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涛
(福建省宁德市植保植检站 352100)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每年宁德市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约4.67万hm2。当地水稻种植品种 (组合)多为不抗纹枯病,加上农民防治意识不强,春耕溶田时又多忽视捞毁菌核工作以及栽培方式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为此,在生产上为让农民省工节本、容易接受,筛选药效长、效果好的药剂刻不容缓。2014年在宁德市福安康厝乡凤洋村进行20%吡唑嘧菌酯·已唑醇SC等3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20%吡唑嘧菌酯·已唑醇SC(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0 g/L吡唑嘧菌酯EC(巴斯夫有限公司生产);50 g/L已唑醇SC(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井冈霉素AS(青岛润生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地设在宁德市福安康厝乡凤洋村占洋自然村水稻纹枯病常发病田,为壤质土,肥力中等,栽培条件一致。供试水稻品种为金两优33,生育期为水稻分蘖期。
试验共设 7个处理 (表1),分别为①20%吡唑嘧菌酯· 已唑醇SC 20.0 g(每667 m2用量,下同);②20%吡唑嘧菌酯· 已唑醇SC 30.0 g;③20%吡唑嘧菌酯· 已唑醇SC 40.0 g;④250 g/L吡唑嘧菌酯EC 26.7 g;⑤50 g/L已唑醇SC 100.0 g;⑥5%井冈霉素AS 200.0 g;⑦清水对照 (CK)。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 4次 ,共设28个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试验总面积560 m2。每667 m2统一用水量为 60 kg,应用新加坡生产的“利农牌”DH400型可控压手动喷雾器,全株均匀喷施。第1次于7月20日水稻分蘖盛期施药,第2次于7月27日施药,共施药2次。
表1 各处理每667 m2用药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单位:g)
1.4.1药效调查方法 在第2次施药后14 d(8月11日)病情稳定时调查防治效果,并目测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 (表3)。调查时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丛,即每小区查25丛,调查总株数和每株病级数。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以顶叶为第1片叶);3级 -第3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4.2药效计算方法 记录调查总株数和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与对照比较计算防效。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CK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CK病情指数×100。
试验期间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无防治其他病虫,但雨量较少,纹枯病属中等偏轻发生 (表2)。
试验结果表明 (表3),于水稻分蘖盛期每667 m2用20%吡唑嘧菌酯·已唑醇SC 20.0 g、30.0 g、40.0 g处理第2次药后14 d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 88.42%、90.92%和92.40%,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20%吡唑嘧菌酯·已唑醇SC 30.0 g、40.0 g处理的防效最好,均达90.00%以上,两处理与5%井冈霉素AS 200.0 g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250 g/L吡唑嘧菌酯EC 26.7 g处理、50 g/L已唑醇SC 100.0 g处理、5%井冈霉素AS 200.0 g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84.11%、88.42%、75.82%。所有参试药剂在药后目测调查显示,水稻叶、茎未见异常,生长状态正常,未见药害产生。
表2 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
表3 供试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20%吡唑嘧菌酯·已唑醇SC 3个剂量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好,药效期长,持效期可达30 d。与本地常规防治对照药剂5%井冈霉素防效差异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虽然与其余两种对照药剂防效差异不显著,但该药市场销售价格较低,可节约成本近20%,同时对作物生长无不良的影响,药后较安全,可作为本地常规防治药剂5%井冈霉素的替代药剂。生产上建议用药量30~40 g,于水稻分蘖盛期施药,间隔7 d施1次,2次用药防治纹枯病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