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20年回眸与述略

2015-12-05 12:13南爱峰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南爱峰

(烟台大学,264005)

“志愿者(volunteer)”这种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宗教性慈善服务的社会形态,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已扩散到全世界广泛地域、领域。在我国各行业志愿服务事业中,图书馆志愿者虽非主流,但也已走过20余年,成果颇丰。

1 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

随着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志愿者”在我国逐渐得到认同和普及,图书馆界也多沿用这一名称。但“义工”、“志工”等名称也表达同一涵义,使用者不在少数。因此,本研究以维普数据库为资料源,时间段取为1989-2011年,为尽量完整搜集相关文献,笔者分别以“图书馆+志愿”“图书馆+义工”“图书馆+志工”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后步检索对前步检索结果做剔重处理;然后对所得核心文献进行内容阅读,从中找出新的检索词和组配方式:“图书馆+自愿”“义务馆员”“义务管理员”,并以这些关键词做检索;最终对如上检索所获72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引文进行分析,找出属于本主题的新核心文献7篇。这样截至2011年底,共得到79篇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核心期刊论文,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核心期刊图书馆志愿者研究论文分布年代

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起始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韩芸“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率先建立了图书馆志愿者组织,2001年武汉图书馆首次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的说法较为准确,但使用义务馆员名称的实践则见于1988年西安邮电学院图书馆,这可称为我国图书馆志愿工作的初始时间,该文也是我国首篇该主题的论文。2006年核心文献爆发性增加至13篇,原因是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起了“基层图书馆培训志愿行动”,次年关于这一活动的研究占据了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很大比重(本研究不涉及这种志愿形式)。之后一直到2011年,除2008年外,每年核心论文数量都维持在10篇以上。原因是北京奥运、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社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全社会范围(包括图书馆)的志愿者实践与研究。

2 研究历程

2.1 初建研究体系期

如同其他研究,该主题研究早期先导意义远大于学术意义,集中于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意义、作用等基础性探讨,通过义务馆员实践初步建立了管理机制框架,并有若干重要观点开始萌芽。汪湘发表《义务管理员的实践》一文,通过西安邮电学院图书馆始发的“义务馆员”实践,总结了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的具体做法。刘彦方将志愿者上升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组成,提出“志愿服务使图书馆从传统员工人力资源模式转变为以员工为主、志愿者为辅的新型人力资源形态”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延续至今,得到普遍认同和延伸研究。2005年陈永娴发表于《图书情报工作》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相关问题探讨》颇具指向性,从规划、宣传、甄选、培训、绩效、激励等方面具体勾画出了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机制的主体框架。

2.2 实证与理论深化期

进入中期,该主题研究不断细化、规范化,理论深度不断增强。韩芸的文章发表于《中国图书馆学报》,对这一时期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主要成果做了较精要的梳理和归纳。邓彦的《图书馆发展志愿精神略论》,深度剖析了志愿者、志愿精神的定义及社会意义,指出图书馆服务与志愿服务在自由平等、公益助人的人文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性,对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精神主旨与价值内核做了清晰阐释,奠定了图书馆发展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堪称突破。同时肖永英和梁培之、王世伟、武咏斐关于国外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文献开始涌现,指出在国外各种图书馆,志愿者已普遍成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验证了早期刘彦方提出的“志愿者人力资源论”。汪海和强小旎对台湾地区公共和大学图书馆的志工制度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法律法规、志工权益等多方面的启示,颇具参考价值。

2.3 多元化研究期

2010年前后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开始进入较成熟的后期。延续早、中期的研究方向,管理机制与体系建设研究仍占主流,但已开始架构起一定的主题性研究范制,如:程荣芳、林岚和符瑞锐对志愿者培训主题的探讨;郭健民、刘美枝针对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问题做了较深入的主题性研究。这一阶段最显著特点是:志愿者研究已不单局限于图书馆学范畴,开始与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渗透,引入这些学科中有益的原理、概念、方法,拓展了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泛度和维度。周天旻将管理学上的PDCA循环法导入志愿者管理中,由制定计划(P)、执行(D)、检查(C)、总结处理(A)四个阶段构建志愿者管理循环系统。李薇提出“金字塔式”职业化管理体系构想,图书馆和志愿者作为体系主、客体,各自动态管理、协同构建“金字塔式”职业化管理体系。张玉琢提出在志愿者工作流程中应注重认识和运用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弹性化”原则,该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对图书馆人文类下架报刊的再利用——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的研究成果之一。吴雪映运用哲学思考,提出目前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中存在对人性和对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方法的认识局限。刘卫武则从法学角度研究了图书馆志愿服务中的法律问题,指出图书馆志愿服务中图书馆的侵权风险救济意识及措施问题。

