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沙莉
摘要:《室内工程制图》虽然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训练课,但是也不能忽视其课程设计理论研究,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理论,深化研究课程设计内涵,重新明确了课程性质,关注知识与能力在课程中的结合点,灵活安排课程在课程体系的组织编排以及与时俱进地运用信息化设计,使得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课程设计;科目课程;实践知识;课程体系;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14-02
自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内,《室内工程制图》也成为其中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早期也是随同其所属专业的发展历程在《建筑制图》的基础上初成雏形,随着室内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制图标准自成体系,《室内工程制图》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独立的专业课程。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制图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图,因此,AUTOCAD技术成为该课程必要且重要内容,有些学院索性直接将课程名称改为《AUTOCAD室内制图》。当然,无论名称如何改变,课程内容包含两大块:制图基础和制图技术。
高职院的发展改革必然引发授课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探讨,笔者通过和兄弟院校交流、学术文献查询等,总结出当前改革的两个特点和共性:项目化课程内容、程序化课程实施。简言之,使用一套完整的施工图作为内容案例,通过识图和临摹绘图达到掌握制图技术的最终目标。笔者从事《室内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多年,几番改革到如今,发现在后续的专业设计类课程中,多数学生还是不能自如地运用制图技术完成方案。面对老师和学生关于“到底怎么学?”的质疑,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和思考,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课程性质
根据分类,职业教育有两大类课程模式:项目课程和科目课程。科目课程的类型包含技术知识课程、技能训练课程、技术理论课程、素质课程、学科课程等等。无疑项目课程是近年高职教改的主角。非常多的科目课程在教改热潮中转型或整合为项目课程。但无论如何改,在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内,科目课程必定是要存在的。因为如果课程体系全部由项目课程组成,必存在局限性,对学习者知识的扩展、职业的转化、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与普通高教的沟通都有限制作用[1]。改革前的《室内工程制图》显而易见属于科目课程类别的技能训练课程,那么按照上文所述改革之后的《室内工程制图》课程能否定性为项目课程呢?笔者认为不能,原因有二:一是项目课程中关于“项目”的定义是指具体产品、服务或决策,是职业活动中的实例,而该课程中很多被设置的所谓项目,如绘制家具图块、平面图等,只是实际设计项目中的一个任务;二是课程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规范和技能操作,这部分内容有些可以通过项目的操作掌握,有些还是需要系统知识的传授,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不单是项目,而是项目、任务、技能和知识的混合体。因此,《室内工程制图》仍然还是属于科目课程,但是这并不影响对其进行的项目化改革,我们要研究的是科目课程中的项目教学,而非项目化课程。此外,这也提醒了我们不能一味强求“项目”而忽视了其他内容。
二、设计知识内容
上文已经论述了课程属于科目课程,而知识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这恰恰也是课程设计中的难点。笔者发现近几年高职教改中出现的一个误区:凡是职业能力课必用项目贯穿教学,认为掌握技能必定学会了知识,知识成了课程中的配角,有些甚至剔除了知识部分的学习。但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并不是排斥知识,恰恰相反,知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不仅要以职业能力为逻辑主线设计课程,还应当有知识发展这条辅线。实际工作岗位对制图技术的要求往往不满足于利用AUTOCAD软件熟练地完成图形的绘制,而是更强调操作人员能在室内制图规范和经验下完成完整、准确、规范性的图纸。由此可见知识内容在《室内工程制图》课程中不可忽视,接下来的任务是选取和组织知识。首先要对课程中的知识按照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类型进行分类,比如,投影和三视图原理、图例、符号、文字规范等属于理论知识,AUTOCAD操作基础、图纸表达内容、版面要求、打印基础知识等属于实践知识;然后以任务需求为立足点,找出知识之间、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根据徐国庆教授对职业活动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关系模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直接与工作任务相连接的实践知识可以通过任务(项目)来组织;作为对实践知识起着理解和解释作用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应根据课程目标定位确定选择的层次,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其性质确定组织方式[2]。《室内工程制图》课程中同样也存在这种关系,其中实践知识完全可以结合任务以项目化教学呈现,而理论知识需要精心的设计。比如,投影和三视图原理在传统制图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占据大幅比重,对学习者文化基础水平要求高。但在实际岗位中,其并非直接与实际项目发生关联,再加上深度的理论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这项内容的设计上,一是要选择易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比如删减点、线、面的投影求解内容,以识读、绘制组合体的投影为主要内容;二是考虑与直观任务的结合点,比如通过简单家具三视图的绘制让学习者掌握三视图的原理方法。
三、从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安排课程
虽然现代高职院校已经摈弃三段式(文化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但是作为专业技能基础的《室内工程制图》课程仍作为专业项目课程的前修课程。按照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展开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这样的课程结构固然没问题。但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建构知识的结果,项目课程近年来被如此推崇正是其对学习情境的设计。《室内工程制图》虽然无法单独构成学习情境,但其课程内容和目标却是学习情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项目课程运行到需要使用制图技能的阶段,学习者只是调出之前学过的技能知识重复运用,还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答案当然是后者。如何使课程更好地服务项目,可以从高职课程体系结构的内涵入手:课程体系结构除了是课程之间的序列组织和联结,也可以是课程内容分解与整合的载体。这也意味着课程之间的联结关系非常灵活,可以有以下集中组合方法:
1.把实践类课程前移,让知识类课程同步或随后,引发学习者的兴趣。
2.注意实践性课程中实践知识和知识类课程中理论知识的及时结合,加强学习者的理解,促进知识迁移提升和能力培养。可以尝试的新型组织方式是在项目课程运行中的关键点插入《室内工程制图》的项目教学内容同期运作,这种套筒式的课程结构设计也反映了以能力发展为逻辑主线的课程设计思路(表1)。实际上与科目课程,比如《装饰材料与构造》,也可以尝试采用的套筒式联合设计,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结合点。
四、加大课程设计中的信息内涵
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提出了挑战。贝尔(D.Bell)关于社会类型的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价值。贝尔把社会发展类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前工业社会是以农业为标志的社会,目的是为了生存。工业社会是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社会,目的是为了效率。后工业社会是以信息产业为标志的社会,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社会的进程发展起来的,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产物[3]。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内涵包含两重含义: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室内工程制图》课程本身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的技术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更强调内容扩展性、方法灵活性和学习兴趣性。网络的便捷和高效使得多平台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广泛传播,这些资源包括视频、教程、图块模型库、全套施工图纸等等,它们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参考来源,也成为学习者的捷径。新一代的教学工作者首先不应该认为会导致学习者偷懒而排斥资源的获取,因为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改图和绘图占据同样的比重,能高效准确地出图才是AUTOCAD技术的优点;其次还要结合当前信息资源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选择适用的资源、提供资源库;再次还应指导学习者如何正确地利用资源,比如鼓励他们参考优秀的施工图纸作为参考学习,或者教授他们如何结合空间特点在原图块的基础上的修改及应用等。目前高职院校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通常有两种方式: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就《室内工程制图》课程而言,多媒体课件在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上不如网络课程,笔者更倾向于网络课程的开发。其重点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如互动、资源库、线上评讲等环节有助于学习者开拓思路、自主学习。
《室内工程制图》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训练课程,其课程设计只是第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也是方向性的第一步,笔者结合高职教育理论,在原有改革基础上深化研究课程设计内涵,对提升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