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伟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 河南濮阳 457000)
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关系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数量到质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高职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践行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应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依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自身优势,需求与校外企业在教学内容、实践训练、师资共享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质和职业适应能力,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学结合理念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发展为核心,以学校、学生、企业相结合为主体,通过将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理念。工学结合理念在国际教育中由来已久,比较典型的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逐渐加大对工学结合理念的重视程度,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规章中,逐渐将工学结合理念提高到一个突出地位。工学结合理念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内容和结合方式也逐渐由抽象向具体、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结合方式综合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合作教育”等典型结合形式。
高职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理念与高职体育教学相结合,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在教学目标上,以就业为导向,将高职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以能力为根本,并结合人文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发展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的身心素质和价值情感。在教学方式上,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结合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的优势特点,促进高职体育与合作企业在师资、实习、培训方面的深入合作。总之,工学结合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堂学习与职业实训的有效结合,对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体育院校在教学内容上逐渐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理念转型,但仍存在教学理念传统,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一方面,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看,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主要包括田径项目、球类项目和传统武术项目等,教学内容以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需求没有形成有效衔接,高职体育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从教学理念上看,素质教育背景下,特别是工学结合理念的明确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体育教学理念的变革,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传统教学理念仍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对高职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较为封闭,学生参与社会岗位的实践训练不足等方面。
一方面,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仍然采用统一讲授、教师示范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个体价值得不到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将体育课程设置为普通基础课,教学方式普遍采用两年课堂课程和一年实习课程相结合的模式。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不完善,加之学生的就业压力,导致第三年的实习课程“名存实亡”,实际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探索工学结合新路径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校企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践行工学结合理念的主要形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高职体育在校企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学校上课时间与企业实习时间之间的矛盾。企业实习尚不能满足学生长时间的实习要求,而学期间断性实习和学习,容易造成课程学习和实习经验的中断,影响了实际效果。其次是学校教学设施与企业实训环境之间的不匹配。实训企业一般不会提供像学校教学时的场地和器材,因此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的专业体育项目的训练很难继续,影响了学生专项体育技能的巩固和提高。再次是高职院校与实训企业在对学生的培养侧重点方面的不同。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基本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企业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功利性更强,学生如果在两者之间得不到有效的过渡,会对学生的体育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立足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结合是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积极变革和有效探索,需要校企双方在目标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共享、实践训练等方面开展深化合作。一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确立“共建、共管、共享、互惠”的合作原则,明确双方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权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条件和就业环境。二是要校企共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要积极借鉴企业在员工培训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利用校企双方的师资、技术等资源,根据体育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和调整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三是要校企共建体育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实现共建、共管。一方面体育实训基地应包含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既满足学生体验真实工作情境、立足就业导向的需求,又不使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脱节,形成集教学、实习、鉴定、应用于一体的体育实训基地;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互派交流、共同科研、合作教学等方式,促进校企之间的教师团队的资源共享,共建一支面向社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以单纯强调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理念,增加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人文关怀,帮助高职学生在增强健康体魄的同时面向社会需求和职业需要,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就业导向,健康第一的新型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单一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整必修课、选修课、实习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选择的多样化。另外,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教育的渠道,研发面向体育职业岗位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转变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向教学方式,探索竞技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其次是变革体育考核方式。工学结合理念下的体育课程考核,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依据,形成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在考核内容中增加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比重,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工学结合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融入,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在实践过程中高职体育教学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方式培养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1]李海清.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23-124.
[2]刘小斌.在“工学结合”办学思路下审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5-116.
[3]刘瑞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育的模式创新[J].体育世界,2013(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