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提高

2015-12-07 01:08鲍金贤云南省沾益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养猪场

文│鲍金贤(云南省沾益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提高

文│鲍金贤(云南省沾益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我国目前对养猪业威胁最大、困扰许多生猪养殖户乃至中小规模养猪场的重要猪病之一。但是,该病在实际免疫中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一些中小型养猪场,甚至经过免疫注射的猪群仍然发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一、原因分析

1.管理原因。

(1)猪场规划设计不合理。养殖场在建场时,缺乏科学的规划或没有规划,猪场自身存在先天缺陷,如养猪场进行基建时没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落实,排水、通风不畅,栋距过近,各个生产功能区域布局不合理等。受地理环境、设施设备限制,改造又面临资金、技术等诸多困难,抵御疫病风险的能力弱。

(2)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没有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符合自身实际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健全,消毒措施不完善,饲养人员、兽医人员、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些养猪场业主虽然十分重视免疫工作,但是,错误地认为注射疫苗越多越好,没有从科学的角度重视疫苗类型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往往疫病来了就紧急消毒、紧急免疫接种,无限加大免疫剂量,重复多次免疫,不同种类的疫(菌)苗免疫间隔时间短,免疫间互相干扰,造成免疫程序混乱,致使猪群应激反应多,免疫力下降,造成免疫麻痹或免疫无应答。

(3)没有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养猪场特别是商品猪场,因为看不到卫生消毒的直接效果,不重视猪场的卫生,更不重视消毒,缺乏有关消毒剂的必要知识,选择消毒剂存在盲目性,或虽然也进行了消毒,但消毒频度不够,卫生消毒没有形成制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影响免疫效果。

(4)缺乏科学的隔离设施。有的养猪场没有建立病畜隔离区,或者隔离区设置不科学,隔离区距离健康养殖区太近,没有严格执行隔离区观察制度,往往是一头带病,传染一片。

(5)未严格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没有认真落实,造成病原体传播流行,很多中小型养猪场虽然建设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但因运转成本高,养猪场很少启用甚至不用,病死猪乱丢乱弃,病原体无法及时消除。

(6)不重视免疫效果监测。免疫效果监测是检验免疫质量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只有监测合格,免疫接种才算成功。许多猪场只知道免疫,至于免疫效果怎样,不去考虑或无条件考虑,没有及时进行抗体水平监测,这是疫病防疫体系中最大的缺陷。有的养殖业主没少用疫苗,经常打扫卫生、消毒,而养猪场疫病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免疫监测。

2.猪群原因。

(1)潜伏期或混合感染。由于调运、引种等不慎,引进疫病,猪群处于疫病潜伏期,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往往直接导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直接发生。还有,近几年,猪病以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发病形式,如果再无科学、系统、严密规范的防疫体系,则猪场间、猪群间感染或传染的机会加大,危害严重。

(2)环境污染。高密度饲养生产方式、猪舍通风不良、隔热条件差,各类病原菌大量繁殖,空气中有害气体超标、粪尿等排泄物污染养猪场周围环境,猪群运动不足,感染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等疾病的概率增高,强毒可在猪群中互相传播,疫苗免疫效果大打折扣或没有免疫效果,最终导致疫情的发生。

(3)抗体水平低下。注射灭活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长,在猪群本身存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隐性感染,抗体又达不到有效保护水平时,若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毒株,随时有可能暴发疫情。实践表明,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往往能收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4)应激反应。猪群存在其他细菌、病毒隐性感染,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所产生的应激也可能导致引发疫情。还有,有害物质也会引起热应激,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免疫效果。

(5)抗病能力差。营养不良造成猪体抵抗力降低,如缺乏维生素、氨基酸不平衡、饮水不足和饲料原料质量差等,容易造成猪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加之由于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出现,部分病原微生物危害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猪群抗病能力差,免疫无应答,在免疫注射时难以达到有效的抗体水平。

(6)免疫抑制性疫病干扰。如猪场存在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喘气病等,不但产生本身病原特有的病征,同时也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3.操作原因。

(1)疫苗保管或贮藏不当。由于养猪场防疫所用疫苗来源相当复杂,少部分养殖业主没有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领用疫苗,疫苗在保管或贮藏中因条件不当,疫苗效价难免受到影响,导致免疫效果下降或免疫失败。

(2)免疫时间、次数不科学。多种疫苗的无序和频繁注射,没有保证疫苗间免疫应有的间隔时间,大剂量滥用抗菌素类药物,也会导致免疫无应答。

(3)操作技术不规范。兽医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影响免疫质量。

二、应对措施

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依据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理清思路,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搞清楚猪场存在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疫病种类,分清主次,在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做好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建议仔猪在20日龄免疫猪瘟脾淋苗或细胞苗,30日龄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同时进行口蹄疫免疫,40日龄免疫伪狂犬病疫苗,50日龄采用猪瘟脾淋苗或细胞苗加强免疫1次,60日龄采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加强免疫1次。免疫注射时必须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范进行。

2.保证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使猪体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链球菌病、猪瘟等形成混合感染,并会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部分养猪场引起猪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危害严重。因此,对猪瘟疫苗的选择、使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最好选用猪瘟脾淋苗,取得较好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同时,还要切实保证猪喘气病、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效果。

3.开展抗体监测。要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应根据免疫程序和免疫时间,制定免疫效果监测方案,有序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坚决避免免疫的盲目性。

4.加强消毒灭源。消毒必须建立在卫生基础之上,卫生胜于消毒,但是,卫生代替不了消毒,如果不注意卫生,消毒效果将大打折扣,并且,还要考虑消毒剂之间的相互影响,选择几种消毒剂配合使用。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对没有利用价值的病猪及时淘汰,死猪要规范处置,必须运到生产区外的场地集中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建设粪尿收集、堆积处理场,粪尿干湿分开,经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后还田、还地,禁止乱堆乱放污染环境。

5.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不使用霉变腐烂饲料,尽量减少或不用副作用大的治疗性药物, 增强猪群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按猪龄大小、重量,实时调整以维持科学的猪群饲养密度,有效提高免疫效果。

6.推行标准化养殖。坚持按照品种(系)规格一致化、饲养技术和操作程序标准化、疾病控制程序化、卫生消毒制度化、免疫程序化、预防保健用药规范化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可以有效提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强养猪场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7.慎重引种。有条件的、规模适度的养猪场可以实行自繁自养自给,职工生活用猪肉自宰解决,禁止购买猪肉产品进入养猪场,确需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引种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等机构了解动物疫情动态,严格遵守引种审批制度,仔细调查输出地的动物疫情状况,防止从疫区引进种猪,要从产地直接引种,不要从交易市场、畜禽集散地引种。

8.全进全出。规模化养猪场应该严格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制度,保证分批饲养的间隔期,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猪间的疫病感染机会,做到不同日龄的生猪不混群饲养,减少应激因素,空栏时对栏舍进行彻底消毒。

只有从新建猪场选址就及早入手,建立完善养猪场管理制度,有效提高猪群抗病能力,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引种审批制度,理清思路,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监测方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保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取得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养猪场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