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阳 张真和
2014年全国各地根据农业部的总体安排,在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蔬菜产销形势总体向好,有效保障了蔬菜市场供应。
2014年全国主要蔬菜、瓜果和食用菌生产规模同比稳中有增。蔬菜年均价格同比显著下降,蔬菜月均价走势为1~2月走高、3~6月一路下跌、7~8月低迷、9~11月略有抬升、12月翘尾。其中,白菜类、绿叶菜类、甘蓝类、瓜类、根菜类、茄果类、葱蒜类7类主要蔬菜的价格均比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冬瓜价格比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西甜瓜生产进一步显现出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食用菌的生产规模,老区略减,新区有一定增长,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市场价格较2013年有所回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方式以设施栽培为主,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主要是杏鲍菇和金针菇,市场已经基本饱和,效益显著下降。
①播种面积和产量情况 据全国蔬菜生产信息体系监测,2014年全国蔬菜(不含西甜瓜)播种面积、产量比2013年有所增长。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0.226亿hm2,产量约8.140 1亿t,与2013年比,增量分别约为38.9万hm2、2 721万t,增幅分别为1.75%和3.46%。其中,露地约0.174亿hm2、小棚约108.4万hm2、大中棚约255.6万hm2、温室155.1万hm2,与2013年相比,增量分别为21.30万、-3.87万、17.13万、4.30万hm2,增幅分别为 1.24%、-3.44%、7.20%和 2.87%(表1)。
表1 2013-2014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
表2 2013-2014年各省(市、区)蔬菜产量情况
表3 2013-2014年主要蔬菜种类产量情况
2014年蔬菜产量,露地约 5.51亿 t、小棚约4 308万 t、大中棚约 1.15亿 t、温室约 1.06亿 t,与2013年相比,增量分别约1 535万、-37万、785万、439万 t,增幅分别为 2.87%、-0.85%、7.36%和4.33%(表1)。
2014年,26 个省(区、市)蔬菜增产,其中,内蒙古区和云南省增产10%以上;北京、天津、上海、宁夏、西藏减产,宁夏和北京减幅分别为5.16%和7.71%(表2)。
2014年20个主要蔬菜种类的总产量约6.75亿t,比2013年增加约1 757万t,增长2.67%。其中,有15个种类产量增加,增幅较大的有芹菜、冬瓜、番茄、豇豆,增幅分别为 8.92%、6.18%、5.95%和5.74%;有 5个种类(菠菜、胡萝卜、萝卜、大蒜、韭菜)产量略减,减幅0.1%~3.19%(表3)。
②蔬菜价格与市场供应情况根据农业部农情信息蔬菜产品批发价数据,2014年全国36种蔬菜年均批发价格为3.97元/kg,而2012、2013年分别为 4.22、4.50元/kg,2014年比2012、2013年分别下降了0.25、0.53 元/kg,降幅 5.9%、11.8%。
2014年全国36种蔬菜产品全年月均价,1~3月均在5元/kg以上,4月在 4元/kg以上,5~11月均低于4元/kg,12月回升至 4.45元/kg。其中,6~8月的夏秋淡季月均价为 3.23~3.29元/kg,为全年蔬菜价格最低谷期(表4、图1)。
2014年8类主要蔬菜 (白菜类、绿叶菜类、甘蓝类、瓜类、根菜类、茄果类、葱蒜类、豆类)的年均价均低于2013年。白菜类的年均价降幅最大,达到22.30%;其次是绿叶菜类、甘蓝类、瓜类、根菜类,年均价降幅在10.02%~14.99%;再次是茄果类、葱蒜类,年均价降幅分别为9.18%、7.65%;豆类的年均价降幅最小,为1.91%。但冬瓜和樱桃番茄的年均价逆势上涨,涨幅分别为19.86%和5.03%。另外,莲藕的年均价也比2013年上涨2.94%(表5)。
三大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三场硬仗,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亿万人民福祉,必须坚决打赢打好。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自觉从党中央工作大局出发,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表4 2014年全国蔬菜月均价情况
据西甜瓜产业体系抽样估算,2014年全国西瓜种植总面积166.7万hm2左右,稳中略增。主产区露地西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减幅在5%~10%;同时,设施西瓜面积明显增加,增幅在10%左右;全国西瓜产量7 300万t左右,与2013年基本持平。
而2014年全国甜瓜种植总面积43.3万hm2左右,比2013年增加2.5%左右。主产区设施甜瓜(特别是薄皮甜瓜)明显增加,增幅为5%~10%。2014全国甜瓜产量比2013年的1 433.8万t有所增加。
据食用菌产业体系估算,2014年全国食用菌生产规模总体稳中有升,产量3 300万t,比2013年约增4%。栽培种类约60种,其中,香菇、平菇、黑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毛木耳6类大宗产品产量约2 500万t,占总产量的87%。生产方式仍以设施栽培为主,产量3 000万t,约占总产量94%;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份额不大,约占6%。
