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的医疗行动及思考

2015-12-06 02:16彭碧波郑静晨
中国应急救援 2015年4期
关键词:救援队医疗队尼泊尔

◎ 彭碧波 郑静晨

中国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的医疗行动及思考

◎ 彭碧波 郑静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灾害应急救援的成效,并推动我国国内各类灾害救援队的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本文以4·25尼泊尔地震灾害救援,中国派出的3支救援队伍的工作成效及接受国际层面的组织、指挥、协调为背景,比较了由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下辖的INSARAG Guidelines 及WHO下辖的全球健康组群外国医疗队工作组制定的FMT工作模式的异同。

国际救援 外国医疗队协同机制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后,我国第一次向国外地震灾区同时派出三支救援队伍,三支队伍尽管都提供了医疗服务,但队伍的结构与功能不同,国际层面的组织指挥协调有差异。本文结合三支队伍的实践,从国际层面,探讨融合搜索、营救与医疗于一体的城市搜索救援队(USAR)及单纯外国医疗队(FMT),这两种队伍的差异及协同,以期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1、灾区基本情况及中国赴尼泊尔地震救援3支队伍医疗行动

地区名称 预计受灾人口 所处方位卡斯基(Kaski ) 492,100 西部Western卡弗雷(Kavre ) 382,000 中部Central信得尔帕秋克(Sindulpalchowk ) 288,000 中部Central努瓦科特(Nuwakot ) 277,500 中部Central廓尔喀(Gorkha ) 271,000 西部Western多拉卡(Dolakha ) 186,500 中部Central蓝琼(Lamjung ) 167,700 西部Western合计 2,064,800

1.1 灾区的基本情况

通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26日,当地时间15:30,地震已导致至少2200人死亡,超过4600人受伤。由于交通与通讯中断,遥远地区的伤亡情况尚不清楚。主震后余震不断发生,专家预计,不断发生的浅层余震,将会加重业已受损的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专家预计死亡人员可能上升到万名。地处加德满都谷地的首都人口稠密(人口250万),但房屋普遍不能经受强震袭击,生活在受灾区域的人口660万人。尼泊尔政府发布,靠近震中的中部和西部区域,总共有30个行政区域遭受地震破坏。灾区到底有多少人口受灾还不明确,初步统计受灾人口分布如下表。

前往灾区进行搜索和救援的道路受限,清理废墟预计就要好几个星期。预计未来3天都有降雨,灾民需要紧急庇护所遮挡风雨。此外,雨天地面能见度与道路通畅度下降,这将进一步妨碍搜索与救援工作的努力。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派出现场评估组评估灾害需求,评价显示需求与实际到达的救援资源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其中需要优先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品与行动如下:

1.搜索和救援行动;

2.健康方面:内科和外科医疗装备、人员、检伤分类手段;

3.避难所:家用帐篷,塑料布,毛毯;

4.饮用水与卫生用品:饮用水供应、卫生用品供应;

5.发电机;

6.移动储物单元;

7.通讯设备。

1.2 中国赴尼泊尔地震救援3支队伍医疗行动

1.2.1 中国国际救援队所受国际协调及行动

4月26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2人搭乘民航包机由北京首都机场出发,赴尼泊尔灾区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此次编队为一支国际重型搜索救援队规模,由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司长赵明带队,经验丰富的搜救队员(37人)、医疗队员(10人)、技术保障(3人)、指挥人员(6人)、后勤保障人员(6人)组成,携带6条搜救犬、搜救设备、救援设备、医疗设备以及价值32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

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加德满都国际机场后,向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派往灾害现场的R&DC即“到达和撤离中心”(Reception and Departure Center, R&DC)注册报到,并从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在灾害现场建立的OSOCC即现场行动协调中心(On-site Operations Coordination Centre, OSOCC,)受领任务,报告每天任务完成情况。搜救队伍按照INSARAG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是国际搜救咨询组的英文缩写)指南,准备与应急响应标准开展搜救工作。灾后7天左右,搜索救援队完成使命后,OSOCC宣布各国搜救队伍应撤离,R&DC的职能由当初注册转变为对撤离的队伍进行统计,并统计各国救援队伍的成效。本次在尼泊尔建立的OSOCC,协调53支国际搜救队,包括1872名搜救队员和177只搜救犬。OSOCC协调官将每天的信息都发布到Virtual-OSOCC,各国救援队可以凭事先给的用户名与密码进入这个虚拟平台,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分享信息。搜救行动结束后,如果有的国际救援队伍还有能力提供搜救以外的救援行动如医疗、卫生防疫、洁净水供应、食品发放等其它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则要转入联合国机构负责现场协调的其它组群名下,如健康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避护及非食物项目等其它组群,接受国际层面的组织指挥协调。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尼泊尔6小时后,救援队员便成功营救出第一名幸存者。随后,队员们在一栋已经坍塌的七层居民楼连续奋战34小时,又成功救出一名受困达62小时的尼泊尔青年,由救护车转往当地医院治疗。救援过程中为了防止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医疗队员为幸存者积极补液并作心理辅导。随着“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节点的到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重心也逐步转入搜救幸存者和遇难者遗体处置,医疗队员也逐步展开灾后医疗及防疫工作。此次尼泊尔地震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展开医疗巡诊共计1470人次,有效救治灾民793人次,成功搜救幸存者2名,发放药品物资8.3余万元,防疫洗消面积达72700平方米。