3 研究特征

3.1 管理机制、体系研究渐趋成熟

管理机制及体系研究几乎贯穿了该主题研究自始至终的全过程:从研究伊始就集中关注该主题,通过实践逐步建立起从招聘、培训、管理到评价、激励的机制范式,中期延伸为基于国内外实践和理论深化的培训机制、长效机制等主题性研究,到后期则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使管理机制与体系研究更具科学性、严密性。

3.2 多元化研究特征明显

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发展到中后期,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学理论,管理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法学等其他学科与图书馆学理论交融,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结果是开阔了研究者的研究视野和思路,带动了图书馆志愿研究的纵深发展和视野拓展,催生了一批创新性、前瞻性观点。周天旻将管理学上的PDCA循环法导入志愿者管理,李薇的“金字塔式”职业化管理体系构想,张玉琢提出志愿者管理全过程“弹性化”原则,吴雪映基于哲学思考的再认识论,刘卫武基于法学思考的图书馆志愿服务中侵权赔偿责任与风险救济研究,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和研究理论对图书馆志愿服务进行了深层延伸。

3.3 国内外实证研究并行

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进入中、后期开始陆续出现对英、澳、加、美等多国图书馆志愿服务实践的实证研究,与国内实践实证研究形成了并行、比较之势。伴随志愿者事业在国内外各自的发展,通过这种动态的研究与比较,可以随时发现我国的不足,及时借鉴、补充、调整,对拓展思路和视野、深化研究无疑有很大价值。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图书馆志愿者的同质性与相异性研究

图书馆志愿者的同质性与相异性研究是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的中心课题。图书馆志愿者作为社会志愿者的一种,与其他领域志愿者有共性,也存在特异性。从共性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图书馆志愿者与其他领域志愿者的共同特质,借鉴其他领域如体育赛事、公益活动和一些社会福利机构中志愿服务积累的宝贵经验,引入其中适用于图书馆的部分。这也再一次验证了跨学科、多元化研究的重要价值。而从相异性角度,图书馆志愿者的特质必然与图书和图书馆的特质和社会价值密切相关,这种对“书香”的移情作用或由投身图书馆事业发挥一定作用而体验的价值感,构成了志愿者的主要参与动因。

4.2 加强对新问题的主题性研究

志愿者研究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管理机制与体系已形成框架,相关理论研究也已具备一定深度。但涉及到每个具体环节构成,细致、深入、规模性的研究还很缺乏,尤其对伴随时代发展而来的新问题。因此,今后应针对各个具体环节、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主题性研究。如针对志愿者岗位设置、权益保障、志愿者心理与需求、志愿者绩效评价等问题,从名称定义、内部机理、运行机制等多方面不断拓展、深入。这些新问题的主题性研究水平,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未来发展。

4.3 还原实践性科学“为实践服务”的研究本质

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究其根本,是一项来源于实践、为实践服务的科学研究,理论研究的最终及最大价值即在于其实践价值。纵观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实践状况,目前开展此项工作的图书馆还仅占少数,实际管理水平大部分还停留在初建管理机制及体系阶段,相较于国外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普及程度,我国的实践水平还远远滞后。而理论研究从数量和深度上远超于实践,其中不乏一些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今后应加强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反过来以实践推动理论与实证研究发展。

[1]韩 芸.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38-41.

[2]汪 湘.义务管理员的实践[J].图书馆杂志,1992,(4):31.

[3]刘彦方.试论图书馆义工的引入[J].图书馆杂志,2002,(9):27-29.

[4]陈永娴.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J].2005,(12):123-126.

[5]邓 彦.图书馆发展志愿精神略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3-6.

[6]肖永英,梁培之.英国为视障人士提供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6,(4):82-84.

[7]王世伟,冯洁音.纽约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与服务管理特点[J].图书馆杂志,2003,(2):61-68.

[8]武咏斐.国外患者图书馆概述[J].图书馆杂志,2009,(7):50-52.

[9]汪海波.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志工制度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11):102-104,107.

[10]程荣芳.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培训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8):88-90,93.

[11]郭健民.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12):99-102.

[12]刘美枝.关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8):75-76.

[13]周天旻.导入PDCA循环对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进行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8,(9):89-91,96.

[14]李 薇.图书馆志愿者“金字塔式”职业化管理体系[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44-47.

[15]张玉琢.义务馆员管理中的“弹性化”原则[J].图书馆建设,2011,(3):106-108.

[16]吴雪映.对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再认识[J].图书馆杂志,2011,(8):36-38.

[17]刘卫武.图书馆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侵权赔偿责任与风险救济[J].图书馆建设,2011,(11):83-85.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图书馆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去图书馆