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程(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31)
构建江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路径①
——以“溱潼会船”为例
王程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31)
摘 要: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该文以“溱潼会船”为例,从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旅游两个方面出发,概括江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分析江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及现状,提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发展民俗体育,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突出民俗体育特色以及坚持市场导向、统一规划和协调开发精品与普通兼顾等等对策,力图为江苏体育产业的发展献策献计。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 旅游 特征 路径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逐步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亮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育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被寄予厚望。江苏省拥有众多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开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江苏省的体育产业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江苏体育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而民俗体育文化与江苏旅游资源相结合正是江苏体育产业开发的一个必然趋势,一个新的突破口。
在我国民间,时常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就是民俗体育,它是在风俗和生活方式中,人们通过游戏和一些体育活动来愉乐身心。江苏民俗体育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给人们影响较大的民俗表演项目有:溱潼会船、南京方山大鼓以及栖霞龙灯。特别是溱潼会船节,这个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开始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民间赛船集会,参赛选手可达2万人,观众约10万人。溱潼会船节,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它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被国家旅游局定名为“中国溱潼会船节”。溱潼会船节起源于宋代,是一种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汉族民俗活动,传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两个勇士,在溱潼村阻击金兵阵亡,于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就在每年清明节那天,撑篙子船去扫墓祭奠英魂,撑船的习俗由此而成。溱潼会船主要分散在里下河一带的水乡,方圆可达数百平方公里,会船通常分为五种形式: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它表达了汉族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反映人民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等美好心声。大概在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由本村的村保,也就是今天的负责人,召集村民选举船主。被选中的船主很乐意,比赛在经过一系列的规定活动后,进入最振奋人心的赛船阶段。正式比赛开始后,村民开始扬锣,这就是竞赛的号令,接着水手们齐声呐喊,声音响亮,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竹篙与船帮相碰发出撞击声,声声显示比赛的激烈性。一会儿长矛列阵,一会儿又如巨蟒入水,船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整个比赛激动人心。当赛船结束后,按照惯例,赛船前每个村庄花钱所请的戏班子正式登场,唱扬剧、京剧,表演杂技等等,村民和篙手们兴高采烈的举行一场热烈的酒会。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大家不约而同的要聚焦关键问题,就是:“今年的头篙送给谁?”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冠军奖状,围绕这个题目,大家相互举荐,“头篙”的得主就这样在民主中产生。头篙得主要准备面对全村人的光临和庆祝,头篙得主全家上下,怀着激动心情,恭候胜利者和篙手们的光临。当头篙进门时,鞭炮齐鸣,主灯启亮,一家之主向篙手们奉上糖果、香茶,同时深深的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送篙者祝福的话语产生了:“祝愿早生贵子”,同时得主不断回应:“请各位吃喜酒。”在以往的这样祝福声中,真的有头篙的得主碰巧生了“贵子”,这就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无比的期待和欢庆。可以想象,一条会船有一根头篙,一个庄上有许多会船,这样就有很多头篙,它牵动着无数的欢乐人群,溱潼一带,乡村的乡亲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用这种健康的风俗导演出一幕幕欢乐的戏,这种欢乐使人民倍感快乐和幸福。
具有民俗性。民俗体育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特殊文化教育媒体,在丰富生活、抒发情感中,各民族人民把民俗体育活动演变成强身壮体、协调关系的载体,多少年以来深受人民的喜爱,并与各民族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这些民俗体育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它一方面反映了地方人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深深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既是江苏人文发展史中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华文明的美好象征。
具有表演性。民俗体育活动像一个文化意识载体,它把古代的经济、娱乐、戏曲等融为一体,在这样的活动中,还可以看到现代社会许多文艺表演的模型,它们中的许多项目已成为榜样,是当地农民在农闲时开展健身、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农村婚嫁、子女升学等喜庆节日的庆贺项目,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已深深的扎入到人民心中,并被人民深深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它的健身价值、表演性、艺术性。
具有娱乐性。一个好的作品,或者一个好的文化传承,它一定来自于普普通通的大众生活中,来自于人们最常见的快乐行为中,民俗体育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是由于它上演着普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娱乐生活。娱乐性是民俗体育活动的生命,它是人们创造和民俗活动存在的源头。丰富生动、活泼多样的民俗传统体育,它的内涵符合人们好奇、参与的社会特点,同时,它把自身所包含的锻炼、休闲、娱乐、趣味特点充分的展现出来,体现民俗体育的多样性。正因为如此,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从一开始就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他们欢喜的选择其作为锻炼身体的工具、缓解其紧张精神的良药、宣泄郁闷心情的渠道。