据全国蔬菜生产信息体系检测,2014年全国蔬菜(不含西甜瓜)总产量约8.14亿t,同比增加3.46%。其中,冬春、夏秋淡季蔬菜产量分别比2013年增加4.7%、6.3%,冬春和夏秋淡季蔬菜的增幅均显著高于总产量。36个蔬菜产品淡旺季月均批发价的波动幅度为70.4%,较2013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以上,但供应均衡度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014年除个别省份出现局部气象灾害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既无明显的自然灾害,也未发生重大病虫害,自然和生物灾害对蔬菜生产造成的影响比2013年大为减轻。
图1 2013-2014年36种蔬菜月均价走势
2014年,各地继续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大蔬菜农药监管力度,严禁违禁农药流通销售,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抽检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持续稳定,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全国蔬菜农药残留年度抽检合格率为96.3%,连续7年保持96%以上;全国部级蔬菜标准园农残抽检合格率99.24%,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保持了总体优良稳定(图2)。
2014年,蔬菜总产量的增幅不大,但淡季蔬菜产量的增幅显著高于总产量的,加上经济下行、物价低位运行、CPI创近5年新低,致使淡季菜价上涨乏力、旺季菜价大幅下跌,全年蔬菜行业呈现明显的增产减收格局。据全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数据,2014年蔬菜(不含西甜瓜)总产量约8.14亿t,同比增加3.5%。另据农情信息蔬菜批发价测算,2014年蔬菜产值16 158.21亿元,比2013年减少8.7%;纯收入6 843.13亿元,比2013年减少14.8%。
表5 2014年全国蔬菜主要品种年均价
图2 2002-2014年全国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情况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长、气温低,蔬菜生产困难,地产鲜菜供应能力不足,导致自给率低、花色品种少。据调查,北方大中城市冬季地产鲜菜自给率仅20%~30%,有的甚至不足10%,远未满足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菜田基本建设投资不足,抗灾减灾工程设施建设标准低,菜田水电路不配套,灌排能力差,灌排设施老化破损、更新改造滞后,而现有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大都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建筑标准低、建造不规范、结构欠优、性能不佳等问题,容易遭受雨雪风灾和冻害、冷害;集约化育苗建设严重滞后,优质商品种苗推广普及率不足10%,蔬菜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纵向看,近7年来全国蔬菜农残例行抽检合格率在96.3%~97.9%,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横向看,2014年全国各地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大多在96%~98%。目前蔬菜生产仍以农户为主,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质量安全意识薄弱,自律性差,加上蔬菜品种多,种植茬口和栽培方式多变,推进标准化生产难度大,特别是违禁农药的地下流通销售屡禁不止和常规农药擅自添加违禁农药等情况难以杜绝,农药残留超标和违禁农药使用仍是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隐患。此外,还有产地环境污染、盲目大量施肥、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保鲜剂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因此,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任重道远,必须警钟长鸣。
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矛盾和困难,均与蔬菜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有关。唯有加快蔬菜生产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转变蔬菜生产方式,才能真正破解当前蔬菜生产发展瓶颈。要以蔬菜标准园建设为抓手,围绕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创新理念、改变思路,突出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等,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建现代蔬菜生产标准园,加快整个蔬菜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进程。
“菜篮子”工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丰富“菜篮子”、保证民生菜生产的稳定发展是均衡民生菜市场供应的前提,建立民生菜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政府可因地制宜地把占当地消费总量60%~80%的蔬菜列入民生菜名录,通过制定自然灾害保险和市场价格保险等政策措施,扶持和保护民生菜生产,稳定“菜园子”,丰富“菜篮子”。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组织制定民生菜生产者成本补偿办法,包括制定与落实民生菜生产指导计划和成本补偿标准,当发生自然灾害和市场菜价暴跌影响民生菜种植者时,由政府财政督促政策性保险理赔部门向民生菜生产者支付赔偿款,保护民生菜生产者的积极性,实现民生菜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均衡供应、价格波动合理的宏观调控目标。各大中城市要合理确定民生菜生产基地的最低保有量,确保必要的民生菜自给率(尤其是不耐运输的速生叶菜)。