1.2.2 中国政府医疗队

4月27日上午,中国政府医疗队抵达尼泊尔重灾区杜立克,展开为期13天的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工作,成为第一支到达这里的外国医疗队。首批政府医疗队伍共计58人,由四川省卫计委副主任杜波担任医疗队队长,分别抽调四川省卫计委、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专家骨干,专业领域涵盖重症医学科、药剂科、骨科、护理科、心理科等。医疗队携带能满足连续2周在尼医学救援和生活需要的医疗设备、耗材及生活保障物资。

中国政府医疗队任务来自中国卫生计生委,到达尼泊尔之后,主要与尼泊尔政府卫生部进行报告,并受领任务。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派往尼泊尔负责协调外国医疗队(Foreign Medical Team, FMT)行动的官员得知中国有包括政府医疗队在内的多支医疗队伍在灾区开展工作,但中国政府医疗队尚未开展注册、参加行动协调会议等方面的正规联系。

中国政府医疗队将医疗帐篷依山势搭建,并划分为门诊区、治疗区、病房区和后勤生活区4个区域,提供门诊治疗。28日,医疗队“帐篷医院”正式开诊,当天便全员超负荷运转,共收治伤员118人。医疗队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检伤、诊断、治疗、病房观察、转诊的快速一体化治疗模式,并与当地杜立克医院迅速建立双向转诊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指导杜立克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在尼泊尔期间,中国政府医疗队累计救治伤员694人,开展巡诊2 603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84台次,发放药品468份,消毒110 000平方米,采集水样107份。

1.2.3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

4月30日晚,由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救援部部长王平带队,武警总医院和华山医院专家组成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一共18人,携带近3.2吨的药品、物资和医疗设备,抵达灾区中的重灾区加德满都后,转移到距加德满都以西的城市博卡拉提供医疗服务。5月1日搭建中国红十字医疗帐篷提供门诊治疗,并将队员分成三个组每日驱车深入周边地区展开医疗巡诊和卫生防疫工作。队员们每到一处立刻为受灾民众进行巡诊、并派发药物,并由翻译交代他们如何使用中国药品。

中国红十字医疗队到达灾区后向国际红十字会报到,并与尼泊尔本国的红十字会协调行动,提供门诊及巡诊医疗服务。医疗队员均出示本国的执业许可与编号,并作为拥有国际医生资格的会员在国际红十字会登记,为以后出国执行医疗行动提供了方便。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在尼工作15天,开展医疗接诊3300人次,巡诊11000人次,向灾民发放医疗保障、卫生防疫等使用药品物资共计60余万元,防疫洗消面积达70 000平方米。随时间推移,灾区居民安置、伤者治疗和卫生防疫的需求加大。此外,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尼方2000顶救灾帐篷,同时派出由任浩担任队长的中国红十字赈济救援队,做好救灾帐篷的交接、搭建和灾民安置工作。

2、国际层面医疗救援组织指挥的新变化及对策思考

2.1 国际城市搜救队行动模式成熟,成为外国医疗队制定行动指南的借鉴

搜索救援队与医疗队在国际层面进行组织指挥与协调的机构各不一样,这为中国未来参与国际巨灾医疗救援提供了借鉴,其中城市搜救队组织指挥与协调系统比较成熟,在国际层面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外国医疗队工作指南的参考。众所周知,城市搜救队(Urban Search and Rescue Team,USAR)是集搜索、营救与医疗为一体的建队模式,其官方网站见图1。 USAR是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搜索与营救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INSARAG)倡导的建队模式,是搜索救援专业化队伍,其历史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盟国及协约国都有人员被压埋在被炸弹炸塌的房屋下,搜索、营救成为一项紧迫工作,由此诞生了主要由军队人员从事的专业化搜索救援队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倒塌与压埋事件减少,这些技术一度被冷落,然而两次大地震使搜救技术重新受到重视。一次是1986年墨西哥地震救援,另一次是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救援,部分参加此次救援行动的专家,针对救援行动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磋商,包括队伍结构不一、功能各异、缺少协调、效率不高等问题,决定于1991年成立INSARAG[1],目的是在灾害频发国家与提供搜救行动国家之间建立一个指挥与协调的国际网络,制定包括搜救队伍建队标准(分为轻型搜救队、中型搜救队与重型搜救队)及评审标准,以及准备、机动、展开、实施、撤收五个阶段的工作标准,从而推动了国际搜救队标准化,并通过标准化来提高救援效率。2010年,INSARAG在日本兵库县召开了自创立以来的首次国际搜救工作大会,并发表了兵库宣言(INSARAG Hyogo Declaration)成为各国搜救行动的共同纲领[2]。