数量日趋减少。据统计,我省民俗体育项目至今犹存约30个,其中有大约13%的项目濒临消亡,比如手狮、跳五猖等项目。据调查,造成这样的原因较多,但对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以及文化的背景不了解是主因,大多数居民曾经都看过当地所流传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但因为不知道它所寓含的深意而不能真了解它,因此参与人群日益减少。当前,民俗体育参与人群不高,仅仅占体育总人口的29%,而且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体,年轻人在传承的队伍中有很少的比例。由于民间组织多,没有专业的指导员队伍,所以会造成很多不规范的组织和形式,活动场地不固定,一般都随意在街头巷尾进行,有时还出现扰民现象。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位。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具有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因素,它的民俗性、观赏性、娱乐性特点,使其具有开发旅游的价值。每个不同的地方和区域,都有奇异神秘的风俗,有地方文化的神韵背景,还有一些地区还融合优秀的革命传统,这些各具特色的人文旅游景观,以及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历史名胜和纪念地,使各地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精彩纷呈,百家争放,它深深的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他们非常乐意在节庆时展示这样的活动。这些民俗体育活动,真实的反映了当地老百姓的道德伦理和精神气质,同时,也真实的表现了老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这种真善美的民俗体育活动,对旅游产业而言,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内涵和情趣。
旅游推动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旅游和民俗传统体育的结合是双赢,民俗体育的内涵深深吸引旅游者,而旅游又进一步推动民俗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开展。旅游可以宣扬民俗文化,使民俗传统体育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同时,推动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使它更加经济性、娱乐性、健身性,进一步规范和科学民俗传统体育的发展。开发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对保护和挖掘、整理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民俗的保护与传承。同时,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可以建立民俗文化研究所、文化资料库,以及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研发中心,通过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对各种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各地的旅游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
增加文化交流促进旅游文化建设。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人们,通过民俗旅游的开发,增加了交流和了解的机会。随着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游客走到了同一空间,更加直接和全面的了解到当地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刻体会到博大精深的各地民俗文化,这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让更多不同区域的人们关注和向往,从而吸引更多游客进一步扩大当地的旅游客源市场。同时,大量游客的蜂拥而至,又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民俗文化的自律性,使当地民俗文化加快旅游文化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使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生命力得到加强。
加强区域合作。民俗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对于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文化、经济、观念等种种原因,许多困难和阻力摆在眼前,它们影响着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开发。如何突破当前的窘境,给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当地的旅游一个发展的空间值得深思。从目前溱潼会船节取得的成功来看,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的节庆,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功演变,不光对当地的经济和百姓的收入作出贡献,对于如何融合体育民俗和旅游树立了榜样和方向。这个成功的案例向我们宣示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色,只有加强联动和互动,才能加强整体的力量,才能取得双赢,唯有如此,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赚足眼球的民俗体育旅游文化圈才能形成。
坚持市场导向。民俗体育特色是民俗体育旅游基础,它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导向。在发展中,我们要坚持特色项目不动摇的观念,并以此来定位和开发民俗体育旅游产品,这是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根本,而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动力,更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们是紧密相连和不可分割的。发展民俗体育,一方面能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文化强省的建设。江苏民俗体育的内涵大部分体现出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比如:天人合一、爱家爱族、娱神娱人等等,是江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苏南的沙家浜龙舟节,以缅怀先贤的活动为主线,向人民表现当地人民奋勇争先、和谐共进的宝贵品质。
统一开发路径。当前,民俗体育和旅游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而缺乏统一部署、协调开发的问题则显得特别突出,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另一方面,还存在相关部门不能各司其职、相互推诿的情况,因此,民俗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就不能很好到位。民俗体育和旅游要做大做强产业圈,一方面要做到管理到位,统一开发;另一方面也必须做到精品与普通项目结合,做到保证精品重点发展,同时也兼顾普通项目的发展,这样才能满足游客所需求的民俗体育旅游大餐,满足各个年龄段和群体的需求,成为竞争力强、名度高的民俗体育和旅游融合产业带。
参考文献
[1]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卢元镇.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上)[J].体育科研,2000 (4):1-3.
[3]杨吉春.对体育竞赛与体育产业开发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4-7.
[4]李秀丽.关于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理性思考[J].学习论坛,2003 (7):33-35.
[5]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国统字[2004]24号.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7(b)-0006-02
基金项目:①江苏省体育局局管课题(项目编号:ST13400201)。
作者简介:王程(1968—),男,汉,江苏盐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与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