①积极推进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化改革,加快土地有效流转,促进蔬菜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大户、专业化生产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使蔬菜成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主业,坚持诚信经营、科技兴业和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职业操守。②严格按照不同目标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标准,先行产地环境评估认证,在通过环评认证的区域组织目标食品的标准化生产。③对产地环境进行定期复查评估,依法、科学、及时划定蔬菜禁止生产区域。④坚持通过大量增施秸秆和秸秆源肥料培肥地力,严禁使用有害元素超标的畜禽粪便。⑤强化生产过程控制,综合应用高抗多抗良种,定期远缘轮作、水旱轮作,采用播期调整、嫁接换根、适龄壮苗、膜下滴灌、水肥气热协调促控等农业防治措施;优先采用薄膜避雨棚和遮阳网、防虫网覆盖,应用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空间电场、高温闷棚、高温消毒、流滴消雾功能膜等物理防治措施;积极应用天敌产品、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如选用高效、低毒、短残效期农药以及雾化度高的施药器械并适时对症用药,禁止使用高毒、长残效期农药,严格安全间隔期。⑥研究制定重大卫生质量安全技术措施财政补贴政策。⑦强化生产主体的卫生质量安全意识,建立蔬菜卫生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制度,严把基地准出关。⑧构建蔬菜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蔬菜卫生质量安全信息平台。⑨强化各级政府的蔬菜卫生质量安全职责,建立蔬菜卫生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蔬菜卫生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在蔬菜育苗、耕作、种植、植保、肥水管理、采收、分级包装等生产环节,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行“机械代人”,重点发展蔬菜专业化育苗中心和集约化育苗设施、棚室环境调控装备、土壤耕整机械、移栽机械、肥水一体化装备、新型植保机械、田间搬运机械、采收机械、预冷保鲜和分级包装流水线等蔬菜生产轻简增效技术与装备,全面提高劳力替代率和蔬菜生产效率,大幅减少蔬菜生产用工,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应对自然灾害、提升抗灾减灾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强高标准菜田和抗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蔬菜生产基础建设应重点突出北方冬季保温,南方春秋季避雨栽培、夏季遮荫降温、高标准抗洪排涝和高效节水抗旱以及水电路配套设施等。
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是蔬菜产销信息的“互联网”,具有快速、及时、系统、全面地反映蔬菜产销动态的重要作用,对各级政府了解指导分析蔬菜产销整体形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进一步围绕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分析处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多维性,提升监测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的可靠性、可视性和动态性,及时反映580个重点县和全国蔬菜生产的面积、产量及其指数变化,主要蔬菜价格及其综合价格指数变化,民生菜价格及其指数变化,为各级政府、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预判蔬菜消费趋势和市场价格走势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蔬菜生产信息检测平台在政府决策支持和引导生产与流通方面的功能作用。
西甜瓜生产要继续推进优势区域的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发展。食用菌要注重规模适度生产,经济欠发达的食用菌新产区,如宁夏、新疆、内蒙古要防止盲目规模扩张;食用菌老产区要稳定生产规模,推进设施改造与转型升级,增加科技投入,节本增效,提高产业经济质量,适当控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预计2015年,全国蔬菜产业将保持稳中略增,面积增幅在1%~1.5%,总产量增幅在3%~4%;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但比较效益将继续下滑。2015年第1季度36个蔬菜产品旬均价与2014年同期相比为5减4增,月均价为2减1增(表7)。
表7 2014年和2015年第1季度36个蔬菜品种均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