图1 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搜索与营救咨询团官方网站

图2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外国医疗工作组官方网站

FMT是最近几年来才出现的新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管理。FMT英文全称Foreign Medial Team,通过首字母大写,FMT已成为一个术语词条在国际上通用,专指外国医疗队[3]。2010年在古巴由PAHO和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联合召开技术咨询会议,商讨起草FMT的指南,形成国际医疗队伍最低标准;概述国际的注册、认证,以及与国内医疗队伍机构协调机制,大会一致支持形成由FMT关键利益者组成的外国医疗队工作组(Foreign Medical Team Working Group, FMT WG),负责起草FMT相关的文件,提高FMT队伍的协调性和责任性,包括FMT队伍的注册系统,其官方网站见图2。起草FMT的指南紧迫性的原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识到,近几年参与国际医疗救援的队伍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4],如有的队伍不请自来,不与当地政府、国际组织和其他队伍联系、临床技能不足、医疗服务标准不够专业、只注重创伤救治而忽视当地正常医疗需要等。国际社会普遍意识到参与国际医疗救援时需要更负责任的队伍,因此急需出台旨在规范和引导各国参与国际医疗救援队伍的建队标准与行动模式。主要将外国医疗队依据能解决医疗问题的大小分为门诊治疗、手术治疗、高级综合治疗三种类型。此外,还有牙科疾病、精神疾病、核化生损伤等特种医疗队伍[5]。2011—2012年相继召开会议,反复修订后出台了外国医疗队工作指南,对外国医疗队伍注册、资格评审、现场协调等事项进行规范,以期提高工作效率。2013年5月5日WHO发布了外国医疗队注册及协调的指导文件。

2.2 国际层面搜救队和医疗队的协调和协同

两种队伍在国际层面的组织协调机构不同,其中OCHA派出OSOCC负责管理国际搜索救援队协调工作,而WHO全球卫生部门组群(Global Health Cluster, GHC)负责管理FMT[6]。但在国际层面,WHO利用联合国已建立的全球灾害预警与协调平台(Global Disaster Alert and Coordination, GDAC),进行网上注册、网上会议发布、数据共享,目前这项工作在顶层设计层面已落实,但FMT的注册与评审工作还没有展开。搜索救援队与医疗救援队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在地震灾害现场,特别是搜救阶段,两种队伍可以互相协同开展救援工作,在搜救行动结束以后,医疗救援队还可以工作更长时间。当灾害现场没有搜救任务时,医疗救援队则可以独立展开工作,如2014年西非埃搏拉疫情,我国政府派出多批医疗救援队,分别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提供医疗援助,但不需要搜救队员参加。

2.3 我国两种类型队伍的建设展望

在这次4·25尼泊尔地震救援行动结束后,来自230支国家级及国际组织的超过2800名灾害管理人员及救援人员参加了行动后的网上讨论,为进一步提高国际救援的效率修订行动指南。作为国际推荐的USAR队伍,其主体功能除了搜索、营救、医疗功能之外,还有指挥和后勤保障,使整支队伍的结构与功能非常明确。这种结构的队伍适合地震灾害救援,其救援功能强大,效率高过单纯的医疗救援队、消防队或无专业工具临时赶赴现场的军队。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一般由各州的消防部门提供,而不是由卫生部门提供。消防队伍中设有专门接受过急救医疗技术培训,并且有执业许可的医务辅助人员(paramedics)。由多种技能混合编排的队伍在地震、火灾等灾害现场不但可以进行搜救、扑火,还可提供医疗急救。我国目前没有这种职业培训模式与执业许可,相比之下,我国采用由来自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从事现场简单急救,不但造成了人力资源、社会培养成本的浪费,还增加了跨消防与卫生两个部门现场协调的困难,降低了救援效率。

作者单位:武警总医院

[1]彭碧波. 国内外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J]. 中国应急救援,2011,6(5)∶4-6.

[2]彭碧波,仝青英,杨造成. 印尼日惹地震救援中流动医院疾病谱分析[J]. 武警医学, 2006, 17(10)∶785-786.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WHO/PAHO technical consultation on international foreign medical teams (FMTs) post sudden onset disasters (SODs). [EB/OL].2010.

[4] Gerdin M, Wladis A, von Schreeb J. Foreign field hospitals after the 2010 Haiti earthquake∶ how good were we? [J]. Emerg Med J, 2013, 30(1)∶e8. Health Cluster. Classification and minimum standards for foreign medical teams in sudden onset disasters.[EB/OL].2013

[5]Health Cluster. Classification and minimum standards for foreign medical teams in sudden onset disasters.[EB/OL].2013.

[6]Philippines∶ Foreign medical teams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health care in Ormoc. [EB/OL].2013. http∶//www.who.int/features/2013/philippinesforeign-teams/en/.

猜你喜欢
救援队医疗队尼泊尔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书画影苑.尼泊尔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