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慧(青岛文昌小学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小学健美操教育技术论与创新研究述评①
王艳慧
(青岛文昌小学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一位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能力代表了他的技术风格,以及技术层级。所以,从中小学健美操选材开始身体能力就成为教练挑选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一项指标,日后加入队伍,并参与日常的中小学健美操技术训练。在我们进行健美操运动实践时,具体的被知觉的健美操内容是不可缺少的。而具体的健美操知觉内容由健美操运动从对象知觉着的对象就是身体。也就是说,身体保持着产生知觉内容的知觉作用。产生障碍的原因是因为原有的身体结构不能应对新的场面。
关键词:中小学健美操教育技术研究述评
一位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能力代表了他的技术风格,以及技术层级。所以,从中小学健美操选材开始身体能力就成为教练挑选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一项指标,日后加入队伍,并参与日常的中小学健美操技术训练。在相同的中小学健美操教练、练习环境、训练内容,为何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会有分别呢?是怎样的因素造成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在外在因素都相同的情境下,却产生技术上的差异?以下我们将进到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日常的训练情境来探究上述的问题与现象。在强调高度竞争的体育情境中,一位运动员能否不断地迎接挑战,进而持续地追求卓越,此过程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身体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身体是运动员与一般人区隔的特征,即使是在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身上,对于身体能力的需求也因体育项目而有所不同,中小学健美操的身体能力的差异在体育中是普遍被接受的观念。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世界是以身体知觉所形成的世界,无论是技能学习过程,抑是比赛的进行,身体主动性是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使用来提升技术、争取比赛胜利的媒介,与一般人(非运动员)使用思考或心智用来作为生活的主体,两者间存在着差异。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世界是不同于文化人类学家的世界,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世界的范围从来不曾偏离他的身体,而智力世界的范围则是远离开身体;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呼吸都是处于他的身体中。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学习是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身体能力之互动历程所形塑而成。
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从日常训练的历程中,别人为何不断受到教练的赞赏,为何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有的有感觉,有的没有。在对比的过程中,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为何总跳出界,或总是失误,面对对方的回应。在这种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互动过程中,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对自己在队伍中的技术与能力有了归类,也对自己在队伍中的阶序性高低产生认知。当一位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逐渐熟悉他的身体技术,也代表了他开始定位在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某一个阶序上,如果想要突破现有的阶序,那惟有让身体动作去尝试改变,身体感知要从熟悉到陌生,必须勇于去承担这种陌生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让这种陌生感透过反复的练习逐渐转变成熟悉感,此时就是球员提升自己阶序的时刻,但这并非易事。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是处于一个受规则所控制的空间中来发挥在训练中所学习的技术,比赛场的大小规格、高度、分数等特定规则将比赛明确地设定,甚至是中小学健美操技术上也都有一定的技术要领,这是一个规格化的体育空间。但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在击球时则透过后天所施予的训练,与个别的身体能力形成技术的差异性。借由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在技术上的表现,显示了球感具有个别的差异。具有好球感的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在技术学习的表现上能够优于其他运动员。研究者认为感觉参与了技能学习的过程,并决定了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个人的技术风格与程度高低。就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学习过程,拥有好感觉的球员大部分是从小学二年级就已进入比赛情境,这显示越早进入体育情境的小孩,提早去适应中小学健美操的世界就拥有较佳的感觉。相对的,如果越晚接触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能力又不佳的情形下,就很难在中小学健美操技术与那些较早进入中小学健美操技能学习的竞争。这也产生了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员在技术学习上的阶序性。
在我们进行健美操运动实践时,具体的被知觉的健美操内容是不可缺少的。而具体的健美操知觉内容由健美操运动从对象知觉着的对象就是身体。也就是说,身体保持着产生知觉内容的知觉作用。产生障碍的原因是因为原有的身体结构不能应对新的场面。“我”为了掌握健美操的新动作,必须修正以往的健美操动作,重新构造健美操运动的身体。比如为了更快的跳健美操,必须使手臂和腿的动作相互协调,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状态。而另一方面,埃斯库罗斯风格的普罗米修斯,则通过其作为人类代表介入该事件,表现为人类的救世主,没有他人类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的帮助下,人类才从蒙昧的原始生存状态发展到了文明时代。也就是说,在健美操的身体运动中,健美操意识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以体育技术哲学的机能为媒介的意识作用。而且,构成意识对象的自己的体育技术哲学也同样是以体育技术哲学的机能为媒介的意识作用而形成的。因此,通常处于健美操意识作用方面的体育技术哲学的机能必须作为意识对象。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对自身发展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却完全被排除在了评价之外并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大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拒绝与任课教师合作一起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这也就使得课程评价失去了本义和应有的功能。因此,在中小学健美操运动课程评价内容确立的基础上,中小学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拟定评价指标和标准对自己在中小学健美操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主评价、组内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平等”评价方式的开展,使之成为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和对中小学健美操运动的认识、提高自身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契机,不仅能够通过健美操课程评价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够成为学生在体育锻炼上一次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使其养成体育
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达到健美操课程评价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尊,杨风华.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引入街舞的教学效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234-235.
