表明,78.3%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68.9%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80.6%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的难易程度合理。
4 结束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达成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适应了现代教育改革以学生主体的教学需要。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的参与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极其重视教师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其发展变化较快,要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不断探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李生成.任务教学模式——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实践课程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 213.
[3] 陈娜.基于项目合作学习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4):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