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峰:野生动物的守望者

2015-12-05 15:09唐余芳
当代党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巴山巡山海峰

唐余芳

2015年9月10日,重庆市城口县仁河林场。

我乘坐护林员陶海峰驾驶的汽车一路向东。

大山在微风细雨中显得格外静谧,仁河在浓重的雨雾里静静地流淌。

行到青铜峡时,陶海峰突然将车停了下来。

“那里就是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陶海峰走到公路边,笑着指向对面。

陶海峰告诉我,每次从这里路过,他都忍不住停下来。因为在那里,住着他陪伴多年的黑熊、猕猴……

相遇

陶海峰第一次救助野生动物,是在15年前。

“有一只断臂的猕猴快不行了,你快来!”

那是玉米刚成熟的季节,青龙峡村民吴勇找到陶海峰求助。

当时,陶海峰是大雁山林场的一名护林员,负责巡山护林和打击野生动物盗猎者。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脉的尾部,植被茂密,动物资源丰富。

为了防止野猪毁坏庄稼,村民专门在庄稼地里放了捕兽夹。

不料,捕兽夹却夹住了下山偷食的小猕猴。

看到小猕猴右臂流血不止,有村民想要上前查看伤势,但小猕猴对人类很警觉,只要人一靠近,它就拼命地想逃跑,一动便扯拉着伤口。

看着小猕猴痛苦挣扎,陶海峰心里很难受。

“它眼睛死死地看着你,你完全能感受到它的痛苦。”直到现在,陶海峰都记得那眼神。

陶海峰找来袋子,罩住小猕猴的眼睛,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捕兽夹里取了出来。

陶海峰把小猕猴带回巡护站,笨手笨脚地给它消毒上药。

过了两天,小猕猴的伤口感染却越来越严重。

陶海峰赶紧找来医生看诊,医生给出诊断方案:截肢包扎。

在陶海峰的照料下,一个月后,小猕猴的伤痊愈了。

“小猕猴活下来了!”这个消息很快在村民口中传开了。

从此,村里人有了默契——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就去找陶海峰。

安家

从此,陶海峰的生活被劈成两半——巡山护林和救治野生动物。

但是,救治野生动物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救治到放生,往往需要1—2年的时间。

陶海峰手里的野生动物也因此越积越多。

因为要巡山护林,陶海峰出去时只能把野生动物寄养在村民家中,在这家养几天,又到那家喂几天。

陶海峰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得找个固定场所,让它们有个舒适的地方好生养伤。”

2003年,陶海峰掏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东安乡(现东安镇)租下一个有百余平方米的旧养鸡场,修建了一个简陋的野生动物救助站。

从此,那些受伤的野生动物终于有了一个“家”。

于是,果子狸、蛇、红腹锦鸡、麂子都搬进了这里。最多的时候,“家”里总共有100多个成员。

可没多久,因工作调动,陶海峰不得不前往青龙峡工作。

而此时,“家”里的100多只野生动物还在疗养中。

怎么办?难道只能将它们放归山林?

“放生后它们没人照料,很可能恢复不好,危及性命。”陶海峰不忍心。

没办法,陶海峰只好硬着头皮找朋友借钱,在青龙峡租地“安家”。

2004年年底,因青龙峡发展旅游,租地被收回。

陶海峰和野生动物们再一次流离失所。

“那段时间,我做梦都梦到它们疗养有固定地方了。”陶海峰说。

就这样,三年里,陶海峰带着那些受伤的野生动物搬了四次家。

幸运的是,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了解情况后,在青铜峡仁河边上修建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并交由陶海峰管理。

2007年,陶海峰带着动物们浩浩荡荡地搬进了“新家”。

依恋

野生动物的伤养好后,终归要回到山林。

十多年来,陶海峰救治野生动物数百只,它们中多是轻伤,简单地处理后就被放归山林。

但是,也有一些动物和陶海峰相处久了,不愿离开。

2005年5月的一天,陶海峰在巡山时抱回了两只失去父母的小黑熊。

“刚开始有七八斤重,毛茸茸的,很可爱。”陶海峰说。

因为黑熊才一个月大,需要仔细照顾,陶海峰便成了两只小黑熊的“熊爸爸”,随时随地将它们带在身边。

“熊有自己的地盘,如果将两只小熊放到其他大熊身边,会被咬死。”陶海峰想,等到熊喂大后再放归山林。

陶海峰没有想到,两个小家伙却从此粘上了他。

“我先后五六次赶它们走,结果都失败了。”陶海峰说。

一次,陶海峰把两只黑熊赶到半山腰,然后悄悄地躲在旁边的山石后。

可是,两只黑熊始终不愿离开。它们傻傻地站在原地,巴巴地张望着,仿佛在等着“爸爸”回来。

眼见天色变暗,黑熊仍然傻傻地等着,还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

陶海峰内心很煎熬,过往的景象在他脑海浮现——

每次给黑熊喂食时,两只黑熊便眨巴着眼睛,举起它们的熊掌去“摸”陶海峰的脸。

每次吃饱喝足后,两个小家伙便趴在铁栅栏上嬉闹,时不时给陶海峰表演一个“倒挂金钩”。

想起同黑熊相处的点点滴滴,陶海峰一跺脚,又把它们带了回来。

赶不走的何止黑熊,还有陶海峰照顾的其他野生动物。

有一只猕猴被陶海峰反复赶了四次,才最终回到猴群。

离别

2015年年初,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决定:收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陶海峰得知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

“终究要离别了。”养育了多年的黑熊、猕猴终究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令陶海峰欣慰的是,对这些野生动物来说,由国家接手救护中心才是它们更好的归宿。

“至少不用跟着我受苦了。”陶海峰的笑有几分苦涩。

其实,从开始救治野生动物以来,陶海峰的生活一直很拮据。

最恼火的时候,50多只野生动物每月要吃好几百斤草。于是,陶海峰不得不自己种草。

为了让野生动物打打牙祭,陶海峰只有用自己的工资来补贴。

因为资金短缺,导致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医疗设施也很有限——两把止血钳、几根手术针、一把手术剪,以及几瓶药液。

“专用的手术桌和取暖器都没有。”陶海峰说。

曾经,一只獵羚从青龙峡峡口掉落,伤到肋骨,不治身亡。

还有一只受伤的黄麂子,眼看伤情逐渐好转,却突然开始拉肚子,陶海峰只能无奈地看着它死去。

“这些年,我最怕的就是动物死去。”陶海峰的眼眶湿润了。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交还给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后,陶海峰才开始有了个人生活。

只是每次巡山护林看到有猴群经过时,陶海峰都忍不住去找15年前他救助过的那只断臂小猕猴。

“这么久了,不知道它过得怎么样了。”断臂猕猴养了一年多后,陶海峰把它赶回了猴群。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陶海峰再没见过它。

猜你喜欢
大巴山巡山海峰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magnetic skyrmionics
活着
跟着牦牛去巡山
故乡行(外一首)
张中信大巴山书写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章 大王叫我去巡山(下)
全域旅游背景下城口县旅游精准扶贫基础与模式研究
大巴山粉葛组织培养技术
My School
巡山护妻两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