[2]黄璐.健美操比赛评分客观性的理论与实证——以河北省第16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甲组比赛为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93.
[3]陈尊,杨风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街舞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39-240.
[4]井红艳.瑜伽健身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与研究[J].教书育人,2009(36):69-70.
[5]邓少珂,阳耀玲.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现代舞教学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6):139-141.
[6]黄璐.健美操比赛评分客观性的检验程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38-41.
[7]刘海清.街舞在体育教学中的方法设计[J].南昌高专学报,2007 (3):85-87.
[8]黄璐.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生物力学概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3):73-74.
[9]贺改芹,匡小红.新规则与健美操竞争态势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8):69-71.
[10]冯道光.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8 (6):70-72.
[11]黄璐.对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战略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54,57.
[12]江波,田雨普.南京小拉健身舞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4):26-28.
[13]邵旭冉.中文期刊中大众健美操文献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1.
[14]江金泽.竞技健美操单人操二级规定动作编排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5]曾凡超.探讨新周期下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D].辽宁师范大学,2010.
[16]赵燕.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7]曲雪芹.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8]胡海峰.我国竞技健美操三人、六人操运动技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
[19]常盛.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
[20]黄璐.对推广篮球街舞的可行性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1]沈惟佳.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三人操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2]喻惠.重庆市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3]黄璐.街舞与健美操运动项目特征之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69-71.
[24]曹静勤.对第九、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女单项目整体技术水平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0.
[25]王园悦.第十届健美操世锦赛各项难度动作和难度组合动作的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6]张洁.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编排及完成质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7]黄璐.街舞运动风靡世界的传播方式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4,(4):46-47,55.
[28]熊米娜.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艺术性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29]赵燕.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0]曲雪芹.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1]黄璐.普通高校《街舞》教材整体框架设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88-90.
[32]胡海峰.我国竞技健美操三人、六人操运动技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
[33]常盛.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
[34]沈惟佳.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三人操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5]黄璐.论韩国街舞文化的品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5):45-50.
[36]江金泽.竞技健美操单人操二级规定动作编排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37]曾凡超.探讨新周期下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8]喻惠.重庆市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9]曹静勤.对第九、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女单项目整体技术水平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0.
[40]黄璐,邱新宇,杨磊,等.对“一元训练理论”的几点质疑[J].体育学刊,2007(2):117-120.
[41]王申申.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外混双项目运动技术水平对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2]谢荣.竞技健美操三人操青少年世界冠军成套动作分析及其训练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43]黄璐,张玲,吴印波,等.基层潜在运用一元训练理论的选择依据[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7-132.
[44]丁卫琴.对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混双竞技水平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5]黄璐.论“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J].体育学刊,2010(10):5-10.
[46]王慧群.对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运动员难度动作及其完成水平的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7]黄璐.《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的国家战略思想[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2):34-37.
[48]常盛.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
[49]李妩媚.近两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项目难度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0]黄璐.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思维陷阱——李宁品牌困局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35(1):97-103.
作者简介:①王艳慧(1980,10—),女,汉,山东滨州人,二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a)-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