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以促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

2015-12-06 12:15朱希铎
北京观察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中关村产业化

文 朱希铎

作者系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京津冀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企业家共同关注的热点。科技成果转化应当成为也完全可以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抓手。

广阔的共享空间

为什么京津冀要协同创新?这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密不可分。其一,京津冀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回顾历史,从区域经济角度来讲,一个区域经济要成为一极,一定要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如珠三角地区,当年主体是基于国际贸易的加工制造产业和商贸服务产业。长三角地区,以本地化制造产业和外资制造业产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京津冀如果想成为第三极,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而最有条件的,也最应该做的就是科技创新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科技创新产业。京津冀应该形成中国科技创新产业为特色的第三极。

其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建成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这就一定要有几个必要的条件:要有一批原创级的重大科技成果;要有一批国际化的一流企业家;要有一批世界五百强级领军企业;要有一批支撑重大科技创新产业的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从这几个条件看,中关村要想建成世界级创新中心,光靠北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是绝对不够的。因此,世界级创新中心一定要在京津冀范围内,乃至在全国范围内,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如果说中关村有条件成为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的创新中心的话,津冀地区将成为中关村优势技术资源的辐射扩散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

从这点来说,中关村借助京津冀力量建成世界级创新中心是一个重大课题。包括中关村的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如何在京津冀地区共享,中关村的科技创新软实力如何在京津冀地区辐射扩散,中关村长期积淀的科技创新能量如何在京津冀地区释放。也就是说,如何把“科技创新成果”变成“科技创新产业”。

以项目促协同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应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抓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转移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在北京,特别是在中关村有极其丰富的科技成果资源,这些科技成果有的在国家实验室中,还没有走出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的“最初一公里” 。有的在中关村2 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艰难地走在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五公里、十公里、几十公里”的半路上。还有大批军工单位拥有大量成熟的可以实施“军转民”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待跨越军和民之间的“市场界河”。这些“科技成果”要想最终变成巨大的“产业结果”需要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产业化落地、应用工程落地;二是要有包括土地、资金、应用客户、配套产业链集群的资源配置条件;三是要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策划、整合、集成的全过程服务。从这三个条件看,京津冀三地最具互补优势。先看科技资源,中关村有丰富的科技成果、高端的科技研发设备和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相比津冀两地高得多,反差很大;再看机会资源,把科技创新用于产业升级去获得市场机会、投资机会,河北要比北京、天津机会多得多,河北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升级靠什么?应该靠科技。这是挑战,但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应该看到,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作壁垒很多,有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基础问题、发展惯性问题等等,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推进三地协同创新必须找到最需要、最有条件、最有可能的“抓手”和“入口”,即只有通过协同创新才能解决共同面对的发展困境和挑战。比如京津冀三地都面临生态环境的挑战,水资源的问题、空气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区域交通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一地之力都无法奏效,这就使我们找到一个“抓手”和“入口”——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转化抓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从科技成果转化角度去促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当然得有大的顶层设计规划,最后落地变成可以实施的产业化项目。比如共同治理PM2.5,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来促进统一规划;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源配置来促进互动合作;以科技成果的转化信息和需求信息的对接来促进三地的信息共享。

在中关村,搭建了一个专业化、职业化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江苏省某政府部门和企业家多次来北京洽谈合作,旨在抓住苏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契机,拉出企业需求清单,到中关村寻求技术对接。他们强烈提出在当地建立一个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平台,政府对平台建设与促进服务活动给与支持。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入手,抓京津冀协同创新可以尽快实现信息共享、项目联动、资源集成、服务联网、组织平台共建等。

最近,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上正在策划促进一批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包括空气治理、水治理、土壤修复、大数据云服务、先进制造、机器人、现代物流等等。很多项目都是属于产业链很长、资源要素配置要求很多,北京有这方面的非常好的科技创新成果。但是如果做成落地的产业化项目的话,一定需要从河北、天津甚至还得从全国各地找相关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

正如多位专家所言,抓一批重大科技转化项目,在京津冀范围内去整合资源、促成合作,从而推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这其中,包括生态环保的项目、食品健康的项目、新兴城镇化项目、智能交通的项目、信息网络的项目、现代物流的项目等等。在这些方面,不管是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还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都有足够多的创新性技术成果,有足够多的科技服务资源,而其所需要空间场地和应用需求在天津与河北都可以寻找对接。所以说,京津冀最有可能因科技转化项目而协同,因科技转化项目而落地,最后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中关村产业化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我的梦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
图数解说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